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光
一堂好课,总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我们回味无穷。《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因此,关注细节,敲打细节,开发细节,可以使课堂处处闪烁智慧的光芒。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细节一、细节的开发,体现在对字词的重锤敲打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字如同活跃的因子,使文本洋溢着灵动的生机与韵味。教学时,锁定一些关键字词,生发开来,就能够理性地穿透文本,无限地接近思想内核与文学本真,一次次地实现心灵涅槃。
例:《白鹅》片段:
1.(大屏幕出示:净角 脾气)
师:谁来读?(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
(大屏幕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
生:喜欢。
……
2.(指导朗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哦,看来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想看吗?
(课件演示净角出场)
师:准备好了吗?我看谁最认真,看到了吗,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净角很高傲。
师:嗯,净角很高傲。
生:出场大模大样的。
生:出场还像个老爷一样。
师:哦,鹅就像他这样走路的,再看一遍。
(课件再次演示净角出场)
师:看到了吗,那你怎么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颇,很的意思,再读。
(生再读)
从读准“净角”的音,到理解“净角”的意,再到领悟“净角出场”的神,可以說丝丝入扣,自然流畅。经过如此酣畅淋漓的细节敲打,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对作者用词的精妙与细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文本的难点迎刃而解,颇有水到渠成之感。
二、细节,体现在对句子的鉴赏玩索
总有一些情感,在句子里发散;总有一个灵魂,在句子里跳动。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玩味,往往可以收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湖南青年教师朱爱朝以她厚实的基本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留给了我们这样一段动人的教学细节:
(大屏幕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许多父母挖了一阵后就放弃了,可这位父亲还在坚持不懈地挖呀,挖呀!
生:我好像看见废墟里的钢筋把父亲的衣服都划破了,碎玻璃划破了他的手,鲜血一滴一滴流下来。
……
师:课文为什么要从8小时写起?
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间很漫长,父亲想挖到自己的儿子。
师:你能读出你内心的感受吗?(生读句子)
师:读得很好,她感受到时间很漫长,这样写还有什么好处?还有谁体会到了什么?
生:36小时比8小时长。
师:你还是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生:时间很长。
师:他挖得怎样?还有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父亲一直挖着,没有人能坚持36小时,石头很重。
师:挖得特别——
生:辛苦
师:读出这种感觉。(生读句子)
师: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
生:因为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为了要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造个句子吗?
生:不论别人怎么劝阻,父亲总不停止挖掘。
生:无论父亲受了多少伤,总要把自己的儿子救出来。
师:永远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多么的了不起,同学们,读——
师:(配乐,深情吟诵:)“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他一身疲倦地站在废墟里,用自己的双手不停地挖,他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没合一下眼,瓦砾磕破了他的腿脚,玻璃划破了他的双手,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谁想读一读?(指一生读)
师:你读出了内心的感受。还有谁想读。(生读)
师:她是用心来读啊。让我们闭上眼睛,背这段话。
本片断中,教者对句子的三个细节进行“精心雕琢”:一是让学生体会“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种写法的妙处。作者将时间铺陈开来,正是让读者体会时间的漫长,感受父亲寻找儿子的艰难、执著和深沉的爱。抓住文本的这一细节,就等于找到了一列到达作者和文字心灵深处的直通车,带给学生由内而外的震动;二是抓住“父亲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还没有放弃呢?”这一细节,让学生的思维直达父亲的内心,可谓触击血脉,一针见血。最后,教者通过配乐范读,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听其乐,想其景,生其情,让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
三、细节,体现在对“文眼”的深度开发
“眼乃神光所聚”。文眼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也是作品外景内情的交融点,在结构上起着牵动制约全篇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深入品读文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有深度、有广度、有创见、立体式地解读文本。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者抓住“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一“文眼”大做文章,将伯牙子期的知音情演绎到了极至,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实谓匠心独运。
细节是细胞,融汇成课堂教学的血脉;细节是岩石,叠垒起人格品性的大山;细节是学生品读文字的催化剂,细节是学生净化心灵的桥梁。开发文本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个细节都绽放美丽,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