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标下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4-02-09 12:06黄剑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标德育

摘 要:聪明是一种天资、善良是一种选择。最终造就人们的并非天资,而是一路走来的各种选择。德国教育家郝尔巴特首先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论题,他不承认没有教育的教学,也不承认没有教学的教育。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把德育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从几个案例介绍了一些做法。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德育

德国教育家郝尔巴特首先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著名论题,他不承认没有教育的教学,也不承认没有教学的教育。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杰夫·贝索斯从小就是个数学天才。在一个夏日里,年幼的他坐在祖父母的汽车后座上,进行了一次计算:吸烟会让他祖母的预期寿命减少多少年?他曾听说过,每吸一口烟,人的生命会减少大约两分钟。将这个数字乘以每支烟所需要吸的次数,再乘以每天吸烟的支数,然后将分钟数换算成小时数,再换算成天数,最终换算出了年数。他拍了拍祖母的肩膀说:“按照每吸一口烟会减少两分钟寿命的算法,吸烟已经夺走您九年的生命!”他原本期望自己的演算技巧能得到赞赏,不料祖母却突然失声痛哭,一阵令人难以忍受的沉默接踵而来。贝索斯的祖父将车停在公路旁,他说:“杰夫,有一天你会明白,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比作一个聪明的人难。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资、善良是一种选择。最终造就我们的并非天资,而是一路走来的各种选择。《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些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实际上,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物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物理探究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科学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案例一:《家庭用电》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老师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与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人性的人,在教学《家庭用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围成一圈坐,把红、蓝两根电线沿学生的桌子走一圈并固定在桌子上,但是线的两头已经固定在讲桌的地方以确保安全,让学生把灯、开关、插座接入电路,经检查无误后让学生离开桌子1 m远站成两排,老师把固定在讲桌上的插头接入照明电路,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的成果时对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提到了高潮,对学生的内心产生了震撼作用,从敬畏生命这个角度渗透德育,把学生培养成内心有温度、懂得敬畏生命、关怀人性的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情意浓浓、郁郁葱葱。其次在整个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既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渗透了团队合作的教育。

案例二:《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友爱合作的态度。”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求。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观察、记录。这些工作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协调配合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积极倡导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如,在教学“电磁感应、发电机”时,我补充介绍“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科拉顿失败了。科拉顿的这个失败,是一个什么样的失败呢?后人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人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失败”。因为科拉顿的实验装置设计得完全正确,如果磁铁磁性足够强,导线电阻不大,电流计十分灵敏,那么在科拉顿将磁铁插入螺旋线圈时,电流计的指针确实是摆动了的。也就是说,电磁感应的实验是成功了,只不过科拉顿没有看见,他跑得还是“太慢”,连电流计指针往回摆也没看见,有人说,这是一次“遗憾的失败”。因为科拉顿如果有个同伴在另外那间房里,那么成功的桂冠肯定是屬于科拉顿的。按理科拉顿比法拉第早做这个实验,但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没有同伴与他团结互助,否则科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充分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我在讲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时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有学生设想将电动机和发电机对接起来使用,让电动机驱使发电机发电,再用发电机发出的电来驱使电动机转动,这样对接,能否周而复始地永不停息地进行下去?”上面列举的电动机与发电机对接使用过程中,首先启动电动机的能量从哪里来?启动的能量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的过程中,什么能量被耗散了,且又是无法回收的?通常能量在转移或转化过程中,总伴随有热能的产生,以发电机与电动机对接为例,无论是电动机或发电机,它们在转动过程中总是有摩擦存在的,摩擦生热现象必然发生,电流通过线圈时,电热效应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什么能量的耗散无法回避?被耗散的这种能量可以回收吗?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从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案例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有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物理教学中,应多向学生介绍世界物理学史,使他们体会到蕴藏其中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那些曾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物理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热爱和平、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些永远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我在讲解“核聚变”时补充介绍了这个故事: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斯罗达博士在实验室里主持着原子弹引爆临界试验工作,某天,斯罗达正与同事们研究两块被放在轨道上的浓缩铀对合的临界质量。就在这时,一场意外事故发生了。拨动铀块的螺丝刀突然滑落,两块铀在轨道上相向滑动,就在两块铀即将滑到一起的关键时刻,斯罗达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把它们阻隔开了。可是铀是一种强放射性物质,斯罗达这位优秀的科学家为了避免这场核爆炸的灾难,受到高剂量的致命辐射,出事之后的第九天,他就离开了人世。加拿大政府和人民为了表彰这位优秀科学家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学生就能从中受到感动,得到激励。感动和激励的逐步积累,会在他们心灵深处播下创新求真的科学精神的种子,同时教育学生应具有坚强意志,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案例五:《测量电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探究,通过物理实验还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在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观察并叙述现象,记录数据,客观地分析与论证,总结出应有的规律。如果得出的结论错误或误差较大,结论虽然错误,但教师首先要肯定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指导其重新探究,而不能根据已知的规律拼凑数据或抄袭别人的数据。比如,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原始数据一律用钢笔记录,避免学生故意凑数或毫无根据地修改数据;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时,要求学生将实物一一对应于电路图,依次确定位置,从电源正极开始逐个顺次将元件连接起来,最后连到电源负极上,以培养学生严谨扎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开始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以防连接过程中短路;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阻值处以防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以此对学生进行保护实验器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教育;严肃认真、遵守操作规程的科学态度的教育。进行实验时,读取的数据误差较大时,要认真分析数据积极寻找原因,不能让学生以理论值来修正实验值,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的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如下的反常现象: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比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总和大得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反常现象呢?对學生而言,是一个有趣而又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非常适合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如把电键两端的电压测出来并加上此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就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总和了。通过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但对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扎实、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黄剑,女,1966年出生,现为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教育局教培中心物理教研员,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新课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