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洋阳
摘 要:初中数学是现代教育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广大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希望给从事初中数学教育的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创新策略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理论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仅靠个人的努力学习和被动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而此时团队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目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数学基础,因为初中数学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更深入数学知识的能力,制订全面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对于因材施教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目标的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
初中的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难免性格有异,叛逆不爱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展示学生独有的特性,发挥他们的所能,挖掘学生潜在的数学学习能力,通过开展有关数学的活动,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动力。为教而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方法决定效率,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循序渐进
水滴石穿,对学生的教学也应如此。并不是每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很强,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从简到难,引领学生一步一脚印坚实地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以此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教师应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努力思考和探索,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并且耐心讲解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策略创新
(一)学生分层,定位学习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智力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前提,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大层次:(1)学困生,这一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自身学习习惯差,还有个别的先天有智力问题,这一类学生在班里学习成绩排尾部;(2)中等生,学习兴趣一般,容易变动,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随心所欲,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一般,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成绩在班级成绩的中部;(3)优等生,此类学生学习兴趣极高,喜欢探索,钻研问题,对于这样的分层,教师只需自己心中知道就行了,一定要避免对外公开。
(二)授课分层,发掘学习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传播的媒介,而学生才是主体。例如,在讲解“函数”这一章时,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很不牢固,所以应先让这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重点强调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如变量、因变量、自变量等的含义,通常可以借助图像,直观而形象地反映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中等生来说,由于他们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强化解题的灵活性,增加较为复杂的函数问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而对于优等生,就不需强调基础知识,应鼓励学生做一些新颖、有创新性的题,如奥赛题,增强大脑的开发,从而使得因材施教得到充分体现。
(三)练习分层,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有适当、合理的课后练习,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练习过程中,有25(x-y)2-81(x+y)2。对其进行分解,对于优等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思维比较敏捷,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将其看成(5a)2-(9b)2(x-y=a,x+y=b)这种简单的形式,然后进行代换分解。而对学困生和中等生的要求应该要简单一些,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導,首先教会他们x2-y2、x2-4等基础解题思路,然后进行稍微复杂题型的提升。在学生进行题目的解析时,教师应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引导。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已经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从业人士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和意义。老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从学习和探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也能从初中数学的分层教育中,看到教与学的真义,也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带领整个教育界进入一个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盛运华,赵宏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2]李红卫,徐时红.浅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育视窗,2011(19).
[3]刘成.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战略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学,2012(2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