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南 李其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发展之基。高校毕业生就业顺利与否,关系到千百万家庭的利益,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与否,影响着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就业与创业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创业步履维艰[1]。拓宽渠道有效推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是每个高校都面临的现实课题。基于专职就业教师角度,笔者认为,寻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有效路径,势在必行。
就业工程,是高校的一把手工程。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领导主动重视意识不是很强。往往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经费到位无保障;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教材审定无原则;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课时安排不达标;高校一些教职员工认为,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只是专职就业教师与招生就业处的工作,其他部门可以忽视。
1.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观念不科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有力推行,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不太理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与学生给自己的就业目标范围设限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定要留在发展空间较大的大中城市;一定要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要跻身于公务员队伍;不是稳定的事业单位不予考虑,等等。虽然也有学生已经愿意到西部去、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还不是大势所趋。同时,高校毕业生未能正确理解创业,从而导致不敢创业或者创业夭折。很多学生都有创业的想法,但究竟从事哪个行业哪个项目的创业,无从下手;有学生愿意付诸于创业的实践,但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有学生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才会选择创业;有学生无法预估创业面临的风险,很快就失利;有学生未能全面了解创业政策,找不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
2.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不理想。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2]。目前就业竞争形势十分激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除要求他们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更注重考评员工的职业素养。高校毕业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缺乏团队意识,凸显功利主义倾向,表现为职业素养欠缺。
1.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专业化不强。据调查,高校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德育教师、辅导员或者专业课教师转化而来,从事职业指导专业方向的教师严重不足,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在具体教学时,教学内容很笼统,针对性不强;教学手段单调,实效性不强。学生很难把握必备的就业与创业常识、重点,很难突破难点。
2.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行业企业经验短缺。高校教师尤其是普通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与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网络知识、别人的经验交流,很难以身说法,很难体悟到学生到相应行业与企业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很难介绍清楚相应行业与企业工作程序,授课时底气不足。这样,学生往往感觉就业与创业教育是纸上谈兵,在实践操作时,更是很有难度。
3.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创新性不强。有些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一本教案反复讲多年,没有更新。有些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很少向同行学习、向兄弟院校学习,也不根据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只是照本宣科。很少关注从事新兴行业与领域所需要的能力,也就不能在平时逐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愿自觉接受继续教育,也不想主动参与相关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培训弥补自己的不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观念有些陈旧,授课激情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很难唤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
1.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引导学生及时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最新政策,毕业生就业出口畅通,招生进口就会顺利。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就业与创业工作重要,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只停留在纸质文件上,尤其是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务必给人才培养方案把好脉,保证就业指导课时量不低于38,创业教育课时量不低于18。任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与自主创业。如:学习年度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等地区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与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大力促进就业公平;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了解年度国家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公告: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享受资金扶持政策;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提供培训指导服务。
2.要严格审核教材,选取有实效的教学内容。一本好教材,就是一个不会说话却可以很好交流的导师,能引领学生少走很多弯路。选取一流的教材,精选适当的内容,能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动态,做到知己知彼,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目前高校在教材选取方面,仍然存在利益驱动问题。相关负责人选教材不是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利为本。有的教材中存在许多错误,严重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对政策的把握。学校教材审定委员会要严格、认真审核教材,而不是走过场。或者即使审核程序很严,由于个别人不严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中途又换不适用学生的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所以教材年年需要更新,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
3.要实现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发展要求高校实现就业创业教育一体化[3]。陶行知曾提出了“教、学、做合一”,高校应努力使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符合职业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适应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增添新的内容和修订专业设置与相关职业技能培养方案。设立专门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机构,选取和培训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专业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建立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实习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教与学相结合、短期实习集训与日常长期养成相结合、学校常规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培养出直接对接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近几年来,高校逐步加强了就业与创业教育。通过就业与创业课程的开发、设置与实践,教师针对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职业倾向测评,找到适合自己或者比较适合的职业,推荐学生阅读有用书籍,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其就业创业观念转变更快。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和“双向选择、自主创业”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需要抛弃传统的“等、要、靠”就业观念,分析当时当地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条件匹配与特长匹配的原则,在工薪待遇、就业地区、行业领域、单位性质、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选择方面,要注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否与自身条件相匹配,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得到实现。在我国现有劳动力市场环境下,消极等待是无法得到任何结果的。高校毕业生应树立积极、灵活和主动的就业观念,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骑驴找马”的方式,先去一个不太理想的单位工作,有机会再做调整。既可以避免失业给自己带来损失,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它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4]。当今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创业时代,创业已经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高校毕业生一定要明白的事实是:不是人人都要创业,不是人人都可以创业,不是人人都能创业。在创业领域和项目的选择方面,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
2.加强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核心竞争力。隐性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关键要素,是学生谋取工作的内在实力,我们常常称之为“软实力”。现代社会经济组织不但看重员工的已有职业技能,更看重员工的职业适应素养与创新能力。这种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素质与发展潜能[5]。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高校要注重日常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借助于一切有利于职业素养提高的举措,提升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竞争力。
每个高校,都成立了由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一定数量的社团。社团的校内外活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基础。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学校,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高校也可以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一套自己的方法来。
湖南省中华职教社与湖南省教育厅自2011年以来举办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为中高职院校搭建了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实践、创业竞技的很好的平台。各中高职院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团队成员的个人角色扮演与团队整体的合作必不可少。学生发现一枝独秀不是春,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与教师要支持与引导学生将可操性项目落地,实现创业,也可以解决项目组成员甚至更多学生的就业问题。
也可以借他山之石,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做好无缝对接。我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局联盟、校狱合作等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习实训乃至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与适应能力,为毕业生走向社会正式就业创业岗位积聚力量。法律系、管理系、司法系和执行系已经建立了31个主要实习基地,学生在基地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了搭建“校地战略合作”平台,加强学院与地方的密切合作,拓展实习就业一体化建设,2011年年底学院与郴州市安仁县签署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派遣了第一批实习生17人,进行司法行政工作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具体负责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综合治理以及办公室工作,虽然工作繁杂,但实习生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不仅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而且得到了安仁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充分肯定与赞扬。第一批实习结束后,就有同学因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被安仁县公安局聘用为公安法治大队职员并签署了聘用合同。由于第一批实习生职业素养高,表现优秀,安仁县司法行政部门,尤其是各司法所一改以前对实习生的排斥心理变成争相获得实习生的名额。沅江市公安局自2008年来,与司法系刑事侦查技术专业合作成立实习基地,现有15名拥有公务员身份的毕业生,在巡警大队里,40名实习学生,35名签订就业合同的毕业生。2012年春节期间,为了保证S204省道的畅通,该基地实习的近80名学生,没有回家过春节,全部坚守岗位,吃在雪地,战胜了严寒风雪,确保了春节期间省道的畅通,当时正好在现场的光明日报记者,立刻下车做了专题采访,实习生的事迹于2012年1月30日光明日报的头版登载。院局重视合作联动,使实习基地发展迅速壮大,由于基地强化了治安巡逻防暴处的职能,见警率提高,治安违法犯罪率大辐降低,社会治安秩序好转,社会评价优秀率提升,沅江市委书记邓忠祥把沅江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实习基地高度赞誉为“幸福沅江的守护神”,等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是关键。就业与创业教育要取得成效,同样离不开一个精品教师团队。
1.构建合理科学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加大师资队伍就业与创业教育的专业培训力度,夯实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基础,使就业与创业教师队伍更为专业化[6]。大学阶段,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最好是配备相应的优秀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可以由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承担,主要给学生传授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掌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并不断践行;指导学生适时进行就业与创业心理调适与指导,以便及时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构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就业与创业教师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如能讲解就业与创业相关法律、投融资、就业创业制度与政策、企业登记注册纳税、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行家,还可以请在就业指导与创业经历方面取得了成效的成功人士,可以是本校毕业的优秀校友,也可以是社会上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人士。这样的人士讲授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经验,易于学生接受,学生易于受到感染,就业与创业的热情与激情被激发出来,达到推动高校毕业生更主动就业与创业的目的。
2.搭建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的实践平台。轮流派出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师去实习实训基地,亲自参与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工作程序;经常组织教师团队到企业行业进行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了解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与评价情况,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现状,抓取成功与失利的典范,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教学会更有说服力,会更接地气,指导学生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同时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创业协会、创业工作室,教师可以在协会与工作室发挥自己的特长,指导学生校内创业。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派出学生去实习基地的同时,也会派出相应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一同前往,与学生吃住在一起,及时指导,为教师实践经验积累提供了平台。系部的这些教师,在必要时可以充实就业与创业教师队伍,弥补以往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体制机制有待完善[7]。高校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而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
[1]彭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漫谈[J].就业与创业教育,2012(6):49-51.
[2]王石.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解析与重构[J].职教通讯,2010(4):63-64.
[3]昌云霞.就业与创业指导一体化职教课程改革初探[J].商业文化,2011(5):200.
[4]贺志明,刘东南.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8):155.
[5]陈伟民,刘兴.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7):78-80.
[6]张翔.国家精品课程就业与创业的建设与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4-35.
[7]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