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象征不写小说(创作谈)

2014-02-10 16:55寇挥
延安文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略萨意味骨干

寇挥

我在构思一部小说时,最初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一定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外部环境、一个意象、一个人物或者一个故事。假如这个故事深挖不出象征的东西,我也就不会碰它。这无疑是我受到西方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所致。这个文学流派的主将诗人居多,像比利时的维尔哈伦、英国的艾略特、美国的庞德、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戏剧方面有比利时的梅特林克、德国的霍普特曼等。文学作品中诗歌、小说、戏剧我都喜欢阅读,当然最爱的读的还是小说,排第二位的就是戏剧了。我对挪威的易卜生后期的戏剧特别热爱,像《罗斯莫庄》《海上夫人》《大建筑师》,还有他的诗剧《培尔·金特》和《布朗德》,这些戏剧作品的象征意味特别浓厚,这无疑是我热爱它们的重要原因了。凡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作品,没有我不热爱的。像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布勒东的《娜嘉》,表现主义的卡夫卡的小说、瑞典的斯特林堡和美国的尤金·奥尼尔的戏剧,都是因为其中的象征元素而使我倍加看重的。广泛的阅读使我认识到伟大的作品没有不含象征元素的,即使在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里我依旧读出了伟大的象征品质。象征是与神话、是与元传说、元故事相通的,它与人类的远古相通,也就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史诗相通了,也就与《旧约·新约》相通了,自然也就与中古时期的但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相通了。文艺复兴的核心元素就是那些神话里的象征精神了。到了人类的20世纪,象征这个神灵又一次复苏了,而且繁衍茁壮,普天下都被它的枝叶浓荫所覆盖起来了。在美国的19世纪出现的象征意味相当深厚的文学现象,有个英国评论家把它叫作“美国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爱伦·坡、霍桑和梅尔维尔。那么,整个20世纪的文学应该叫作第三次文艺复兴。我觉得是这样的。以上是我对文艺复兴和象征的粗浅看法。

我的这篇《沉睡》是我二十三岁时的作品,当时的手写稿还没有烧掉。这么老的东西,还活着吗?是不是早已成了枯骨?我之所以没有把它扔掉,就是因为它里面有象征,应该说象征元素是这个中篇小说的骨干,而附着在这个骨干上的那些肉、油、糖、微量元素什么的,只是为了给这个骨干一个外表。当然对一个生命来说什么都是不能缺失的。反过来说,假如没有象征元素的存在,这个小说也就只剩下那些站立不起来的软性物质了,像这样的东西我都扔掉了。这个《沉睡》的句式明显留有我的学习阶段的痕迹,我今天重新修改它时,只是把里面没有用处的、显得幼稚的句子删除了,而留下来的句子,我是没有改动的,原因是我不想重写它。不管怎么说,经过删改的它已经是我可以放心地放出门去到世上闯荡的孩子了。这个孩子会成长起来的。

《沉睡》在写作方法上深受法国新小说派主将罗伯·格里耶和秘鲁结构现实主义元老略萨的影响。我对于错位对接和连通器通管法的应用,今天重新阅读时连我都有些错乱了。但我停顿下来一思索,也就又明白了。我对于略萨小说的阅读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绿房子》的结构与叙述方法对于当时的我还是具有冲击力的,从《沉睡》里可以寻找到蛛丝马迹。从开始阅读这个作家的作品到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间是26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的小说逐渐被翻译成中文,我的阅读也就相应地有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我就是在这种阅读与写作中一天天过渡过来的。你关注的作家越多,你就会越忙。读与写就是这样相生相伴着。读是思考,写是把思考的东西变成实体。当然读这个行动是十分广泛的,读社会人生也是读,也是思考,不同的小说家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所谓的创作谈就此打住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略萨意味骨干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骨干风采展示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世界意味什么
还原一个真实的略萨
还原一个真实的略萨
40年记忆情归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