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和早秋季生产蚕种初探

2014-02-06 10:16丁志超潘亚丽
中国蚕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嵊州市蚕农蚕种

丁志超 潘亚丽

(1嵊州经济开发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浙江嵊州 312400; 2嵊州市蚕种场, 浙江嵊州 312400)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偏中地区,靠近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嵊州市气象局资料,6月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7至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陆地急速增温,气温全年最高,所以一般认为夏秋季是生产蚕种的禁区。然而,嵊州市蚕种场原蚕区挂罗、碑山和南山塘村地处半山区,周围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无污染企业,自然环境优良,而且桑园都分布在山坡,桑园成片、土壤肥沃、日照充足,自然灾害少,这些条件为养好原蚕打下了基础。2011年嵊州市蚕种场为了解决近几年来一代杂交种因原蚕区规模萎缩造成供不应求的矛盾,尝试夏季及早秋季制种,结果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1 夏季及早秋季生产蚕种取得的成绩

春季生产蚕种的叶质条件和气象因子比夏秋季优越很多、病虫害侵害少,总体上是生产成绩最好的一期,但从2011年不同季节的制种成绩看,2011年夏季白玉的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比春季高0.78张,平均良蛹率比春季高0.08%;秋丰的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比春季低0.62张,平均良蛹率比春季低1.46%。2011年早秋季白玉的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比春季高0.83张,平均良蛹率与春季相当;秋丰的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比春季低0.62张,平均良蛹率比春季低1.67%,夏秋季白玉的主要指标略高于春季,秋丰的主要指标与春季也比较接近(表1)。

表12011年嵊州市蚕种场原蚕区春季、夏季及早秋季制种实绩

原种季别总蚁量(g)生产一代杂交种(张)总产茧量(kg)平均公斤茧制种量(张)平均克蚁制种量(张)平均良蛹率(%)白玉春季1213461695 924 9728 6098 00夏季35986171 355 7528 1798 08早秋季822242386 405 8027 3498 08秋丰春季1193809659 805 7732 0199 17夏季431158224 805 1526 9397 71早秋季751650320 505 1522 0097 50

表中数据来源于嵊州市蚕种场生产记录档案。

2 夏季及早秋季生产蚕种措施

2.1 选择适宜品种 增强抗逆性能

秋丰、白玉是1对抗逆性非常强的蚕品种,经嵊州市蚕种场试验饲养发现,在嵊州地区秋丰、白玉发育匀整、龄期短、对叶质要求不是很高、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交配能力强、散对少、良卵率高,我们在夏蚕及早秋蚕均选择了秋丰、白玉蚕品种,以增强抗逆性能,减少蚕病的发生。

2.2 引入激励机制 力争措施到位

充分调动技术员和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对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十分关键,场部对技术员和蚕农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与管理措施。

对技术员的奖励政策与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各村的生产条件制定每张蚕种成本标的,设成本奖;生产1张合格蚕种奖励1元;全程桑叶消毒必须达到100%,发现1次漏消扣应得奖金额的1%;发现“微毒”蚕种扣0.5元/张;严禁“二夜产卵”,落卵严格淘汰;杂交彻底率必须保证99%以上,成品良卵率必须保证99%以上,孵化率必须保证在98%以上;收入配置是工资占小头,奖金占大头,生产搞得好才会收益好。

对蚕农的奖励政策与管理措施:主要是以“微毒”率与良蛹率来衡量蚕农茧价的高低;并对蚕农设“无毒”奖、公斤茧制种奖、“浸叶”奖;制种期采取了分户制种管理,生产蚕种与返利挂钩,促使蚕农自觉做好各项技术规程。

2.3 实施物资补贴 促进桑园管理

粗放管理和投入品标准化意识的淡薄是近几年来桑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受劳动力有限及农户家畜减少的影响,桑园夏伐后不翻耕、有机肥投入少、施用农药浓度偏高等现象也对土壤结构、桑叶质量及蚕作安全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一问题,为了打好夏秋季制种第一仗,场部抓住夏季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结合政府出台的农技入户项目,在技术管理上和补贴政策上作出了新的应对措施:一是实施化肥补贴,要求蚕农夏伐后能及时翻耕施肥,按要求每667 m2桑园施30 kg尿素,并结合施粪肥1 500 kg、磷肥15 kg,以促进桑树生长;二是及时发布虫情信息,要求蚕农做好白拳治虫,减少夏秋季虫口密度,夏季梅雨期以防治桑螟为主,早秋季以防治桑螟、桑蓟马、斜纹夜蛾为主,蚕农一般选用80%敌敌畏、40%乐果、60%双效磷1 000~1 500倍液与0.2%磷酸二氢钾混合叶背喷施[1],既可灭虫又能促使桑叶成熟;三是免费提供桑苗,因农桑12号、农桑14号、育71-1等早生桑品种具有叶肉厚、蛋白质和含糖量均高于荷叶白等老品种,且表现出用新桑品种饲养家蚕的公斤茧制种量明显提高的优点,要求蚕农逐步进行桑品种改造,现在原蚕村里约有5%的老品种被农桑12号、农桑14号、育71-1等早生桑品种替代;四是政府出台抗灾补助资金,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蚕农购置抗旱设备给予适当补贴,水塘沟渠确保畅通,保证桑园不受损失。从检查情况看,蚕农在桑园管理上的投入明显增加。

2.4 科学布局生产 突出重点措施

2.4.1 合理布局蚕种生产 夏蚕、早秋蚕生产蚕种与春蚕、晚秋蚕生产蚕种在时间安排上要周密考虑上下兼顾,主要是期与期之间要有充分的回山消毒和期前消毒的时间,同时要选准桑叶的适熟期。夏蚕和早秋蚕生产蚕种都采取了异地制种的办法,即原蚕村蚕茧运到场部制种,通过以空间换时间的办法获取充分的时间进行消毒准备,以保证蚕种生产的稳定。夏蚕收蚁适期以新长梢有6叶为宜,如2011年试养原蚕时挂罗、碑山、南山塘村夏蚕饲养的白玉于6月27日收蚁,蚁量为35 g;秋丰于6月29日收蚁,蚁量为43 g。早秋蚕饲养的白玉于8月5日收蚁,蚁量为82 g;秋丰于8月7日收蚁,蚁量为 75 g,蚁量要适应其它生产要素(如成本的上升),以小规模为宜。

2.4.2 合理控制全程温湿度 嵊州市夏季气候高温多湿,早秋季高温干旱,根据嵊州市历史气象资料显示,2011年6至9月各月平均温度均在23.4 ℃以上,3个月平均最高气温31.25 ℃,极端最高气温40.0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顺利进行蚕种生产的。所以,蚕室在温度调控方面只能采取空调控温;而由于蚕室空调控温又吸走了大量水份,使室内湿度下降,因此我们将桑叶用消毒液浸渍后半干状态时进行饲育,使蚕座维持一定的湿度,这是调节湿度的主要手段。

2.4.3 科学采用各期桑叶 一是科学采摘桑叶。一般春季叶质较好,适熟新鲜;但夏季叶质薄嫩、易干,早秋季叶质较好、易干。所以,夏蚕全程摘疏芽叶,促使留条枝快速生长,为早秋蚕用好叶打下基础;夏蚕用叶前7~10 d有计划地划片进行疏芽叶摘芯,因气温高桑叶生长成熟快,3龄开始叶质已相对成熟;部分蚕农因劳动力紧张不能多养原蚕造成桑叶有余,这部分桑园可进行春伐以留夏蚕生产之用,为夏蚕生产提供比较成熟的桑叶;早秋蚕用叶与晚秋蚕用叶一样,从上至下采叶,采掉早秋叶可促进新梢生长,为晚秋蚕原蚕饲养提供适熟桑叶,解决晚秋蚕桑叶过老的问题。二是估准采叶量。因高温原因,桑叶易干,贮桑室不能长时间存放桑叶,每次采叶量要与用叶量相当,准确估算采叶量。三是把好每天给桑量。夏秋季生产蚕种虽用空调控温,但室内温度还是略高于目的温度,适当增加给桑回数对蚕体生长有利。四是把好用种关。夏季桑叶偏嫩,有发生大量生种的危险,所以生产的蚕种都采用即浸种,一方面是蚕种紧缺需要,同时也避免了因生种发生而造成的损失。

2.4.4 设法重抓“防微”措施 1年4期生产蚕种期间隔很近,一期生产结束后环境中留下很多新鲜病菌,必须十分重视回山消毒和期前准备,而夏秋季因有充足的劳动力使生产的常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所以原蚕村在期前、期后采取“毛消”与“精消”相结合、漂白粉浸渍消毒与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相结合的办法;桑叶全程用0.3%漂白粉精浸渍消毒,蚕沙等废弃物集中填埋;制种期以户为段袋蛾以便准确找到病源,采取严格措施杜绝“微毒”再次发生,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控制力。

2.5 创新管理方法 严控生产环境

在生产管理上,嵊州市蚕种场实行以户为单位进行制种,并根据每户蚕农的制种估产确定返利补贴,这样蚕农一方面能自行解决在制种期使用的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能有效提高蚕农执行操作技术规程的自觉性,真正把握好各个环节,彻底杜绝大锅饭式出勤不出力的懒散现象,这一制度的落实到位为提高嵊州市蚕种场的蚕种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生产环境的管控上,重点是隔绝高温的侵扰,由于夏秋季蚕室内外温差最高时要达到15 ℃才能达到制种的目的温度;因此,为防止温度激变,种茧收购后由空调车运送到场部集中制种,制种室全程用空调控温,整个种茧期保持温度平稳,以保证蚕种品质达标。

3 夏秋季生产蚕种的感想

3.1 温湿度调控对夏秋季生产蚕种的影响

一是空调控温温度波动不大,在蚕期和制种期的各生产环节里都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气温之下,这样的生产环境在春季生产也是达不到的(春季不使用空调控温,在大蚕期及制种期常受高温冲击),这也是夏秋季生产成绩比较好的原因之一;二是空调控温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除大蚕期后半夜外温下降时可开窗换气外,其它时候不需要开窗通风以防温度激变,并且全封闭饲育还防止了蝇蛆病的发生;三是集中饲育方便管理,因每户蚕农饲养蚁量少,而且蚕户不多,为了节省电费等成本,小蚕期各户蚕农都集中在原蚕村的场建制种室饲育,给各方面的管理带来了方便;四是从成本上核算,根据我们2期试养试验,每30 g蚁量小蚕期使用的电费一般为200元,制种期约100元,成本不是很高。

3.2 劳动力对夏秋季生产蚕种的影响

夏蚕期与早秋蚕期是其它农作物的淡季,为养好原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至今蚕桑生产仍然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当的劳动力支持,从表1中显示,夏蚕及早秋蚕的公斤茧制种量、健蛹率都比较高;在制种中发现蚕蛹出蛾后几乎没有发现纯对,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足够的劳动力投入密切相关。

3.3 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夏秋季生产蚕种的影响

当年原蚕区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7、8月份以晴天为主,虫口叶少,虽然局部地块发生桑蓟马危害,但蚕农能及时处理。原蚕区人际环境也十分融洽,农户之间能及时通报田间使用农药的有关信息,使蚕儿发生中毒的机会大大下降,天时地利人和为养好原蚕提供了保障。

3.4 桑叶浸渍消毒对夏秋季生产蚕种的影响

技术员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通过桑叶浸渍消毒使蚕儿吃下比较清洁的桑叶,蚕体及蛹体的强健度明显提高,我们在2期蚕试养中都坚持了全程浸渍消毒,这是夏秋蚕良蛹率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3.5 夏秋季生产蚕种与产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首先,1年4期生产进行8次规范消毒,对环境病菌的整体控制力加大。其次,夏季及早秋季生产蚕种倒逼蚕农增强对桑园的管理力度,增加了有效投入,如治虫、施肥次数,全年叶质明显改善。第三,蚕农1年获得4次茧款,收益明显提高,增强了蚕农对蚕桑产业的信心,有利于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夏秋季生产蚕种的主要问题是高温和叶质偏嫩,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夏秋用蚕品种,以空调控制蚕室温度,其它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调;采取多种措施,如激励机制、生产布局、病源控制、桑园管理、足够的劳动力、小规模集中生产等,能够生产出比较优良的蚕种,不仅解决了用种暂时短缺,而且科学调节桑树的生长,使全年各期生产都能采到适熟桑叶,提高了全年的蚕种质量,增加了蚕农的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员和蚕农劳动强度过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1] 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32.

猜你喜欢
嵊州市蚕农蚕种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奖品风波
妈妈说
嵊州市优秀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