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宗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我想就“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典型句式训练学生写规范句子,包括典型修辞句式、结构特殊的句式等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让学生反复品味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及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句子。漓江的水真( )啊,( )得可以( );真( )啊,( )得可以( );真( ),( )得仿佛( )。这里的比喻句,排比句优美,恰当。可以让学生模仿写話:故乡的( )真( )啊,( )得可以( );真( )啊,( )得可以( );真( ),( )得仿佛( )。
课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范本,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典型的句式进行说、写训练,我认为这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利用文本语言材料,探究文本语言特点和规律,训练表达方式
1.文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各举课文中一个例子)。《金色的草地》:“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模仿这个句子写一句话。《山中访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模仿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2.选择课文重点词语训练造句。如:《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栩栩如生”;《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的“众星拱月”;《尊严》一课中的“狼吞虎咽”;《怀念母亲》一文中的“寝不安席”等。
3.训练用关联词语写话。例如,《生命 生命》一文中用“虽然……但是……”训练写话,可以这样设计:
虽然飞蛾 ,但是 。
虽然 ,但是 。
不同作者,语言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很多很有神采的词语。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领着学生探究文本不同的语言风格,引导进化成学生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实现语文教学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三、利用课文学习观察方法
1.学习课文景物描写的逼真,体会观察的妙用。如叶老的《荷花》,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尤其是“冒”字的使用,写出了荷花不仅艳丽夺目,而且动态传神。教学时,要抓住作者描写荷花的思路、手法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路、表达手法,还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句,体会作者描写语句的形象、精练,体会用词的精妙、传神。课后让学生观察校园,学习叶老的观察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或一项活动。
2.根据课文插图训练观察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这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不可忽视的资源。如,在《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插图中找出周总理穿的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的水红色头巾、手中的银盆以及傣族人民的象脚鼓、地上的凤凰花瓣等。
四、利用课文的结构特点训练布局谋篇
比如像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过渡句等都可以让学生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按“总分总”顺序分为三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再按四季变换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课文紧扣题目,首尾呼应,结构明晰,通篇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教学这一课,我让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的篇章结构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写出文章,只是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习作,对利用课文的结构训练布局谋篇还不够娴熟,文笔稚嫩了些。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这条路上要善于去发现、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点,并进行恰当合理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之路走得更远一些,真正灵活运用。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李吉林的“情景作文”,贾志敏的“语感作文”都给我们很大的启迪。教师只要不懈探索,就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