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业敏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重庆 408000)
伴随着21世纪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跨世纪的重要变革。素质教育的浪潮风起云涌,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我国教师面临着各种挑战,工作压力大,要求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势必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而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到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职业理应是快乐的职业,然而,近年来,教师因职业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而,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校开展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课题实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以下积极的探讨。
我们深知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抓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对全校一百多名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通过职业认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同事交往、学生管理、自我认识、集体活动、教育改革等二十个方面对教师的工作现状与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走进校园,走进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之中,教学改革的力度与速度都较以前有所加大,从观念到行为都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回应,加上现代教育技术频频涌现,这使得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不善于学习的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跟上,因而工作压力增大,产生紧张感。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带有创造性的、紧张的精神劳动,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如今,班额大、学生多、课时多、活动多,教育难度大,一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有一种不胜任的感觉,思维效率下降,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感到自己才智枯竭。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教师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方面运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已力不从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发生冲突,致使教师感到身心受损,觉得自己做什么工作都没有成就感,也没有能力去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产生挫败感。
由于多种原因,教师的有些待遇未得到落实,与公务员和其他较好单位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使教师心理不平衡,产生失落感。
多元化的时代,由于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素质的差异,未能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加上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有时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师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任意诋毁教师,教师这一事业未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家长的支持,致使教师产生自卑感。
教师整天忙于工作和学习,对自己的身体无暇顾及,自我保健知识缺乏,工作、生活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和释放,对人生、工作产生淡漠感。
在教师群体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但有的教师各自为政,对别人品头论足,甚至攻击,产生嫉妒感。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不难发现,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尽如人意,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如何使教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实验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还必须从改变不良的学校环境入手。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领导不断加强人文环境建设。首先,增强民主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教师是学校主人的意识;虚心听取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各项考核制度的见解、意见,吸纳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鼓励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其次,强化尊重教师意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个体的价值,公平、公正办事,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其三,关心教师疾苦,尽可能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家庭上的实际困难。如教师子女就读中学、高中、大学,下岗亲属的再就业,学校领导多方联系,尽快办理;教师子女考上大学,学校发给贺金;教师及家属生病校领导亲自慰问;对生病的、睡眠欠佳的教师,学校在考勤纪律上酌情处理,给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教师上班早,课间为教师免费提供营养餐、豆浆、鸡蛋等;学校还定期免费为教师体检。学校人性化的管理,满足了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教师创设了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的环境,由此,增强了教师的职业满意感。
研究表明,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可了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职业充满乐趣,充满自信,才能约束自己,自觉抵制外界对教师职业的不良刺激。因此,教师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最终都要靠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法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化压力为动力,促进本职工作。笔者所在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是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二是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会。三是课题组每期坚持为教师作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教师如何战胜不良情绪》《让我们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心理》等。四是为教师赠送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教师的心理教育》。五是开展读书交流,写读书心得体会。六是帮助教师掌握应对职业压力的策略。如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品味生活,学会放松自己;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坚持体育锻炼,应对压力困扰;尝试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了,课下空余时间都在相互交流、学习,当遇到不愉快的事,能相互劝导,跳出易怒的心境,以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提高了自我调适能力。
心理学认为,逐步变化的环境能降低疲倦,并能刺激人们产生新的精神风貌,因此,建立成功激励机制,能使教师充满活力,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更感兴趣。成功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在管理中引进绩效管理体系,给教师制定灵活的工作目标,为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如对教师的能力与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教师结构工资、班级十个一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评优标准等。二是建立团队合作奖,开展师徒结对,营造合作氛围,在教师中建立互助互学、评价、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促进同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团队合作,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集体组织中的重要性,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对工作产生乐趣感。三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彰显个人特色,让教师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到自己在为工作忙碌的同时也有机会发展自我,使其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四是坚持定期评选优秀教师、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文明职工、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等,赞扬教师工作的成绩,使教师产生愉悦心情,甘愿付出更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生活呼唤人性,学校管理更需要人性,21世纪已被称为心理科学时代,学校领导不但要在教育教学中关心激励教师,同时应对教师加强心理健康防卫。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断改善教师的内心状态,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我校课题组定期为教师送上“心灵鸡汤”,即送上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如,教师十五个心理减压阀,教师五忌八要,教师战胜不良情绪十法,教师健康脑操,教师应对职业压力的策略,教师养生格言,教师自我心理调整八法,怎样防治失眠等。让教师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学习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多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响,抵制、削弱消极心理影响,正确对待生活的困难和工作中的挫折,从而形成态度温和、乐教善管、诲人不倦的教育风格。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需要的满足也是复杂的,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工作的成功是直接满足,而工作之外的课余生活,也能给教师带来满足。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维持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教师的人际和谐感。因此学校应开展多种活动,以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在工作之余给他们创造放松的机会。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节教师的身心,我们先后开展教师健身活动,每天组织教师做广播体操,开展登山、踏青、郊游活动;开展体育项目比赛,文娱表演,书画比赛等;每月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会活动,开展朗诵会、演讲会,校际联谊活动,外出参观旅游活动等。通过活动,使教师乐于合群,主动交往,情绪乐观,善于与人相处,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集体的和谐欢乐,形成了学校良好的心理气氛。从而,让教师人人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增强了教师的人际和谐感。
实验表明,教师的心理教育工程是一项关系素质教育成败的重点工程。作为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让教师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让教师时刻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享受,愉快地工作,从心底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使教师真正成为灿烂阳光下的快乐职业,同时也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