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研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这项任务非常关键,它跟学生的写字、识字、写作等息息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当要求学生有效地阅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获得整体上的认识,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和有所体会,以及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自身的情操,这无不体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重视多样性朗读教学形式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非常多的朗读形式,像是男女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领读、齐读、泛读等,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教材的要求,实施异样的朗读形式,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此的阅读就不再单调和乏味。小学生有着比较强的表现欲和好奇心,他们尤其热衷于表演朗读与分角色朗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酸的和甜的》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求学生走上讲台对狡猾的小狐狸进行模仿和表演,其中,有的学生表演得非常生动有趣,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学生都热情高涨,都争着阅读自己想要读的角色,而文章的知识也在热闹非凡的朗读声中潜移默化地烙印在学生的内心中。
二、跟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属于提高学生应用和理解语言的技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务必关注的一个方面是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迅速地融入阅读的角色当中,学会阅读的技巧,从而增强阅读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学生,并且持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就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以及激发学生热爱实际生活的强烈感情。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两只鸟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为了使得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教师能够组织学生来到小树林边,让学生观察小鸟以及听鸟的叫声,并且为学生讲解一系列有关鸟的事情。教师实施如此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对小鸟的认知视野,还使学生明确了如何对小鸟进行保护等。
综上所述,阅读的过程充满了联想、感悟、体会、品味,也是一種充满趣味性和互动的学习过程,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课文具备了自身的理解与体会,并且使得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丰富,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与认知了人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进而奠定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
参考文献:
潘文杰,尚雪娇.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