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英, 秦兴国, 景新幸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教务处,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和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行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基本的计算机操作、Word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互联网等基本计算机技能,就业机会将大为减少[1]。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唯一能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对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训练的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从部分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总体觉得“什么都学过,但遇到实际问题什么都不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本文首先阐述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其次分析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最后提出改革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案,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共48学时:理论授课24学时,实验24学时。授课内容分7个模块。必修的4个模块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使用、Word使用和Excel使用;选修的3选1个模块为: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网页制作初步,对应实验项目设置见表1。
表1 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设置
该课程考核方式为广西区计算机一级统考,由笔试和机试两部分构成。应试教育体制本身就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2],在现有前提下,如何保证考试通过率,且提高学生在各专业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对各行业岗位了解不够,因此学生就业后常常发现学校学习的内容与职业需求、与社会实际使用不符,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所适从。为改进教学,我们走访了多家用人单位,在校友企业及毕业生中发放了问卷调查,并综合网络资料进行了分析,将社会各行业对非计算机专业求职者应具有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3-7]:① 初级层次:要求会开、关机;会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会使用电子邮件工具收发邮件、会通过网络传输文件;会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并下载;② 中级层次:除初级层次要求外,要知道操作系统的安装、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卸载,能较快学会使用新的软件;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主要参数指标,会硬件组装;会小型局域网的组网、管理;能使用PowerPoint进行项目汇报,能使用数据库分析技能和办公软件的高级分析功能、图表功能;③ 高级层次:在中级层次的基础上,要会从事一些专业工作,具备初级程序员的水平,如会开发小型的数据库系统、简单的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等;具备音频、视频、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处理能力。
由于地区和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学生在初、高中时所受的计算机教育明显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进入高校时基础存在较大差异[8],如果不区分学生进校时已有的计算机能力的差异,让学生接受相同知识结构、难度和要求的教学内容,会使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却感觉跟不上,导致学生整体水平较差[9]。因此,各高校都提出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学校学生来源及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方案构建分为三步走[10-12]:① 将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分类、分级,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七个模块;② 在新生中进行摸底考试,对摸底考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③ 根据摸底考试情况,对学生分级教学。
根据等级考试大纲,将各行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按7个模块划分,见表2。
表2 社会各行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我校已连续2年在新生中进行计算机能力摸底考试,考核知识点、难度按照一级考试大纲设计,重点考查操作系统应用、Word、Excel、PPT应用、数据库使用及邮件收发。本文选取2011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1学生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全校参加考试学生2 700名,平均分44.1分,最高得分84分,最低得分0分,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从得分情况看,60%以上的学生在入校时已具备最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分超过40分),仅有不到8%的学生能达到合格水平,还有小部分学生(得分少于10分的学生,不足1%)基本不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入校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存在差距。
表3 学生得分情况分析
3.2.2知识点得分情况
统计重点考查的5个知识点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见图1。
表4 知识点得分情况
从表2和图1可见, Windows操作、Word操作平均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较熟悉(这2项也是学生在初、高中应用较多的),而Excel、Powerpoint、Access三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初、高中使用不多,得分率较低。
图1 知识点得分率分布图
3.2.3学生按专业分类得分情况
为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入校时计算机应用能力存在的差异,对理工类和文管类学生得分情况进行了分别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分专业学生得分情况表
从表5可见,学生在入校时专业差异性不大,具有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比例相当。但成绩合格以上的学生理工类专业多于文管类专业。
3.3.1改革方案设计原则
学校设定的改革前提是:不能增加课内学时,且必须保证学生的计算机一级通过率。因此,改革原则设定三条:① 将社会各行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见表2)分层次融入实验项目;② 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起点的教学班,分别制定教学目标;③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按部就班按照实验指导书做的实验模式,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摸底考试情况,将学生大致分为4个层次:20分以下、20~40分、40~60分、60分以上,设置4个层次教学班,授课内容见表6。
(1) 基础班。摸底考试成绩在20分以下学生必修。20~40分的学生部分选修,40分以上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本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学会开关机、收发邮件、使用Word软件。
(2) 初级班。初级班不设专业差异,所有学生必须通过初级班的考核,考核与区计算机一级挂钩。摸底考试在40分以下的学生必须通过基础班的考核方可进入本层次修读。摸底考试成绩40分以上的学生可直接修读初级班;摸底考试中成绩超过60分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初级班课程,直接参加区一级考试。本层次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际使用技能:如计算机硬件组装、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卸载、学会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并下载,学会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初级使用,最终目标:通过广西区一级等级考试;
(3) 中级班。本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分专业培养学生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内容包括:磁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局域网组网, Word、、PPT高级使用,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数据库使用初步,为文秘、会计类专业开设Excel高级使用(统计图表、工资表等)[14]。在实验形式上,由教师提出实验要求,不给出实验步骤,如个人简历制作,实验不指定具体参数指标,由学生自由发挥,指导教师根据作品从美观、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表6 分层次教学班授课内容设计
(4) 高级班。为少量对计算机应用感兴趣、已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设置。分网站设计、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不同方向开设创新课程。
社会各行业对求职者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在不断提高,高校怎样把各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技能提练出来并贯穿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值得各高校探讨的问题[15]。学生在入校时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已存在差异,因此采取分层次教学,既能满足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又能使基础差的学生能从低起点开始学习。在实验内容中,由于融入了社会各行业实用的操作技能训练、创新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1] 魏 滢. 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7-128.
Wei Ying. Implement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different level computer ba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liberal arts in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0(27):127-128.
[2] 吴 霞.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J]. 卷宗,2012(5):28-29.
[3] 周 亮.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 管理观察,2013(14):66.
[4] 李志友.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教学新思路[J]. 无线互联科技,2012(5):182-183.
[5] 丁 琼.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训系统开发之路[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199-200.
[6] 郭宝红.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2(4):42-44.
GUO Bao-hong. Employment-oriented reform of computer based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J]. Laboratory science,2012(4):42-44.
[7] 李绍中.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8(3):48-50.
[8] 杜 巍.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解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8):108-109.
DU Wei. An employment-oriented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2012(8):108-109.
[9] 刘 雅. 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 江西教育, 2011(9):16-17.
[10] 张俊玲,刘鸿波.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11).:126-128.
ZHANG Jun-ling,LIU Hong-b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n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Foundation in Non-computer speciality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28(11):126-128.
[11] 刘 菲.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科学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2(14):104-106.
[12] 田 枫.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J]. 商业经济, 2009(6):89-90.
[13] 夏 秦,陈文革. 一个适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应用框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11(26): 101-106.
Xia Qin, Chen Wenge. A Case applying framework for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in colleges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11(26): 101-106.
[14] 王兴玲,刘 鹏.“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8):115-117.
WANG Xing-ling, LIU Pe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RTP Innovative Experiment on the Course of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1, 30(8):115-117.
[15] 陈 利,董燕燕.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5-97.
Chen Li,Dong yanyan.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computer fundament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6):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