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亚,汪阳春
(1.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2.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3.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高教理论与政策
影响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江西省12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朱振亚1,汪阳春2,3
(1.井冈山大学商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2.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3.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利用江西省大学生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本科生报考大学生村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自我了解变量中,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对报考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职业知识变量中,学业成绩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村官职业情感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整合变量中,白酒酒量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家庭变量中,报考时父母态度对报考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了一个影响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受力模型。该模型表明,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要受到推动力、支持力及扰动力的共同影响。
报考村官;本科大学生;Logit模型;江西省高校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国家解决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一把密钥,承载着政府的诸多期盼。它既是国家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振兴农村社会经济之举,也是国家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开源凿路之举,同时还是国家培养和锻炼“历基层、知国情、懂农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之举。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2008年,中组部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度起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经过几年的政策实践,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由过去的星星之火发展成如今的燎原之势。据报道,目前全国约有在岗大学生村官21万,距离2020年的60万还有40万差距,需求缺口很大。
现实中存在一个悖论,即一头是大学生村官需求很旺,另一头却是高校毕业生报考村官的意愿不强。黄艳等[1]的调研表明,仅有2%~4%的毕业生是以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形式到农村就业。可见,村官岗位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不强。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报考村官意愿呢?本文将对此问题做出探索和回答。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村官报考意愿方面的研究文献仅有2篇[2,3],其中一篇是笔者的前期探索研究。已有研究均以个别院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存在样本的代表性不足问题,其实证分析也缺乏理论基础。鉴于此,本文利用江西省12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实证分析模型,探究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影响因素。这既是一种学术拓新,也是为政府更好地遴选大学生村官提供理论支撑。之所以选择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近年来很多省市选拔大学生村官均要求大学生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大学生报考村官属于职业选择范畴。帕森斯的职业选择理论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主要是:(1)自我了解——性向、成就、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特质等;(2)获得有关职业的知识——信息的类型(职业的描述、工作条件、薪水等)、职业分类系统、职业所要求的特质和因素;(3)整合有关自我与职业世界的知识。帕森斯的理论强调,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首先要评估个人的能力,因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关键就在于个人的特质与特定行业的要求是否相配;其次要进行职业调查,即强调对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工作情形、参观工作场所、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最后要以人职匹配作为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帕森斯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适应工作,并且使个人和社会同时得益。
根据帕森斯的职业选择理论,结合大学生报考村官决策特征,笔者加入了家庭变量。本文分析的理论框架如表1第1列所示。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主要受四种自变量的影响:(1)自我了解变量,选取性别、社会实践参与、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农村情感、政治面貌6个因子来刻画自我了解变量;(2)职业知识变量,选取学业成绩、村官职业情感、村官社会美誉度、村官经济待遇、村官政策了解度5个因子来刻画职业知识变量;(3)整合变量,选取白酒酒量、(相对村官岗位的)教育投入产出比、(当村官)对未来人生影响、专业的农村价值4个因子来刻画整合变量;(4)家庭变量,选取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就业时亲友帮助、报考时父母态度4个因子来刻画家庭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及预期影响如表1所示。
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报考村官愿意(Y)”这个因变量会受到哪些因子的显著影响呢?是全部19个因子变量还是其中的部分因子变量?有待实证分析。
表1 理论框架、变量定义及预期影响
续表1
(一)数据来源
论文所用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问卷时间发生在2013年4月至6月期间,调查对象为江西省12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75份,问卷有效率为92.9%。由于调查问卷是由被调查高校的授课教师在课堂直接发放所得,使得本次调查问卷获得了很高的有效率,也使问卷质量有了可靠保证。在正式开展问卷调查之前,由笔者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研讨并在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了调查表中各调查大项及子项的调查内容,并于2013年3月对井冈山大学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完善,最后经过课题组成员研讨后形成最终调查问卷。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及代表性,在随机抽样时,课题组充分考虑了样本对江西省一本高校、二本高校及三本高校的覆盖,充分考虑了样本对不同科别及专业的覆盖,充分考虑对省城高校及非省城高校的覆盖。在975份有效问卷中,南昌大学98份、江西财经大学90份、江西农业大学76份、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70份、江西中医药大学61份、江西科技师范大学65份、景德镇陶瓷学院75份、井冈山大学93份、九江学院75份、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97份、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89份、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86份,调查取样比较合理。
(二)样本概况
在975人中,回答“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的有489人,占50.2%,而回答“不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的有486人,占49.8%。可见,本科生毕业时愿意报考村官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一半。从文理科别来看,文科生和理科生分别为451人和524人,各占46.3%和53.7%。从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分别为441人和534人,男女比例约为4:5。从家庭住址来看,家住农村的600人,占61.5%;家住乡镇街道的93人,占9.5%;家住县城、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282人,占29.0%。可见,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的比例约为7:3。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大部分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困难家庭约占总数的30.0%,经济宽裕的家庭仅为7%左右。975人中,555人是学生干部或曾经当过学生干部,420人没有学生干部经历,两者各占56.9%和43.1%,说明超过半数大学生经历过学生干部岗位锻炼。党员和非党员各为126人和849人,党员人数只占总数的12.9%,说明大学生党员比例很低。在受访大学生中,江西籍636人,非江西籍339人,江西籍大学生约是非江西籍大学生数量的两倍。从村官政策了解的主渠道来看,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是通过老师或同学介绍获得村官相关信息,网络只占10.8%,还有0.8%的同学是道听途说的,说明网络时代大学生主动获取大学生村官政策信息的积极性并不高。从学校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情况来看,接近四成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村官教育差,仅有不到两成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的村官教育搞得好,说明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政策宣传及教育方面仍有待加强。从大学生社会美誉度来看,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村官的社会美誉度好,约有1/4的大学生认为村官的社会美誉度差,说明村官社会美誉度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从大学生村官考试的公平程度来看,近1/3的大学生认为村官考试公平程度差,差评价的人数超过了好评价的大学生人数,近四成的大学生认为村官考试公平程度一般,可见大学生群体对村官考试的公平性存有较大疑虑。接受调查的本科生中,白酒酒量在三两以下的有774人,占总数的79.4%;白酒酒量超过半斤的只有69人,只占总数的7.1%。可见,能喝酒的本科生并不多。村官经济待遇,差评的348人,中评的411人,好评的216人,比例分别为35.7%、42.2%、22.1%。可见,本科生对村官经济待遇的评价褒贬不一,中评比例较大,好评比例不高,差评比例不低。
(三)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可知,影响大学生报考江西省村官意愿的因素,可能有自我了解变量、职业知识变量、整合变量及家庭变量。故,我们设定如下函数形式:
(1)式中,当大学生毕业愿意报考村官时,Y等于1;当大学生毕业不愿意报考村官时,Y等于0。X1、X2、……、X19分别代表反映性别、社会实践参与、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就业时亲友帮助、报考时父母态度等影响因子。
(四)研究方法
报考村官意愿的结果只有两种,即愿意和不愿意,为离散解释变量。离散被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包括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由于probit模型需要对多元正态分布的整体进行评价,所以其应用受到限制。logit模型的样本不需要服从正态分布,具有了较其他模型更广泛的适用性。该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不要求样本数据呈正态分布。因此,我们采用二元Logit模型,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本科生毕业后报考村官意愿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为:
(3)式中,Pi表示第i个本科生愿意报考村官的概率,Xji表示第j个影响第i个大学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因子。
利用SPSS16.0软件对975个样本数据进行多次Logit回归,结果见表2。首次回归采用Enter法,即将所有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的自变量都引入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模型Ⅰ。后续回归是在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将Wald检验值最小的那个变量剔除后再重新拟合回归方程,直到所保留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止,结果见模型Ⅱ。从模型Ⅱ可以看出,显著影响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自变量主要有自我了解变量、职业知识变量、整合变量、家庭变量,说明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是正确的。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帕森斯的职业选择理论比较科学可信。
(一)自我了解变量的影响
在自我了解变量中,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三个因子对报考意愿影响显著,而性别、社会实践参与、农村情感因子对报考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1.从政偏好因子是影响本科生毕业时报考村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政偏好因子(X3)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为正,符合预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政偏好越大,报考村官意愿越强,并且从政偏好在5分量表中每提升1个档次,本科生报考村官的意愿发生比将增加82.0%。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中央曾表示,未来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基层党政
根据(2)式整理得到:干部的比例会进一步加大,这就意味着接过地气的大学生村官将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可见,当村官是本科生走向政坛的阳光道。因此,不难理解本科生从政偏好与村官报考意愿同向变动的原因了。
2.吃苦耐劳精神因子对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有重要影响。吃苦耐劳精神因子(X4)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均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为正,符合预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吃苦耐劳精神越高,报考村官意愿越强,并且吃苦耐劳精神在5分量表中每提升1个档次,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发生比将增加36.1%。这个结论很好理解,因为与城市相比,农村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只有那些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学生,在毕业时才敢去报考村官,才愿意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锻炼打拼。换言之,吃苦耐劳精神是村官岗位必备的个性特质。这个结论得到了房欲飞[4]观点的支持,他认为基层所需的吃苦耐劳等特殊素质是妨碍大学生适应农村基层工作的短板。
3.政治面貌是影响本科生毕业时报考村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政治面貌因子(X6)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分别通过了5%和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为正,符合预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治面貌为党员的本科生具有更强的村官报考意愿,其报考村官意愿的发生比是非党员本科生的2.381倍。主要原因是,很多省市大学生村官招聘都实施了党员优先的原则,这对党员本科生可能会产生某种心理诱导。此外,也可排除是党员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奉献精神所致。
(二)职业知识变量的影响
在职业知识变量中,学业成绩、村官职业情感两个因子对报考意愿影响显著,而村官社会美誉度、村官经济待遇、村官政策了解度因子对报考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1.学业成绩因子是影响本科生毕业时报考村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业成绩因子(X7)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分别通过了1%和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符合预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业成绩越好,报考村官意愿越弱,并且学业成绩在5分量表中每提升1个档次,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发生比将下降37.3%。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生,毕业首选可能是报考硕士研究生或者国家公务员,对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考虑会相对降低。
2.村官职业情感因子对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有重要影响。村官职业情感因子(X8)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符合预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大学生村官职业的情感越好,报考村官意愿越强,并且村官职业情感在5分量表中每提升1个档次,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发生比将增加105.1%。合理的解释是,如果本科生喜爱或钟情于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他可能很早就会瞄准村官计划并精心复习备考,甚至作为不二之选,因而毕业时报考意愿自然强烈。该结论与刘新民等人[5]的观点比较接近。
(三)整合变量的影响
在整合变量中,白酒酒量因子对报考意愿影响显著,而教育投入产出比、对未来人生影响、专业的农村价值因子对报考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白酒酒量因子(X12)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科生白酒酒量越大,报考村官的意愿越小,并且白酒酒量在5分量表中每提升1个档次,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发生比将下降32.7%,该结论与预期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可能的解释是,村官的主要职责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带领农民致富,工作中喝酒压力较小,而那些酒量大的本科生可能会选择报考公务员,直接步入官场了。
(四)家庭变量的影响
在家庭变量中,报考时父母态度因子对报考意愿影响显著,而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就业时亲友帮助因子对报考意愿无显著影响。
报考时父母态度因子(X19)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符合预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报考村官时父母支持度越高,子女毕业时报考村官的意愿越强,并且报考时父母态度在5分量表中每提升1个档次,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发生比将增加180.2%。这个结论很好理解,因为儿女是伴随父母的影响力长大的,即使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仍然会充分考虑父母的意见,报考村官也不例外。父母态度影响子女村官报考意愿,这个结论与李培敬[6]的观点基本相同,他认为家里不同意是很多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不强的原因之一。
表2 影响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二元Logit模型估计结果
(五)共同影响:报考意愿受力模型
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要受到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学业成绩、村官职业情感、白酒酒量、报考时父母态度7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其中学业成绩和白酒酒量对报考意愿的影响是负向的。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受力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要受到推动力、支持力及扰动力的共同影响。其中,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村官职业情感产生推动力,报考时父母态度产生支持力,学业成绩及白酒酒量产生扰动力。推动力、支持力与扰动力形成合力,共同决定了本科生毕业生是否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
(一)研究结论
图1 本科生报考大学生村官意愿的受力模型
本文利用江西省12所高校的975份本科生问卷调查数据,在帕森斯的职业选择理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因素,得到五点结论。
(1)在自我了解变量中,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三个因子对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影响显著,且影响方向均为正向。
(2)在职业知识变量中,学业成绩、村官职业情感两个因子对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影响显著。其中,学业成绩的影响方向为负向,村官职业情感的影响方向为正向。
(3)在整合变量中,白酒酒量因子对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影响显著,且影响方向为负向。
(4)在家庭变量中,报考时父母态度因子对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影响显著,且影响方向为正向。
(5)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要受到推动力、支持力及扰动力的共同影响。其中,从政偏好、吃苦耐劳精神、政治面貌、村官职业情感产生推动力,报考时父母态度产生支持力,学业成绩及白酒酒量产生扰动力。
(二)政策启示
本研究结论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启示是要“借力打力”。
第一,要充分用好现实“推动力”,不断触动潜在“推动力”。有关省市要合理修订大学生村官招聘细则,加大事前甑别和考察力度,优先选聘从政偏好强、吃苦精神好、立志作村官的党员本科生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积极提升本科生报考村官意愿的推动力。同时,政府及高校要在大学生村官计划、村官典型人物等方面加大宣传及报道力度,不断触动本科生内心潜在的“推动力”。
第二,要善于开发现实“支持力”,不断导引潜在“支持力”。政府要切实加大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社会宣传特别是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营造大学生当村官不仅光荣而且前途光明的舆论氛围,以感化更多的家长支持子女报考村官,不断导引潜在“支持力”向现实“支持力”转变。
第三,要巧妙化解现实“扰动力”,努力转化潜在“扰动力”。化解现实“扰动力”,需要政府实施“优秀学子”奖励计划,鼓励和吸引那些学业成绩优秀且综合素质良好的本科生报考村官。同时,要不断加大上级部门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公务员的比例,用美好的未来吸引优秀本科生报考村官,使潜在“扰动力”逐渐产生正能量。
[1]黄艳,田辉玉,王建农.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与趋势研究——基于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9):36-41.
[2]许芸,汤琼.在校大学生对“村官”计划的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2011(8):73-76.
[3]朱振亚,陈冬梅,曾光.影响大学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某高校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6224-6227.
[4]房欲飞.大学生基层就业与人才培养制度[J].当代青年研究,2012(9):35-39.
[5]刘新民,王垒,吴士健.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6):122-126.
[6]李培敬.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洛阳大学生的实证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3):52-53.
[责任编辑:冯霞]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s’desire to be a
Candidate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Undergraduates from 12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ZHU Zhen-ya,WANG Yang-chun
(1.School of Busines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Agricutural
In view of survey data of 97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Jiangxi province,this study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desire of undergraduates to be a candidate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 by Logit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variables of self-understanding,preference of becoming a government official,spirit of bearing hardships and political status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one’s desire of registering for examination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In the variable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academic record has negative effect on one’s desire,while post emotion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 has positive effect.In the integration variables,capacity for liquor has negative effect on one’s desire.Moreover,parents’attitud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one’s desire in the variables of family.Then the paper constructs a stress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influence which decides the desire of undergraduates to be a candidate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desire of registering will be affected jointly by boosting force,supporting force and disturbance force.
register for examination of little village official;undergraduates;Logit model;univers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F241.4;G465
A
2095-106X(2014)03-0013-0712,3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3.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2014-07-26
本文为朱振亚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从业欠发达地区村官影响因素与政府扶持机制研究——江西证据”(11YJC790314)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催化作用及其触动机制研究”(12CSH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振亚(1976-),男,安徽安庆人,井冈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汪阳春(1974-),女,安徽枞阳人,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