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兆东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所体现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同时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益的发展。根据上述原则,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组在班级开展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实验研究”(以下简称“开放性教学”)。实验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环节实行全面开放。
一、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灵活借鉴目标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发展的基础上注入创新教育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在目标的认定与展示上,师生齐动手。实验放弃了传统的向学生机械地灌输目标的做法,尽量让学生学会自己认定教学目标,并据此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2)在目标的实施上,教学先沟通。教师事先告诉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商量)为达到目标拟经过的教学阶段,拟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步骤,使学生心中有数并积极配合。(3)在目标的检测上,强调结合性。将教师检测与学生自我检测有机结合起来,使目标检测更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
二、开放的教学气氛
大量研究表明,环境氛围是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了“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1)“慷慨”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我们对实验教师有一条铁的规定:每节课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50%,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量”的保证。(2)积极进行学法指导,强化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鞭策意识,帮助学生摈弃依赖情结,以自主、自立、自强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形成全员主动、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开放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开放性教学”对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其指导思想是:强调提问的适度和内涵,强调问题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同时注意提问的艺术性,用多元化取代程式化,用自然化取代表演化。具体地说是三个结合,两点要求。三个结合是: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结合,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知识结合。两点要求是:(1)精心设问。要设计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有作用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最好不是课本中现成的,而应该是经过思考或讨论后才能得出的,有些答案还可以是不固定的或具有不唯一性。(2)推迟判断。在提问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议论、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或结论。
四、开放的教学手段
所谓“开放的教学手段”,就是科学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它對于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低时耗、高效果、最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中,我们遵循有必要、有可能、有效益的原则,科学地、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整体上形成优势,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开放的作业
“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彻底摒弃以应试为目的的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对作业进行改革,使之真正起到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方法多样,能力为主”的作业模式。设计学生感兴趣、参与性和探究性的题目,不把作业作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而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开放式作业为媒介,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综上所述,“开放性教学”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重新定位,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教育观点,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开放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和挑战: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6.
[2]郑国海.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特刊,2002.
[3]苏常琢.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D].2007.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