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学术界“唯SCI论”与学术自信的缺失

2014-02-11 10:01
天津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术界学术期刊学术

马 英

(天津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天津300211)

浅谈中国学术界“唯SCI论”与学术自信的缺失

马 英

(天津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天津300211)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作为世界著名的 3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评价与科学统计的主要检索工具。中国学术界“唯SCI论”学术评价导向的出现,促使中国SCI论文数量激增。分析了“唯SCI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给国内学术期刊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唯SCI论 期刊 自信缺失

近十几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唯 SCI论”的学术评价导向。这股日渐升温的 SCI热潮促使中国 SCI论文数量激增,制造了中国学术界一片表面繁荣的景象。然而表面的繁荣并没有带来中国学术研究的真正飞跃,一方面论文的“走量”使国外学术界和期刊界对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逐渐产生质疑,另一方面论文的“外漂”也造成了国内学术期刊业的萧条及学术推广的迟滞。

1 SCI的概念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是世界著名的 3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评价与科学统计的主要检索工具。[1]SCI对期刊进行收录时主要依据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期刊的学术价值。据最新统计,SCI收录了 10,000余种期刊,覆盖了国际上多数有重要影响的期刊;收录论文 80多万条,集合了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因此,SCI已逐渐成为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界将 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作为评价其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科技实力的指标之一。而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反映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文献数据库中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

2 中国学术界的SCI热

国内最早将 SCI和影响因子引入职称评价体系的是南京大学。在之后的 10年内,南京大学很快就在大学“学术榜”中脱颖而出,连续多年在国内 SCI论文评估中名列各大学之首。1995年 Nature一篇文章中写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学排不到中国高校的前 10名,但现在已位居中国高校的前 3强或前4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成功。”[3]

有了这个榜样效应,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与科研机构都将 SCI论文作为博士毕业与职称晋升的标准,并且渗透到了项目申报与评审、科研人员评价奖励等各个方面。SCI的作用由指导图书情报机构或图书馆订阅、收藏期刊泛化为研究机构与个人的绩效评估标准。特别是在新兴的科研“大”国,SCI及影响因子已经变得弥足重要,研究人员必须把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更高的 SCI收录期刊上,因此出现了“唯SCI论”的倾向。

3 SCI论文数量不等同于科技实力

近年来,中国 SCI论文数量以每年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十的速度激增。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 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达 127,532篇,比上一年度增长 33.53%,一跃成为论文总数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家,仅居于美国之后。在2009年之后,SCI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占 SCI收录论文总数的 10%以上。[4]由此,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是否也一举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是否就等于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里存在一个谬误,因为从个体角度看,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未必每一篇都是高水平学术论文,低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未必每一篇学术水平都低。从以下一组数据来看,2000—2009年,SCI收录中国论文平均篇被引频次为 5.87,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10.57;中国论文总数年平均增长 17.19%,零被引论文年平均增长25.14%,其中影响因子 10~20分期刊上的零被引率最高,占 45.01%。[5]也就是说,我国国内发表在 10~20分SCI期刊上的论文有近一半从来没有被同行引用过,我们认为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未被国际同行所关注和认可。

这种只用 SCI及其影响因子来衡量研究人员绩效的办法决定了学术水平认定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给研究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逐渐让科技发展走向偏颇。在 SCI的指挥棒效应下,国内研究人员在选题上更倾向于一些“短、平、快”且能够迅速被 SCI收录期刊发表的项目。而对一些涉及国计民生,难度大、周期长、有风险的研究都避之不及。更有甚者,为追求论文数量而采取损质保量、化整为零、增加自引等做法。近年来有多篇国内研究者的论文涉及学术造假而被国际期刊撤销,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形象。

4 “唯 SCI论”制约了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人员将自己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发在 SCI收录期刊,而把一些研究剩下的“边角下料”投向了国内期刊。这将直接制约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学术交流。①国内一些机构买不起SCI数据库,首发在 SCI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不能及时被大多数国内同行阅读和引用,增加了学术交流时滞。②稿源外流造成在国内学术期刊上首发的科研成果质量逐年下降,降低了国内期刊的学术地位。③尽管有些国内学术期刊为了生存会刊出以英文首发并授权可以中文发表的 SCI论文,但科研工作者仍然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科技发展动态,也使国内学术期刊与SCI收录期刊的差距越来越大。

5 SCI热与学术自信的缺失

国外学术界对 SCI的热情远不及国内。结合实际工作,单就医学领域而言,研究者及期刊出版者都更在意被PubMed数据库收录及同行评议。对中国学术界存在的 SCI热,国内早就有人文学者提出,SCI标准来自美国,主要收录用英文书写的科技论文,用它来评价中国的学术科研水平,本身就表明了中国学术界还缺乏自信。[6]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字独特深邃,我们的建筑独一无二,我们的诗词美轮美奂。正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文化史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文化自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对当代先进文化关注不够。[7]文化自信的缺失也表现为中国学术自信的缺失。中国在很多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我们应充分肯定自身的学术价值,以客观的眼光认识中西方学术的差异和各自的特色。具体到学术评价领域,要充分考虑国情及各个专业的特点,分析诸多评价体系的优势与局限性,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评价体系,并扶植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6 反 SCI热与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012年 12月起草的《关于科研评估的旧金山宣言》呼吁:在评价科学家个人工作、招聘、晋升与项目资助等决策过程中,停止使用 SCI影响因子作为指标;减少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重点促销手段的行为,停止推广影响因子或者只在众多基于期刊的计量指标(如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H指数、编辑与出版时间等)集合中加入这一指标,以更多维的视角来评价期刊的表现。目前这一宣言已得到 400多家机构与上万名科学家的支持,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国科学家。[8]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在政策层面适时为“唯 SCI论”降温。国内有些数据库机构也开始反思自己作为行业数据评估者在 SCI热潮中的推波助澜作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也拟取消对各大学术及科研机构发表 SCI论文总量的排行统计,而只发布论文被引次数的排名统计。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推崇以“同行评议”为主的科研评价手段,即根据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请学科专家来评价其学术价值。另外,在信息领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如顶级的学术会议,因此也有学者建议将每个二级或三级学科中最好的几种期刊和最好的几个国际会议列出,用以取代现在的 SCI。但因为 SCI的相对客观性和公平性,我们目前仍无法立即摆脱SCI,只能建立一种包括 SCI在内的更加科学和平衡的学术评价体系,以期对科学产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智的评价。

[1]SCI科学引文索引[EB/OL].http://www.lunwenchina.cn/html/89/n-9589.html.2012-11-06.

[2]Garfield E.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J].Science,1955,122(3159):108-111.

[3]Maddox J.,Swinbanks D.China still hopeful ten years on[J].Nature,1995,378:537-552.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5]付晓霞,游苏宁,李贵存.2000—2009年中国SCI论文的零被引数据分析[J].科学通报,2012,57(18):1703-1710.

[6]从 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EB/OL].http://emuch.net/html/200601/164298.html.2006-01-03.

[7]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2):110-113.

[8]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Putting Science Into the Assessment of Research[EB/OL].http://am.ascb.org/dora.

On “SCI Fever” and the Lack of Academic Self-confidence in China

MA Ying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Tianjin 300211,China)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is a citation index produced by 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 1961.As one of the three well known sci-tech document retrieval systems,SCI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major search tool for both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statistics in the world.Recent years witnessed the appearance of “SCI fever”in China’s academic society and the surging of SCI included papers.This paper explored reasons causing the so-called fever in China,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is single evaluation system on domestic academic journals and offered some countermeasures.

“SCI fever”;journal;lack of self-confidence

Z62

A

1006-8945(2014)12-0074-03

2014-10-30

猜你喜欢
学术界学术期刊学术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西方古典学术界对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的争论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