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蚕是已经得到人们开发利用的又一种绢丝 昆虫,学名Antheraea yamamai%Guenrin Meneville,染 色体2n=62。在日本被称为柞蚕。在世界上主要分布 于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
天蚕茧丝由于具有天然的宝石绿色泽,强力和 伸度又显著优于家蚕丝,不需染色就可织出华美轻 柔的织物,加之数量稀少,故天蚕丝价格昂贵。
据记载,我国的安徽省在公元637年就有搜集、 利用天蚕茧的历史。日本开发利用天蚕的历史距今 也已有1 100多年。19世纪80年代,在日本长野县南 安昙郡穗高町一带山区就形成了天蚕饲养业,曾有 400多户农民从事天蚕茧生产。他们基本掌握了饲 养、收茧、制丝、织绸的完整工艺过程。1898年天蚕 茧产量就曾经达到了50 t, 是日本天蚕饲养业的全 盛时期。以后几度衰落,目前,长野、歧阜、东京都、 广岛等地每年仍有近百家农户饲养天蚕, 年产茧 800 kg左右,可供制丝的原料茧不过500 kg,可缫丝 的20 kg左右。中国的一些省份从20世纪50年代起, 陆续开展了天蚕驯养的研究,在制种、饲养、防病和 制丝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俄罗斯、乌克兰、朝 鲜等国在近代,也曾对天蚕做过远缘杂交等方面的 研究。随着人类对天蚕丝绸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研究 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天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相 当广阔。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绿茧的国家,旧《唐书· 太宗本纪》载:“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滁州言:野 蚕食槲叶,成茧大如柰,其色绿,凡收六千五百七十 硕;十四年六月己末,滁州野蚕成茧,凡收八千三百 硕”。食槲叶而营绿色大形茧的野蚕不多,很可能指 的就是天蚕。6月也正是天蚕营茧期,上述记载有可 能是我国有关天蚕的最早记述,当然这还有待于进 一步的考证。
托尔马其耶夫《关于北满的蚕业》中记载: “1900年在滨绥线发现柞蚕蛾,又于1926年8月26日 在横道河子站有许多柞蚕蛾飞到车站的灯上、房顶 上和马路两旁的树上”。自然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可 能有野生柞蚕蛾发生;因此,此处所谓的“柞蚕蛾” 很可能就是天蚕蛾。1933年辽宁盖县、熊岳进行过 有关天蚕的试验。同年,赤昭治男面向我国东北编 著出版了《最新天蚕及柞蚕论》一书。1934年,小池 甚一发行《满洲天蚕饲育》一书。1935年,汤川秀夫 发表关于满洲天柞蚕等论说。这些是近代有关我国 天蚕的较早的研究活动和论著。
天蚕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已知东北、中原、西 南、华南地区均有分布。
1.2.1 兴安岭—长白山—千山山区黑龙江省蚕 业研究所从1959—1962年、1964—1966年、1979— 1989年先后在东宁、穆棱、林口、密山、宝清、依兰、 海林、鸡西、宁安、勃利等市(县)采集到天蚕;吉林 省珲春、敦化、汪清、通化等市(县)天蚕广泛分布, 1987年曾在柳河县采集到天蚕茧,1989年在龙井市 发现较多天蚕蛾。
1963年沈阳农业大学在凤城县叆阳乡邵家村 高山上采集到野生天蚕幼虫;1973年在宽甸县虎山 乡发现天蚕;1980—1989年先后在凤城、辽阳、清原、 新宾、宽甸和抚顺县采集到天蚕。
1.2.2 大别山区1988年陈志忠等发现大别山区 天蚕广泛分布。
1.2.3 南岭山区朱弘复等《中国蛾类图鉴》中记 述云南、四川等地有天蚕分布;桂北、桂西的资源、 龙胜、三江、融水、环江、南月、天峨、冈山、百色、隆 林、乐业、田林、西林、凌云等地有麻栎、栓皮栎和白 栎组成的栎林约66.7万hm2, 其中资源县已发现有 天蚕分布。
天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卵期滞育,自然滞育期 约270 d。滞育形态是卵内发育完整的胚胎。孵化孔 位于卵粒侧面,一般呈椭圆形,长径(1.76±0.12) mm, 短径(1.06±0.10) mm,边缘有浅缺刻。蚁蚕咬破卵壳 孵出后,趋光爬行,不立即取食,有的甚至1 d后才开 始取食,幼虫经过4眠5龄,也有极少数为3眠或5眠 蚕,其比率因饲育时期而异,各龄眠期1~2 d,蜕皮后 过若干小时才开始取食,自然条件下45~55 d发育成 熟而结茧。2龄以后的幼虫(图1-A),体躯和头壳都呈 绿色。天蚕茧多呈绿色,长椭圆形,茧丝排列大多呈 “8”字形,茧表面附有白色粉末状物,茧长45~53 mm、 幅宽23~27 mm,茧质量6~8 g(图1-B);全茧量和蛹质 量以雌性为高,茧层量和茧层率雌雄间一般无显著 差异, 茧层率8%~10%, 茧丝长600~700 m, 纤度 5.556~6.667 dtex。天蚕丝的伸度与强力均优于家蚕 丝,丝胶含量高于家蚕茧,茧层吸水率低于家蚕茧。 成虫(图1-C)群体羽化期长,往往要30 d左右。雌雄 蛾比例为1∶1.27,深夜交配,遇惊扰立即散对。受精 卵在25 ℃中约经7 d发育成完整的幼虫胚胎, 进入 滞育期。
图1 天蚕的幼虫(A)、茧(B)、成虫(C)
天蚕的主要饲料植物与柞蚕相近,多为壳斗科 栎属植物。如尖柞(Quercus acutissima%Carr)、蒙古柞 (Quercusmongolica Fisch)、辽东柞(QuercusLiaotungesis Koial)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成功研究出天蚕 的人工饲料并投入生产使用。中国也于20世纪80年 代中期研究出有自己特点的天蚕人工饲料,20世纪 80年代末起,开始应用于农村生产。
天蚕种群从成虫羽化到产卵结束,往往历时要 超过40 d,羽化高峰常在羽化开始后的第6~15天。羽 化期的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4 ℃。在竹笼或木 盒内交尾,光照强度应小于20 lx,温度15~20 ℃。用 人工辅助方法可提高交配成功率。种卵产出后,可 先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护,中期(1~2月)以后,则需以0~5 ℃冷藏。在计划养蚕开始日的前7~10 d,将种 卵出库,加温至20~22 ℃,通常经3~7 d孵化,孵化率 一般可达80%。
蚁蚕孵化后,可采用室内收蚁或蚕场挂卵收蚁 的方法,将蚁蚕散置于养蚕器具内或柞树上,开始 饲养。目前,比较先进的养蚕法是全龄室内育,用玻 璃质或塑料质的养蚕瓶或盒进行养蚕, 上盖玻璃 (图2-A、B),每天喂柞树鲜叶1~2次,或者1~2 d给1 次人工饲料。饲育温度:1~2龄28 ℃、3龄27 ℃、4~5 龄25 ℃;相对湿度:1~4龄80%、5龄70%。全龄室内育 的天蚕,多结黄色茧。将5龄营茧前的天蚕移到室外 感光,即可得到绿色蚕茧。1~2龄蚕采用室内人工饲 料育, 3龄以后改为室内鲜叶育, 营茧前室外感光 的方法,平均结茧率可以达到80%,健蛹率可以达到 98%。
图2 天蚕室内养蚕
天蚕的野外放养, 病害与天敌都比较严重,结 茧率仅35%左右。为了防止天敌危害,可在小蚕期进 行室内饲养。天蚕的病害与柞蚕相同,如脓病、软化 病、微粒子病等均有发生,但以软化病最为严重。病 害的发生除与种质有关外,气象、饲料因子也是诱 发蚕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天蚕的主要病虫害 防治,均采用柞蚕业常用的技术措施。
天蚕5龄末期,食欲减退,丝腺发达,蚕体逐渐 缩小,卷于2~3片柞叶中,吐薄薄一小片较平整的浮 丝,即茧衣,然后沿树叶主脉的基部吐丝结成茧柄, 再进入已拉拢的叶片中吐丝(图2-C),经24 h结茧 完毕,排出排泄物,湿润茧层,再经24 h,天蚕茧干燥 变硬,茧衣上附有白色粉末。
自结茧开始第7~8天(已化蛹)即可采茧。为了 尽量减少蛹的振动,避免损伤,应连着包在茧外的 叶片同时采下,以后再将叶片剥去。剥叶时兼行选 茧,剔除死笼茧、薄皮茧、污染茧、蛆害茧,用作缫丝 的茧则须杀蛹烘干,作种茧用的则放在通风良好的 蚕室中平铺保护。
天蚕茧缫丝也按照选茧—煮茧—缫丝—检 验—整理包装的程序。因为天蚕丝多用于织造高级 织物,所以需格外强调丝的质量。一般都要求纤度 均匀、无類节、抱合好、保留天然色泽。1986年,日本 用改良的天蚕种,茧层缫丝回收率已达60%,解舒率 33%左右。此外,天蚕的屑丝常占蚕茧纤维量的30%, 这些屑丝经过加工仍能织造出华美的织物。
天蚕丝是天然葱绿色(图3),并有很强的折光 性,有七彩光点,有丝中“钻石”的美称,天蚕丝的柔 韧性强于其它丝种;天蚕丝还有很强的遮挡紫外线 功能,普通的蚕丝只能遮挡紫外线中波长较长的部 分,但是天蚕丝还能阻止短波紫外线穿过;天蚕丝 纤维膨松、柔软性好,吸汗传湿性和耐酸性优于桑 蚕丝。因此,天蚕丝是织造纺织品的好原料,可以织 成高雅、华贵、舒适的超级衣料,还可以与毛、彩色 棉等其他天然纤维混纺成复合织品,制成各种豪华 高档的服装、饰品和工艺品等。
天蚕丝的昂贵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物理性质,还因为它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和微量元素,著 名的医书《大同叙方》中记载天蚕茧是名贵的药材, 有强身益气的功效,深受国际友人欢迎。
天蚕丝主要成份为蛋白质,它的营养成份能增 强人体皮肤活力。丝素和丝胶均由近20余种氨基酸 组成,其中甘氨酸、丙氨酸含量特别高。天蚕丝丝素 膜降解后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补充人体在创伤条件 下流失最多的增强免疫力的丙氨酸和对肌肉功能 十分重要的甘氨酸,是迄今人类最理想的人造皮肤 的材料。
早在1 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蚕蛹蒸煮入 宴成美食佳品。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有 “以蚕蛹御宴客”的记载。据《本草纲目》所载:蚕蛹 味咸辛、性平、无毒,人食可强身健体,入药可医多 病。近代医学研究证实,蚕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能消除疲劳、补肾壮阳、补脑益肝、改善胃肠功 能、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
天蚕是世界上非常稀有的野生彩丝蚕种,在中 国少数深山里生长。天蚕蛹的蛋白质可占干质量的 50%左右, 其中氨基酸的含量更加全面而均衡。此 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以锌、镁含量最 高。
经常食用天蚕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婴 幼儿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特别是对肝炎、肾炎以 及糖尿病都有神奇的疗效,又能配合放疗、化疗,防 止白血球减少。它的脂肪组成75%为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从天蚕蛹中提取的 抗菌肽对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球减少症及 其他白血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蚕蛹性味甘平,益 精壮阳,常服使皮肤白皙。
总之,天蚕无论是丝还是蚕蛹都具有广阔的开 发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