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012例重型痤疮治疗现状分析*

2014-02-10 11:28吴文娟
天津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外用痤疮

起 珏 郑 琪 吴文娟 何 黎

流行病学调查

3 012例重型痤疮治疗现状分析*

起 珏 郑 琪 吴文娟 何 黎△

目的 分析重型痤疮治疗现状,为提高重型痤疮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首次就诊于全国35家医院皮肤科的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干预措施及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中,76.6%认为痤疮是一种疾病,但仅35.2%早期到医院就诊,其他干预措施包括自行挤压皮损、外涂药物/化妆品、钦凉茶/使用民间秘方、美容院治疗、使用遮盖性化妆品。2 388例(79.3%)患者接受过口服药物治疗,包括1 161例(48.6%)口服过抗生素,其中罗红霉素占33.9%,其他抗生素占14.9%,55.5%的患者连续口服药物时间≤4周。2 081例(69.1%)患者用过外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占4.3%,其他外用制剂占21.0%;外用药物常导致不良反应如红斑512例(24.6%),脱屑683例(32.8%),结痂73例(3.5%),敏感性皮肤281例(13.5%)。结论重型痤疮是一种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但早期就诊率较低;治疗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外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疗程不足的问题,应提高早期就诊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针对性、足够疗程的综合治疗。

痤疮,寻常型;抗菌药;投药,口服;投药,皮肤;问卷调查;重型痤疮;不良反应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我国寻常痤疮患病率为36.0%~51.3%,其中重型痤疮占所有寻常痤疮的1.8%~6.7%[1-2]。与轻中型痤疮相比,重型痤疮长期反复发作,以囊肿结节、痤疮瘢痕为特征性皮损,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容貌及心理健康[3-4]。以往关于寻常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很多,但多是轻中型痤疮,针对重型痤疮的调查少见[5]。重型痤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哪些困惑,接受正规治疗前,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如何,其采取了哪些方式对痤疮进行干预,既往使用过哪些药物,都是影响重型痤疮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这些问题的报道尚少。本研究对首次就诊于我国28个城市、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的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型痤疮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痤疮干预及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分析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寻找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高重型痤疮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3月—2011年3月,选取我国28个城市、3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首次诊断为重型痤疮的患者3 012例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包括患者一般信息(性别、年龄、现居住地),痤疮患病情况(初次发病年龄、痤疮皮损类型、分布部位及数量范围、伴发疾病史),对痤疮的认识(疾病/正常生理反应)、既往痤疮治疗情况(首次就诊前对痤疮的干预手段、既往接受口服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使用外用药物以后面部皮肤是否出现过刺激反应)。在每家医院选定1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作为调查员,负责收集病例。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由患者本人填写既往接受口服药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的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各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痤疮诊断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

1.3 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录入及统计分析 由质量监督员核查收回的问卷,剔除内容不完整的无效问卷。Epidata数据库录入问卷,实时校验模式进行双录入。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4 000份,收回3 872份,剔除无效问卷86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3 012份,有效回收率75.3%。3 012例中男2 068例,女944例,男∶女=2.2∶1。患者年龄10~59岁,平均(21.94±5.31)岁,具体信息见表1。

2.2 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及干预措施 3 012例中2 306例(76.6%)认为痤疮是一种疾病,706例(23.4%)认为是正常生理现象。35.2%(1 061例)曾到医院就诊,72.8%(2 192例)常自行挤压皮损,51.9%(1 562例)曾自行外涂痤疮药物/化妆品,24.7%(744例)曾饮凉茶/使用民间秘方,16.6%(499例)到美容院接受美容治疗,10.3%(311例)使用过遮盖性化妆品;仅7.7%的患者没有对痤疮进行过干预。

2.3 口服药物使用情况 3 012例中2 388例(79.3%)接受过口服药物治疗。1 374例(57.5%)口服过中药;1 161例(48.6%)口服过抗生素,除四环素类外,包括其他抗生素173例(14.9%),其中甲硝唑类24例,阿奇霉素15例,阿莫西林12例,头孢类10例,红霉素类8例,克林霉素7例,青霉素6例,氨苯砜4例,美他环素2例,氧氟沙星、土霉素、斯帕沙星、氯霉素各1例,81例药物名称不详。718例(30.1%)口服过维甲酸类药物;121例(5.1%)患者口服过糖皮质激素;68例(7.2%)女性患者使用过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见表2。所有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中,55.5%的患者坚持治疗的时间小于4周,见表3。

2.4 外用药物治疗情况 3 012例中2 081例(69.1%)患者使用过外用药物,其中784例(37.7%)使用过中药类制剂;西药制剂中使用较多的依次是红霉素软膏、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硫磺软膏/洗剂;另有90例(4.3%)患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康王(复方酮康唑软膏)、艾洛松(糠酸莫米松乳膏)、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437例(21.0%)使用过其他外用制剂,包括407例名称不详的清痘类药物/护肤品,12例芦荟凝胶,9例维生素E乳膏,9例美容院/医院自制药膏,见表4。使用外用药物的患者中,58.2%的患者坚持使用外用药物时间小于4周,见表5;24.6%(512例)患者表示使用外用药物后曾出现过红斑,32.8%(683例)患者出现脱屑,3.5%(73例)患者出现过结痂,13.5%(281例)患者皮肤变得敏感。

3 讨论

重型痤疮是寻常痤疮中最易复发、难治疗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心理健康,甚至成为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深入了解重型痤疮的治疗现状,对今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提高重型痤疮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中,76.6%的患者认为痤疮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92.3%的患者对本病进行过干预,但仅35.2%的患者到医院就诊;大部分患者选择自行挤压、抠抓,外涂药物、护肤品或到美容院接受美容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患者往往在长期寻找正确的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对痤疮治疗丧失信心,甚至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周期不规律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青少年等痤疮高危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认识到痤疮是一种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青春期高发疾病,容易反复发作,需要早期到医院接受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提高痤疮早期就诊率是预防重型痤疮发生的基础。

本调查接受系统药物治疗的重型痤疮患者中,48.6%的患者接受过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罗红霉素(33.9%),其次是四环素(33.2%)及米诺环素(16.2%),还有14.9%的患者口服过其他各种类型的抗生素。在治疗持续时间上,55.5%的患者坚持口服药物治疗的时间少于4周。痤疮的发生与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口服抗生素是治疗重型痤疮有效的方法之一。国际上痤疮治疗共识推荐第二代四环素类药物包括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作为痤疮抗菌治疗的首选药物,其次是第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限制红霉素类仅在妊娠期患者及14岁以下儿童使用,其他如头孢菌素类、新型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以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均不宜作为痤疮抗菌治疗的常规药物[6]。另一方面,抗生素治疗痤疮主要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时规范用药的剂量及疗程对防止或减缓痤疮丙酸杆菌产生耐药十分重要。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100~200 mg/d,可以1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1.0 g/d,分2次空腹口服;疗程6~12周。临床医师在正确选用口服药物的同时,还应该跟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患者首次就诊时就告知本病容易反复发作,需要连续治疗6~12周以上的时间。确保患者的依从性、选用有治疗靶点的抗生素及足够的治疗疗程是重型痤疮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次调查中,有407例患者使用过清痘护肤品,甚至美容院不知名的皮肤护理产品;有近1/3的患者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痤疮患者多为油性皮肤,且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皮肤敏感,外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加重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容易引起刺激反应,患者常因不能忍受不良反应而被迫停止治疗。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皮肤性质、疾病状况指导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皮肤护理方式对痤疮患者尤为重要。控油、保湿类医学护肤品,能够调节皮肤本身的性质,减少粉刺形成,同时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提高皮肤对外界刺激及外用药物的耐受能力,对痤疮治疗具有辅助作用[7]。对局部炎症反应较轻的患者,单用医学护肤品便能获得理想效果[8]。局部炎症反应较重者,国内外推荐使用的局部外用药物主要是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壬二酸,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抑制或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头皮、胸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可选用二硫化硒、硫磺洗剂等降低表皮游离脂肪酸含量,但后两种药物都有明显的刺激性,不适用于面部皮肤。当然,使用上述外用药物的同时应注意积极恢复皮肤屏障功能。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能够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抑制局部免疫功能,破坏皮肤屏障,不宜作为痤疮治疗的常规用药[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皮肤油腻、粉刺数量多及遗留炎症后色素沉着的患者可定期配合果酸治疗;炎症反应较重者可以选择作用于毛细血管的585 nm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凹陷性瘢痕可选用1 55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刺激胶原增生,促进胶原重排;此外,还可用抗痤疮丙酸杆菌的ALA-PDT治疗及红-蓝光照射治疗[9]。

综上,大部分患者认为痤疮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但仅少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到医院就诊;重型痤疮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治疗周期不规律、局部外用药物容易产生刺激反应等问题。普及寻常痤疮及其治疗方法的基本知识,提高痤疮患病早期就诊率是预防重型痤疮发生的基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针对性、足够疗程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重型痤疮治疗效果的关键。

(感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二院、常熟市第一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山大学附三院、福建医科大学附二院、福州市皮肤病医院、厦门大学附一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浙江大学附二院、西安交通大学附二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大连皮肤病医院、贵阳金阳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曲靖市人民医院、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楚雄州人民医院、玉溪市联元医院皮肤科及所有参加本次调查的人员)

[1] Wei B,Pang Y,Zhu H,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adolescent acne in North East China[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0,24(8): 953-957.

[2] Shen Y,Wang T,Zhou C,et al.Prevalence of acne vulgaris in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adults:a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17,345 subjects in six cities[J].Acta Derm Venereol,2012,92(1):40-44.

[3]Wolverton SE,Harper JC.Important controversies associated with isotretinoin therapy for acne[J].Am J Clin Dermatol,2013,14(2): 71-76.

[4]Saitta P,Keehan P,Yousif J,et al.An update on the presence of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in acne patients,Part 2:Depression,anxiety,and suicide[J].Cutis,2011,88(2):92-97.

[5]Ghodsi SZ,Orawa H,Zouboulis CC.Prevalence,severity,and severity risk factors of acne in high school pupils:a community-based study[J].J Invest Dermatol,2009,129(9):2136-2141.

[6]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7]何黎,涂颖,李利.医学护肤品的概念及临床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2):74-76.

[8]庞勤,涂颖,何黎.含马齿苋及青刺果油医学护肤品辅助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C].201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108.

[9]项雷红.痤疮的非药物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2):17-19.

(2014-01-26收稿 2014-02-20修回)

(本文编辑 闫娟)

The Analysis of Therapy in 3 012 Severe Acne Patients

QI Jue,ZHENG Qi,WU Wenjuan,HE Li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Medical Cosmet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The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 in Yunnan,Kunming 65003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rent clinic application of severe acne treatment,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to improve its treatment.MethodsUsing sampling survey,a total of 3 012 severe acne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dermatological department of 35 hospitals over the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Each patient fill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acknowledgement,history of medical intervention and drug therapy of severe acne.ResultsAmong all 3 012 patients with severe acne,76.6%believed acne is a kind of skin disease,but only 35.2%of the patients went to see doctors at early stage of disease,while others choose interventions such as self-extrudation,topical medication or skin care products,herbal tea/folk recipes,beauty salons and application of coverture cosmetics.Among all severe acne patients, 2 388 cases(79.3%)had taken oral medications,which included 1 161(48.6%)patients who took anti-biotics.394 cases (33.9%)took roxithromycine and 173 cases(14.9%)took other kinds of anti-biotics.55.5%of all these patients who took oral medication less than 4 weeks in duration.2 081 cases(69.1%)applied external drugs,in which includes 90 cases(4.3%)of using glucocorticoid,and 437 cases(21.0%)of using other kinds of external products.The adverse effects of topical treatments were commonly observed,such as erythema(512 cases,24.6%),desquamation(683 cases,32.8%),scab(73 cases, 3.5%)and hypersensitive(281 cases,13.5%).ConclusionSevere acne is a disease need systematic treatment.but only minority of the patients went to see doctors at early stage of disease.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eatment of severe acne include lack of target in choosing drugs,not long enough treatment course,and adverse effects of cutaneous administration.Early, safe and targeted medical attention with sufficient treatment course is encouraged.

acne,vulgaris;anti-bacterial agents;administration,oral;administration,cutaneous;questionnaires; severe acne;adverse reaction

R758.73+3,R452

A

10.3969/j.issn.0253-9896.2014.04.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81360234、81060123);云南省科技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FB004)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医疗美容科,云南省皮肤病研究所(邮编650031)

△通讯作者 E-mail:drheli2662@126.com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外用痤疮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蒙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