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意蕴:基于管理学视角的教育诊断

2014-02-06 08:24陆云峰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长活动学校

陆云峰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江苏 南通 226300)

学校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预设中的”和“意料之外的”事件。事件,构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网络,也成为学校管理的“关注点”。在这些事件上,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一所学校及其管理者的办学理念,更可以生发对教育的诸多认识。对于从事学校管理的研究者而言,如果站在管理学的视角,对这些事件予以“形上”的剖析,不仅可以给“这位”校长指明一条管理的路径,也可以给“其他”校长带来普适性的启发,同时使得“教科研人员”走出经院式研究的樊笼,让教育科研更接地气,更具实践指导价值。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参与部分学校的专题活动中,着意于对“学校事件”的观察与诊断,以一种“在场”的姿态对“事件”的价值及意义进行学理上的透视和诊断,力求站在管理学的视角,为所在学校(校长)乃至于更多的学校(校长)抑或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建言献策,为学校发展、教育发展提供一己之见。本文拟从“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和“教师成长”三个方面撷取三所学校的“事件”,以此来阐述“学校事件”背后的管理学意义。

事件一:“为女儿办一所学校”的感动与企盼

【事件回放】2014年4月22日,区教育局组织区“校长发展沙龙”走进通州区东社学校——对“一所生源短缺的薄弱学校”进行“管理诊断”,25位沙龙成员在东社学校参观了课堂教学现场、校园文化景点,听取了朱建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以及“为女儿办一所学校”的观点后,纷纷做了“诊断发言”。

“为女儿办一所学校”,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全心全意想办好学校的教育改革者的胆量和决心。在当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思潮中,能够将女儿从一所优质学校调到薄弱学校,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需要得到家庭的理解,更需要得到全体东社学校人的理解。这确实有点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却恰恰说明了朱建校长对改变东社学校、发展东社学校、成就东社学校的坚定决心。

朱建校长不仅将女儿转到了东社学校,也将家庭迁到了东社学校。就在那间五十年代的平房中,朱建校长安下了家。朱建校长的“安家”举动,在我们看来是不是有些另类?因为,他有比这儿条件更为优越的商品房住宅。在这个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他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有些“做作”?答案当然是明朗的,不是!朱建校长是想真正地把学校当成他的家。他不仅在东社学校“安家”,更在东社学校“安心”。一个唯有把“心”放在学校的校长,他才能管理好这所学校。“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话好说,但真正做起来是需要付出辛劳和智慧的。不把自己和学校“捆”在一起,“为女儿办一所学校”只能成为一个漂亮的口号。朱建校长在东社学校“安家”,也是他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事件”。透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学校操心”的校长。

“为女儿办一所学校”,表面上看是一个自私的决定,但其实质是为当地人民办一所学校,为通州教育办一所学校,体现的是朱建校长“真远”的教育眼光。朱建校长将学校的校风定位在“真远”二字上,其内涵是现实而深远的。

“真”,是“真办教育,办真教育”——“真正”地打造东社学校的现在,“真心”地谋划东社学校的未来,“真诚”地面对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真切”地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建议。短短八个月的时间,朱建校长能够敏锐地捕捉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偶然事件,精心地设计各种为发展学校的主题事件。笔者非常欣赏朱建校长对事件的关注与放大——他用一个新校长对新学校发展的蓝图构想,“抓住了”南通市教育局领导,引进了许多学校想也没有想到的教育资源;他充分利用原东社中学校友会的力量,促成了行知像的落成,并借此将全区行知学校共同体的成立大会拉进了校园;同样,今天的学校管理诊断活动,也是因为笔者感动于朱建校长对教育充满了理想……所有这些,可能是东社中学和东社小学办学历史上的首创。可以肯定地说,朱建校长是在“真”做教育。

“远”,是立意高远。今天的东社学校,已经“活”起来了。一次次高质量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东社学校的未来。分管常务的副校长告诉我们,朱建校长对学校的人和事的看法总是比他高出一筹。比如对教师,朱建校长总是能发现教师身上的优点,并将优点放大。当一个教师的优点被校长肯定时,他的内心一定会升腾起对教育、对学校的新希望,一定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对于东社学校来说,其意义非同小可。今天的听课活动,朱建校长一直提醒,要求我们听课的校长在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候,多肯定优点,让教师们找到“自信”。“自信”,这对于一所充满危机的学校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了自信,这个教师就没有了前行的动力,他的工作就会永远停留在“混一天是一天”的状态上;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了自信,这所学校就没有了发展的可能,不要几年,学校就会成为“薄弱学校”,老百姓就会失去信任,就会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别的学校去,那么这所学校离关门的日子就不远了。朱建校长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因为他在这样做着——为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喝彩!

朱建校长在汇报的最后,留给我们的结语是“敢问路在何方?”可以肯定地说,东社学校的路就在以朱建校长为核心的所有东社学校教职工的脚下。这条路一定是条“康庄大道”,一定会伸向明亮的远方。

事件二:“求贤问道”的意义与价值

【事件回放】2014年5月16日,受通州区兴东小学陆灵俊校长之邀,笔者和区“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的小学语文教师姜文泉参加了该校“求贤问道·语文课堂诊断研讨活动”。活动中,姜文泉老师为该校语文教师上了一节优质高效的阅读示范课,笔者为全体语文教师作了题为《回归本色落实本体》的专题讲座。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首先要力争成为“贤者”,提升自己的“道行”。要对课堂有敬畏之心,要善于从教学现场中捕捉“教师”“学生”“教”“学”“预设”“生成”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走进了课堂,校长的发言甚至所谓的“指令”“策略”才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才具有指导价值;只有走进了课堂,观察了课堂,并在课堂中生成对教学各要素的想法或建议,才能让教师们知道校长的“深浅”,发现校长在业务上的“精湛”。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一书里讲到,他除了对自己的专业“文学”熟悉之外,他还在“当校长的最初那些日子起,就开始读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和历史,3年内自学完了学校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和教材教法参考书”;而且“特别在数学上下了更大的功夫:解完了数学习题课本里的全部习题和补充习题课本里的许多习题”。校长都是接受过系列化基础教育和专业化师范培养的精英,不需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花很长的时间“自学”教科书和教材教法参考书,但必须要有观察和分析所有学科、所有课堂的能力,必须具有对全校所有的教师、所有的课堂进行指导的能力。

在“求贤问道”中,笔者与陆灵俊校长达成了共识——教师培训必须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发现教师们最需要什么。校级培训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大部分学校对此仅是停留在所谓“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方面的引领,很少有涉及教育核心问题——课堂方面的培训。许多的“教育专家”被请进学校,但总是忽略了对课堂教学技术、艺术的研究,更没有走进课堂,自然也就没有对真实课堂的评价,其所做的讲座也仅是“应该如此”,而不是建立在“实际如此”之上的。也因此造成,专家进校园的活动往往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面子工程”,专家的讲座往往成为“昙花一现”的景观,而不能对课堂教学有所观察和建言,教师们在专家们的讲座中获得的几乎是转瞬即逝的“耳觉盛宴”,对个体的专业素养提升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由此,就有了“求贤问道”的第一个管理学意义,即在“贤者”的“布道”中解决校内无法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一所学校,一个校长,总会有短板,而短板往往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限制了校长的思维。陆灵俊校长和他的领导班子,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中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他们看到了语文教学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滞后,于是决定借助校外的“贤者”来“布”语文教学的“道”。“贤者”的到来,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三种“可能”:

一是“可能”会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为校长的管理提供“可能的策略”。比如这次语文教学活动,姜文泉老师来自于一线,上的就是普普通通的语文课,但是质量很高;笔者的诊断式报告认为,从课堂的“地面”出发,不讲高深的道理,不谈研究的高度,只求让大家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怎么上”。或许,教师们还不能一下子从中悟出什么,但即使不能一下子搞清楚,只要能发现一点,就已经足够了。当然,这还需要学校的“后期推进”——比如继续开展专题问诊活动,活动多了,教师们自然会有所改变的。

二是“可能”会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向前再迈一步就可能成为“精品”,为校长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管理新路。通州区实验小学王笑梅老师的语文团队,不断地邀请全国级的特级教师、专家和学者前来观摩,让她的“生命语文”主张越发亮彩起来——“生命语文”不仅成为学校的品牌,更是成为通州乃至南通、江苏的品牌。这是一种高品位的“求贤”,需要校长在管理的岗位上思考自己的教育追求和专业发展标杆,寻找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未来愿景。

第三种“可能”,用一个贬义词来表述——“借刀杀人”。虽然是个贬义词,但却是当前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借”谁的“刀”?当然是“贤者”的刀——对课堂教学的建议。“杀”谁呢?当然是那些业务水平不高甚至很差但却“自高自大”“死不改悔”的教师。当下,部分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度和对事业的奉献精神是有问题的,专业上不努力,工作上不认真,成为让校长们“头疼”的绊脚石。如果可以借助“贤者”的力量,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求贤问道”的第二个管理学意义,在于规避了校级教研活动“萝卜炒青菜”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学校的研讨活动搞了很多,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就是不高呢?原因很简单,总是这样一群人,研来讨去,怎么会有起色呢?所以,“求贤问道”的价值还在于让教师们在校内看到“校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让校外的“贤者”看到“校内的世界”。有了这两个世界的相遇,就不再是“萝卜炒青菜=青菜炒萝卜”了,校级研讨活动就有了不同的味道,就会给教师们找到更多的教学路径,生成更多的教学智慧。从而让教师们敬畏“外面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里提高认识,这也应该是“求贤问道”的价值所在,更是学校管理创新的意义所在。

“求贤问道”说明了一个问题——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真正地思考学校的发展。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需要借鉴的。

事件三: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出路

【事件回放】2014年4月—5月,根据区教育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要求,笔者随科室领导“走基层、进课堂、听民声”,参加听课评课、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等活动。由此,笔者有幸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听到了“校长们”听不到的声音。

两年的校安工程,让乡村学校彻底改变了校舍破旧、设备落后的状况。加之近几年来定向师范生的分配政策向乡村学校倾斜,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与乡村教师的座谈过程中,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美术教师说:“我是刚刚分配到这所学校的,是这所学校唯一的美术教师,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在业务上没有人指导我。校里其他的青年教师都有师傅,唯独我没有……”听了这位年轻教师的发言,其他老师也说开了:“区里的培训挺多的,但是对我们农村教师不实用。”……

看来,硬件的升级,除了给乡村学校的外貌带来改观之外,并没有带动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这所学校,可以说大部分学校的师资培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又如何解决呢?

1.区级层面,对新分配的教师缺少实质性的培养。听专家讲座固然重要,但是不以课堂为本,不在教学上进行指导,只能让教师眼高手低。当然,“眼高”还算是好的,至少他们还能吸收到一些所谓的前沿的教育理念,如果只剩下“手低”,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了。特别是新教师,刚刚接受完师范教育,都是些具备“优秀潜质”的教师,虽年富力强、充满激情,但毕竟没有一线工作的经验,需要基于课堂教学方面的引领。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他们被安排进了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除了偶尔可以听到一些“专家”的讲座外,再无别的专业引领。

因此,在区级层面上,一是要加强新教师的队伍管理,建立培养制度,让他们在制度中明确成长目标;二是建立跟踪培养制度,除了校内有“师傅”外,还要聘请校外的“师傅”,督促新教师在教学业务上的入格、合格和出格;三是定期展评,开展新教师的会课、赛课活动,让新教师在更大的舞台上锻炼;四是加大考核力度,与新教师签订成长规划责任书,定期定质考核,促使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2.校级层面,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缺少有力的招数。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如果学校没有一个好的氛围,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三五年后,新教师就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原有的“优秀潜质”也会消失殆尽。这取决于校长的管理理念,如果仅满足于“不出事”,那么肯定会忽略这个问题。当然,“不出事”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基本要求,出了事,就什么也谈不成了;但仅满足于不出事,那肯定是干不成事的。有些学校,整学期不开展教研活动,即使开展也就是走走过场,留下一些应付备查的台账资料而已,缺少有效的高质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是在新教师的培训上,一没有制度,二没有要求,三没有行动,即使偶然听上新教师的一两节课,也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这显然是不能适应新教师成长的需求的。

因此,在校级层面上:一是要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做发展规划。现在,每位教师都有《专业成长规划书》,学校检查不能停留在“教师有没有填写”上,而应该看看教师们都写了些什么。如果对每位教师的规划书进行核查,明确地提出要求,特别在上课、听课、读书、写作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教师们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教师们就会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二是要为教师们搭建平台。要充分利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比武,在校内开展类似的赛课活动,千万不可不经过校级比赛就指定专人参赛。要善于建立常态的校级层面的培训活动,特别是具有校本特色的教研活动。除了校内的研讨外,适时地邀请校外的专家到校指导,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品位。当然,教研活动要有实质性的主题,要让教师们的教学思维活跃起来。所以,第三个建议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学校必须制订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计划,活动的频率、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考量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课堂教学的研讨、教育话题的研讨、班主任工作的研讨、学生德育工作的研讨、主题读书沙龙等,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研讨应是活动重点。第四个建议是加强考核奖励。要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对专业成长效果明显的教师要给予重奖。

3.教师个人层面,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师内部的需求。一个不想成长的教师,外在的压力再大也不会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所以,个体的成长更多的在于自我追求。作为教师个人,在专业发展上第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目标不仅要有近期的,也要有远期的。对于新教师而言,近期目标很重要,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把质量搞好,其《专业成长规划书》一定要具体并且可操作,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让自己“跳一跳”能够得着。第二要有可行的措施,读书、思考、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书读多了,才会有思考,才能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炼问题,才能生成教育教学的智慧。第三要善于学习,向名优教师学习,校内没有,要主动找校外的;校内有的,就要拜师学艺。“师傅”的引领会加速成长的步伐……作为教师,内在的追求决定着成长的方向和速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是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教师发展了,才会有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只有形成了区级、校级及教师自我三方面的合力,乡村教师的成长才不会成为问题,乡村教育也就会和新建的校舍一样漂亮。

作为研究学校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着力点,“学校事件”的背后更多地反映了学校管理的“实际状态”和“应然选择”。也只有不断对这些“事件”进行教育诊断,我们才能走向学校管理的最佳状态,也才能不断地逼近“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

猜你喜欢
校长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