陈桂香
(莆田学院图书馆,福建 莆田 351100)
中国人力资源网“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女性倦怠指数明显高于男性。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所占比例超过60%,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馆员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探讨职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缓解女性馆员的职业倦怠,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先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引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职业倦怠专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马斯拉池(Maslach)是研究职业倦怠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职业倦怠由三个维度组成:(1)情感衰竭,即个体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去人格化,即个体以消极、否定或冷漠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即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效能降低、情绪衰竭的综合征。员工产生职业倦怠时易产生疲劳、失眠、记忆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生理现象;在情感方面,觉得工作枯燥没有意义,意志消沉,缺乏创新意识;在行为方面则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服务对象,与同事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的女性馆员生理与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对事业和个人发展都非常不利。
3.1.1 生理特点
女性馆员要经历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几个生理期,容易产生生理功能失调,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职业特性导致女性馆员患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皮肤病等几率提高,身体的病痛造成工作精力不足,在面对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时,焦虑与烦躁感倍增。
3.1.2 心理特点
女性馆员往往感性较强、思维细腻、意志较弱,遇到挫折或困惑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受环境影响较大,心理紧张、焦虑程度都比男性馆员高,情绪稳定性较差。工作上,女性馆员更多的是服务者,义务被强化,利益被忽视,心理上容易感到厌倦。
3.1.3 女性馆员自身多种角色的冲突
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是育人者的表率,又是师生文献信息的导航者,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当好读者的良师益友,身负服务、科研、教育等多种任务,需要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控和角色转换能力。然而固有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占用了女性馆员多数时间,在职业和家庭发生冲突时,她们多数成全家庭。在高校群体中,她们成了弱势群体,理想与实际产生冲突容易产生自卑感。多角色,多方位的交往容易造成情感、心力的矛盾,导致女性馆员产生职业倦怠。
3.2.1 女性馆员在高校内部被轻视,社会压力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工作无需高学历、能力强的人员,所以馆员在待遇方面与教学、科研、行政人员相差较大。女性馆员的经济待遇低、职业声望不高,挫伤了自尊心,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图书馆员一向是无私奉献的楷模,但当前社会强调自我价值,当理想与现实背离时,女性馆员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心理产生失落,对工作失去热情,极易导致职业倦怠。
3.2.2 职业角色的边缘化和转型期的工作增压
随着高校的扩招,服务对象增多和时限延长,高校一般严格执行坐班制,晚上和节假日也不例外,女性馆员无暇参与其他活动,生活圈子狭窄。既要脑力劳动又要体力劳动,时有体力透支感。一些年长者知识更新缓慢,加上缺乏培训机制和进修的机会,知识层面脱节,要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则力不从心,压力倍增导致矛盾和紧张。女性馆员整体素质与时代的要求仍有距离,内部管理体制又缺少变革,她们因此产生焦虑和挫折感,极易诱发“角色边缘化”的感受,产生自卑的心理。
3.3.1 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工作评价体系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馆员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图书馆缺乏合理奖惩机制,不利于馆员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对馆员服务的定性评价主观性较强,导致馆员职级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这些都容易导致馆员的职业倦怠。
3.3.2 工作中缺乏团队意识,岗位缺乏流动
由于职业特点,女性馆员的人际关系比较单一,当投入到工作中的心力和情感得不到反馈时,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认识产生偏差影响沟通交流,团队意识淡薄,对工作感到厌烦,易产生职业倦怠。轮岗能有效促进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女性馆员主动研究新问题,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但目前高校图书馆不少岗位缺乏流动,人员固化。
4.1.1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自我调适
女性馆员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提高素养,关注行业动态,为师生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女性馆员应培养健康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缓解精神压力,自我防范并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职业素质,要具有驾驭自己情感的能力,立足本职积极进取。多参加社交娱乐活动,放松身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释放和调整情绪。女性馆员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提高服务的水平,善于与读者和谐相处,在工作中寻找职业长处,增强女性馆员的自信,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4.1.2 平衡好家庭和事业角色,寻找工作乐趣
女性馆员角色冲突现象比较明显,她们往往同时肩负着妻子、母亲、工作人员三重角色,在限定的时空中重复往返,这更需要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做一个“自尊、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带着快乐的心情领略工作所给予的回报。
4.1.3 结合自身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女性馆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职业规划,明确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职务晋升、职称晋升两种途径来提高自己,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4.2.1 加强图书馆职能宣传,提升社会地位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对教学与科研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形成尊重、支持的社会氛围,提高图书馆员的地位。
4.2.2 加强职业培训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管理和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帮助女性馆员规划个人职业目标,不断挖掘她们的自身潜力。高质量的培训是缓解馆员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培养女性馆员正确认识职业特性,掌握处理职业倦怠的技巧,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工作兴趣,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其次,鼓励女性馆员融入学校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加强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体会到职业成就感。
4.2.3 建立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防御机制
女性馆员心理调适能力普遍较弱。高校要关注她们的生理健康,提高心理障碍的识别和预防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领导和图书馆领导要多倾听女性馆员的心声,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帮助他们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切实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4.3.1 学校领导重视,平衡利益分配改善馆员待遇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校应该重视图书馆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力度,改善工作条件,完善人员配置,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利益分配时,学校应缩小图书馆员和其他教职工的差距,逐步改善馆员待遇,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倾斜,增强馆员的自信心,让图书馆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行业。
4.3.2 动态管理,实行岗位轮换
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员缺乏岗位流动,很多馆员对工作缺少新鲜感。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以减少重复工作带来的枯燥与单调。图书馆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健全岗位轮换机制,通过轮岗,让馆员找到合适的岗位。增加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改革与创新服务方式、内容,促进业务知识与管理模式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增加馆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实行动态管理有助于增强馆员的凝聚力,产生激励,有效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
4.3.3 制定良性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图书馆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让馆员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制订合理的政策,奖罚分明,使馆员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学术水准、服务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估。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估体制,把知识整序、知识导航、知识兴馆锤炼为图书馆的核心理念,避免人才流失。领导者应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尊重、依靠员工的管理氛围。女性馆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互帮互助,建立起优良团队,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形成有特色的馆风,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馆员高效地实现目标,融入到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4.3.4 推动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把提高学术水平作为增强素质的任务来抓,在馆内建立互相学习交流的环境,提高馆员的求知欲。为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女性馆员需提升职业认同感,自觉学习提高。图书馆应对在学术活动中获奖的馆员给予宣传奖励,结合学科建设,制定学术研究发展规划,在馆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风气,提高女性馆员的科研水平,更好地促进服务工作,有效抑制职业倦怠的产生。
当前,职业倦怠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障碍之一。高校女性馆员应认清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从个人、社会、管理等多角度努力,改革职业发展模式,自觉提高素质和修养,积极为高校图书馆发展贡献力量。
[1]周红.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49-150.
[2]白巧凤.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探析[J].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13(6):199-202.
[3]陈征.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