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待临
摘要:社会思潮对于研究生思想行为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成为影响高校当代研究生思想行为的主要思潮,该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回应社会思潮对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兴利弊害,须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善用网络工具等手段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社会思潮;研究生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5402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特殊社会环境包容着不同的经济形态,因而也必然滋养了多元化的思想,而其中相互类似、相互支撑的思想则逐渐演化为一股股社会思潮,又反作用于社会群体及其行为。高校研究生业已成为受社会思潮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这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理性分析社会思潮对研究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有针对性为此设计对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1影响研究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社会思潮
尽管相较于本科学生,研究生的心智更为成熟,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从“校门到校门”的阅历使其涉世未深,他们其自身理解能力和辨识能力依然会有局限,尤其是青年人所惯有的偏执和激情容易导致非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可能浅显地理解和接受某些社会思潮。就目前情势而言,影响当下中国研究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1.1自由主义
尽管“自由主义”一词直至19世纪初才出现于西方社会,到19世纪中叶才被广泛接纳,但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自由主义早已产生。亚当·斯密早已在《国富论》当中将自由主义的思想清晰呈现,并得到极高推崇,也由此奠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而这一思想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帷幕之后进入了中国市场,进而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自由主义观念下,个人被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集体丧失了独立意义。换言之,“它剔除了人的社会性,把个人与社群、社会孤立甚至对立起来,全盘否定集体主义”。尽管这样的自由主义充斥着片面、激进,但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尤其是青年群体,却往往有极较强的吸引力。
1.2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
功利主义本是一种方法,最早由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具体详尽地阐释,其核心要义,是通过计算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规范伦理,在功利主义观念下,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改革开放后,这种思潮涌入中国,受到了青年人的热切追捧,在当下中国,这种社会思潮在研究生群体中已经相当有“市场”。更为遗憾的是,功利主义所强调的“幸福”已经被庸俗地理解为物质享受,大学校园,这片本应属于精神与灵魂的圣地,业已为物质欲望所占领和压制。
尽管与功利主义并不同出一脉,但实用主义却往往能和功利主义呼应、契合。经过世俗化的阐释和理解后,实用主义(尤其是其分支之一“工具主义”)同功利主义拥有诸多共同志趣。虽然这种义利观为中国传统的儒家观念所鄙夷,但在当代社会却已然呈现出“翻身做主”的趋势。对于曾经被批判的处世态度,“青年此时却已经因为它‘有用而把它奉为人生指南了。”
当然,影响当代研究生的社会思潮并不局限于此,一些保守主义观念在部分研究生群体里依然受到推崇,但其影响力却远不及上述思潮来得广泛和深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虽然亦有拥趸,但在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围攻下已经逐渐式微。
2当下中国主要社会思潮对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具体影响
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已经越发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它们激起研究生的逆反心理、功利心态,弱化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这些思潮的存在又为研究生提供了开阔视野的契机,促使其进行反思性思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1消极影响
总体而言,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对于当代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要强过积极影响。如果对于那些思想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确立的研究生缺乏必要且恰当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对于以上思潮陷于非常肤浅的理解。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不是需求,而是欲望”。在“满足需求”这一正当性旗帜的掩护下,研究生的思想疾患往往被扩散和加重。与此同时,物质欲望在极端的个人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映衬、配合和催化之下,进一步巩固了研究生们对这一欲求的“正当性”的内心确认,“放纵至上”,“金钱万能”,一切不受约束的行为都备受推崇,一切能带来“有用”结果的手段都无可厚非。相反,一切限制、一切教导,不论正当与否、妥适与否,都会被认为是守旧的、专制的,从而形成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心理以及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偏激看法和狭隘观点。
2.2积极影响
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并不仅仅给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消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对于研究生的作用也有着积极的方面。信息时代为研究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充足的便利,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进入中国社会给固有观点造成了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也有利于研究生超越过去那种狭隘的观察视角,更宏阔地去把握社会现实,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社会问题,这客观地拓展了研究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也促使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和人生。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们会不自觉地思考社会发展的合适进路,思考民族、国家现实问题和未来方向,而青年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关心、讨论和争辩往往正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
当然,社会思潮对于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积极影响有赖于社会的正确引导,倘若缺乏正确引导则极易导致研究生的偏颇和激进,从而转化为对其自身和社会的消极作用。
3回应与对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社会思潮对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回应社会思潮对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非是要将研究生与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彻底隔绝,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势利导,兴利避害。
3.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辩证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气质,也是唯物辩证法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是需要被不断被验证的,也是经得起验证的,我们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这样的信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思潮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纵深发展,经历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会愈辩愈明。
因此,在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值得引入的是“学会尊重”的观念和意识。“学会尊重”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观点、爱好、信仰,“他人”既包括其他个体,亦包括其他集体。其次,评价他人的观点时对事不对人,批判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方法,因而批判须是一种建设性批判,而非盲目的否定和抵制。最后,“学会尊重”也意味着学会尊重自己,既不可自夸炫耀、目空一切,也不应妄自菲薄、丧失信心,对于自身的评价建立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之上。应当说,“学会尊重”的观念和意识既包含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如理想、辩证、集体主义等,又具有相当程度的伸缩性,具有求同存异的效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对立和逆反情绪,为研究生在平和、理性的心态中客观思考和辨识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舆论氛围。
3.2创新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适当的内容安排和形式设计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内容和形式陈腐保守极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研究生的政治课程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且没有指定教材的束缚,这就突破了固有的“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为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从授课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传播固然是重点,但要注意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符合研究生思想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应当承认多元化的现实,尊重多样性,对于其他社会思潮同样应当给予关注。在介绍和剖析其他社会思潮时应当保证表达的客观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促使学生增强“把被动接受的‘输入型社会思潮转化、整合成主动理解的‘输出型社会思潮的意识与能力”。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顺应时代要求,关注全球化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所伴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就课程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一言堂”形式,尝试新的形式常常会有额外的收获。例如,思想政治课堂可适当引入论辩式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师设计合适的讨论题目,学生们则分为正反两方,以不同的立场和视角阐释各自观点,待另一节课时,双方又置换正反方的位置,以相同的主体不同的命题,展开新的讨论。由此,教师不再直接地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教授学生们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3加强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需要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在研究领域上也更加突出重点。一般而言,导师因为在学术方面的造诣和影响而受到学生的尊重、敬重,所以在学业指导和日常交流中,导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研究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通过导师来开展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可以考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巩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考核机制,形成对导师的约束。其中,对于导师的工作考核不仅包括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也应将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考查对象;二是建立交流平台,不仅要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以保证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动向的把握和引导,也要在导师之间搭建交流平台以使优秀的教育方法可以广泛运用。
3.4善用网络工具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有更多的学识积累和专业技能,往往更容易形成判断上的“自负”,当“偏颇”遇上“自负”,“偏颇”会被强化,甚至会转化为激进。同时,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引导一般也需要以对其言行等相关信息的掌握为基础,信息匮乏或偏差易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或出现误导。目前,网站、QQ、论坛、社区、微博等新型网络媒介已成研究生获取和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研究生在这些媒介上的言论也成为观测其思想动态的有效线索,这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尤为注重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校园网站、论坛、社区,组建具有相应特长的网络辅导队伍。此外,需要警惕的是,“新媒介环境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不需要真实的身份,拥有着足够的自由与私人空间,同时也给丑恶留有生存的温床”。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和接受消极思想、不良信息变得格外方便,教师需要通过校内外网络媒介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给予其及时、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程振强.社会思潮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5.
[2]钟庆华.试谈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研究生思想的影响[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0.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
[4]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研究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李媛媛.西方社会思潮对当代研究生的影响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