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的变化趋势及其规范化管理研究

2014-02-09 05:47李凌燕
文教资料 2014年4期
关键词:复读生高招录取率

李凌燕 黄 民 陈 涵

(东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

高考复读的变化趋势及其规范化管理研究

李凌燕 黄 民 陈 涵

(东华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

一方面,受适龄考生减少、高考录取率攀升、高中毕业后留学及社会成才观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高考复读人数正逐步减少;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种减少趋势还将持续。另一方面,复读人数减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严峻的高考竞争及由复读引发的社会机构办学混乱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以特色缩小差距,实现各类型、各层次高等院校的良性发展;以规范促进管理,实现社会办学与政府办学之间的优势互补;以改革化解矛盾,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实现考生利益最大化。

高考复读 变化趋势 成因 规范化管理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由于种种原因未被大学录取或未去已录取学校报到,而是选择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继续复习,准备来年参加高考,这类学生被称为高考复读生,由他们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高考复读群体。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三十多年,其中复读生的人数有涨有落。21世纪,尤其是近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高考复读生的人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所反映出的新问题十分值得关注。可以说,复读生人数的变化是透视复读现象、高考现象乃至教育问题的一面镜子,对研究今后的高考制度改革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近五年来复读生人数总体变化趋势(以安徽、湖北、浙江为例)

1.安徽省情况。

安徽省是人口大省,也是高考大省,每年高考应届生及往届生人数都高于全国很多省份。据统计,2008年安徽省高考往届生人数高达188600余人,2009年人数有所下降,高考后选择复读的学生为142000人,到了2010年人数有所回升,为157000余人,2011年复读人数达到161000人,2012年复读生人数则大幅下滑,为113000人;2013年继续回落,为104000人。

2.浙江省情况。

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相关数据和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2008年浙江省高考复读生人数仅4万人左右,2009年下降为3万人,2010年这一人数下降到18048人。2012年,复读生人数为16000人左右,2012年、2013年继续下滑,分别为13000人、10000人左右。

3.湖北省情况。

湖北省的官方资料显示,2008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约有83700人,2009年人数稍微上扬,达到87000人,2010年亦略有上扬,为87800人。2011年人数开始下滑,跌破8万,降至75700人。2012年继续下滑,仅有57800人,2013年则降至50000人左右。以下是三省高考复读人数变化趋势图:

二、复读人数变化趋势成因分析

虽然安徽、浙江、湖北三省的高考复读人数各有差异,但近年来整体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只是下滑的速度因地因时而异,个别省市个别年份急剧下滑,但是个别年份仍偶有上涨势头。因此,我们可以将复读生人数变化粗略地概括为:“在波动中减少,全国复读正逐步降温”。

1.复读生人数总体下滑的原因。

复读人数整体下滑是与当前中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密切相关的。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 《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之后几年高考报名人数急剧下降。从2008年至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累计下降135万,其中单2010年就同比下降74万人。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录取率为75%。综合各方数据来看,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继续下降。

笔者认为,造成高考人数减少的原因有四:一是最直接的原因,便是适龄人口的减少。计划生育政策下,新生儿逐渐减少,每届学生人数也在减少。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及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大学入学年龄人口数量在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的10年里将逐年下滑,至2018年达到最低谷,仅为2008年的50%左右。适龄人口减少,自然意味着高考报考人数的回落。2010年后的高考人数比21世纪初的高考人数减少了很多,致使复读人数相应出现了下滑。

二是高招录取率持续攀升使复读生人数逐渐减少。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考平均录取率逐步攀升,2000全国高考录取率为59%,至201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则迈入“8时代”,其中福建省2013年高招录取率近九成,达到89%;山东高考本专科录取率达到88.95%;江苏省高招录取率达84.3%。像河南、陕西等录取率较低的省份,高招录取率分别达到了78.2%和76.2%。录取率高,复读生人数自然就减少了。

三是放弃高考留学国外人数持续走高。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重量不重质,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为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出国留学。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因出国留学而选择放弃高考者为39.96万人。与此同时,一些成绩较差,在国内无法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考生通过不同渠道选择海外留学,参加国内高考已不再是高中毕业生的唯一选择。

四是社会成才观正在转变。当前,高考虽仍可称作全社会最关注的考试,但人们对高考的看法渐趋理性。原先“一考定终生”的思想正逐渐被“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打破。部分落榜考生及家庭能更加清晰理性地定位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

2.个别年份复读人数急剧下滑的原因。

笔者认为,有三大主要原因在起作用:一是高考政策的变化。近年来高考政策的变化对于落榜生是否选择复读有直接影响。据北京一家高考复读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全国经历过新旧高考转型的省份都曾出现复读市场的滑坡,且市场的缩减比例大都在20%到30%左右。例如,2009年是安徽省课改后新高考的第一年,2008年高考后选择复读重新参加2009年高考的学生由此前的188600人下降到了142000人。二是录取率的上升。某些年份高校在该省的录取人数增加,或以前不在该省招生的高校开始向该省投放招生计划,使该省高考录取率提高,落榜生减少,复读人数自然也随之减少。三是考生人数急剧减少。据查,2010年高考人数较前一年猛降了74万,之后下降速度开始趋缓。以安徽为例,该省2011年、2012年考生人数达到近十年间的最低值,与此相应的,复读生人数亦降到最低点。

3.个别年份复读人数仍有上涨的原因。

一是对高考转型后第一年复读人数急剧下降的反弹。如前所述,全国各地都经历过新课改,课改后第一年复读人数会大幅减少,第二年或第三年复读人数则比第一年显著增多,这是因为课改前的落榜生为熟悉新的高考政策,选择了推迟一年高考;加上课改后的第一批复读生,两届复读生挤在同一年参加高考,导致高考复读人数增多。二是虽然高考出题都经过专家的反复斟酌及严格论证,力争做到每年的难度值大致相等,但仍然会存在难度的“大小年”,有些年份高考试卷难度相对较大,考生们抱着下一年试卷会简单些的心理,在落榜之后或者是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复读,因而会迎来下一个复读的高峰期。

三、复读人数未来变化趋势预测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之后几年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急剧下降的态势。与此同时,复读生人数也显现出下降趋势。综合各方面信息,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复读人数仍将稳步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1.适龄人口减少的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复读生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是高考生源在减少,高考生源减少的直接原因是学龄人口持续减少。近十几年来,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小学入学新生开始大幅度减少,自1990年以来,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下降了近1亿。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在提高,因此高中在校人数未出现明显减少,但从长期来看,生源下降的大趋势无法改变。

2.生源外流的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创下了历史纪录,根据美国开放报告,2011~2012年赴美国就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为31%,同期留美的国际学生总量仅增长了6%。与此同时,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低龄化现象正在加剧,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支付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条道路。

四、关于高考复读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高考制度恢复已有三十余年了。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教育资源仍然是相对有限的。复读生的大量存在使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变得更紧张,也使本来激烈的高考竞争变得更激烈。虽然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复读生正在逐步减少,且减少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但这一趋势并未使高考竞争尤其是考名校的竞争趋于平缓,因为复读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奔着名校去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复读衍生出的社会办学中不规范收费等问题正在加剧,如何有效规范复读管理,妥善解决复读所引发的系列问题,是当下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在不损害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贯彻有教无类的原则,既保障复读生个体接受教育的权利,又不影响应届高考生升学,实现社会办学与政府办学优势互补,需从以下方面着力:

1.以特色缩小差距,实现各类型、各层次高等院校良性发展。

高考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随着近年来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攀升,这一竞争已逐步升级为名校之间的竞争。名校不仅能提供更好的育人环境、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在出国、就业、考研等发展路径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此,才会让众多考生趋之若鹜。很多考生甚至在被普通高校录取后放弃就读机会,只为通过复读圆名校梦。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不理性择校问题,就要以政策为抓手,推动高等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缩小院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各类型、各层次高校的良性发展。特色既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特色,比如不少职业技术学院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学生毕业后不需岗前培训,就能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因而在高招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竞争力,又指在专业上出特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科门类并不齐全,却先后培养出了7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世界理工科大学之最”,原因就在于它不受外界干扰,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当前中国的大学过于追求大而全,都想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设置同一化,培养模式类同化,缺乏特色的普通院校,在高招面前自然缺乏竞争力。高校只有树立品牌化意识,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质量,走差异化道路,才能在竞争中发挥优势。教育部门应谋划在前,主动调整高校的规模和结构布局,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2.以规范促进管理,实现社会办学与政府办学之间的优势互补。

复读孳生了大量社会办学机构,由于准入门槛低、管理松散,导致机构办学带有较强的随意性,部分机构恶劣的办学条件、非人性化的管理,严重损害复读生的身心健康。另外,机构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机构之间抢拉生源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切实担负起办学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及时摸排高考复读生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规范与引导复读市场正常发展。首先,对复读举办机构的资格做出严格规定,提高其准入条件,规范其权利、责任、义务与行为;其次,制定复读班管理及监督制度,由当地教育主观部门定期检查落实;最后,规范复读班收费行为,促使其收费公开透明化。此外,为保障应届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采取进一步措施杜绝公办学校教师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的行为,严禁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变相举办复读班,倡导社会力量成为复读班举办主体,并由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实现社会办学和政府办学的优势互补。

3.以改革化解矛盾,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实现考生利益最大化。

部分复读生平时成绩很好,考试时由于突发情况导致发挥失常而与意向高校失之交臂;有些复读生考分很高,却因各种原因未被自己中意的高校录取,寄希望于来年的高考。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当前高招制度还存在一些漏洞,急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次数、招生对象、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符合考生实际、照顾考生利益的改革。当前可行的思路是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改革高考体制,借鉴国外GRE、托福等考试模式,增加考生的考试次数、录取机会,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保护考生的利益,力争实现“人人都有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机会,人人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这一目标。

[1]于丽琴,邹帆,邹本杰.对目前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的研究[J].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1(1):485-491.

[2]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R/OL].[2013-10-10].http://www.eol.cn/html/g/report/2013/index.shtml.

[3]田虎.我国高考复读群体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上海教育科研,2009(1).

[4]陈益林,韦宁.复读现象剖析及对策[J].晋学参考,2010(3).

[5]王倩,武静.安徽08年60.8万人报名高考历届生占三成[N/OL].安徽商报,[2013-10-10].

[6]考试院.安徽省2012年高考考生人数为50.6万人[N/ OL].[2013-10-10].

[7]考试院.湖北08年52.43万人报名高考往届生约占16%[N/OL].楚天都市报,[2013-10-10].http://edu.qq.com/a/20080 424/000043.htm.

[8]人民网.2013年高考今起报名湖北报考人数预计减少2万[N/OL].[2013-10-10].

[9]百度教育.浙江省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5万[DB/OL].[2013-10-11].

[10]考试吧.2013年浙江高考报名人数31.3万人[N/OL].[2013-10-11].http://www.exam8.com/gaokao/2636538.html.

本文为2012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中国高考制度下复读现象的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12 0712112。

猜你喜欢
复读生高招录取率
卷首语
老师的高招
关于高三复读生心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高考故事:我和复读生
身体清理有高招
高三复读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特点分析
打扫“天庭”有高招
探子
学习英语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