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成教育理念的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研究

2014-02-09 12:06朱海峰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开发

朱海峰

摘 要:近年来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研究逐渐深入,但现有的研究对隐性课程教育性并未重视,基于养成教育理念来研究体育隐性课程开发,不仅能从体育课堂要素中挖掘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更能体现隐性课程的教育性本质。

关键词:养成教育;体育隐性课程;开发

近年来,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研究掀起了热潮,从体育课堂常规到体育的硬件设施、体育教师的外表衣着甚至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涉及隐性课程。然而,我们开发的隐性课程如果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就失去了课程的意义,隐性课程的本质功能是教育,它和显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影响方式不同,但其教育性依然是根本,大部分学者在研究隐性课程开发的时候虽然涉及课堂的各个要素,但忽视了这些开发出的课程的教育性这一本质,基于养成教育理念来研究体育隐性课程开发,不仅能从体育课堂要素中挖掘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更能体现出隐性课程的教育性本质。

一、养成教育理念与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

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突出受教育者自我养成并借助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不需要任何外部监督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养成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隐性课程,也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形课程和自发课程,它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体育隐性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也可称为“课程设计”,它包含的内容较多,本文所提及的“课程开发”是指课程内容的开发。因此,本文对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做如下界定:体育隐性课程开发是通过研究,依据一定的原理及要求对体育隐性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从而获得一定规格的体育隐性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养成教育理念与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理论契合

1.体育隐性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养成教育

体育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的体育风气与体育文化、体育教师的行为方式和人格魅力、体育教学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内隐的、间接的文化因素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与体育显性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更为完整的教育,这种无形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2.养成教育理念的教育性本质为体育隐性课程开发指引方向

体育隐性课程作为课程的一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体育隐性课程不仅存在于体育课堂的各要素中,同时存在于校园体育环境和校园体育文化之中,这其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消极因素。基于养成教育理念可以让我們在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时刻体现出课程的教育性,消除不利影响。

3.养成教育与体育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契合

习惯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道德的重要资本,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道德成自于习惯。”体育隐性课程在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中更是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隐性课程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相对于显性课程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来说,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更有优势;另一方面,隐性课程具有的诱导性更有利于学生道德教育。

三、养成教育理念下的体育隐性课程开发

体育隐性课程的载体涉及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本文着重从侧重于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体育管理措施、师生关系四个方面来探讨。

1.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属于显性课程,隐含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形式中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情感体验等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也是我们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隐性课程的重要性,但实践中却难以挖掘其潜在价值,或者是难以避免潜在课程的负面影响,因此,根据养成教育理念,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由此看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无意的小动作都影响着学生。根据养成教育理念,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人格魅力,树立正面形象,通过自己的行为规范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体育管理措施

不同的体育教育管理方法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体育教育管理方式大致可分为民主型和专制型。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下,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是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民主型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专制型的管理方式下,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下进行学习,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这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4.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对班集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潜在的影响,它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无疑是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核心,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主体,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性关系。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心灵的交流和感情的碰撞来实现共同的发展。在这一交往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会某个动作,更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和富有创造性思想的生成。

参考文献:

[1]于晓东.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2]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开发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
如何开展90后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浅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