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4-02-06 03:59张凤云王胤奎要雅君卢旻昱王维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状况困难城乡

张凤云,田 振,王胤奎,要雅君,卢旻昱,王维民*

(1.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近年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学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多数研究者就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但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在家庭收入差距、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在此背景下,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如何?是否存在差异?存在哪些差异?医学生在上述差距方面存在什么特点?都有待大样本的研究。本研究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医学高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以深入了解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使资助和心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和精致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40份,回收有效问卷708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其中城市学生204人(28.8%),农村学生504人(71.2%)。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来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简称“城市学生”、“农村学生”。

二、结 果

(一)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评价。

城乡学生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评价为“高”、“较高”的比例之和分别为6.9%、6.2%;“一般”分别为37.4%、25.9%;“较低”和“低得多”的比例之和分别为55.7%、67.9%,城乡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16,P<0.01)。

(二)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影响的选项中,城乡学生比例分别为“激励”(30.8%/33.0%,2=1.693)、“自卑”(13.4%/19.4%,2=6.461)、“焦虑”(17.4%/15.0%,2=0.262)、 “抑郁”(5.7%/9.0%,2=3.531)及“无影响”(32.8%/23.6%,2=5.717)。其中“自卑”及“无影响”,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选项,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讯作者

(三)对周围人知道自己从事勤工助学工作的态度。

城乡学生对周围人知道自己从事勤工助学所持态度中,“非常愿意”、“愿意”和“无所谓”比例之和分别为91.1%、94.8%。“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比例之和分别为8.9%、5.2%,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5,P>0.05)。

(四)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

在对目前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中,城乡学生“非常满意”、“满意”与“一般”的比例之和分别为88.7%、88.5%,“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比例之和分别为11.3%、11.4%,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3,P>0.05)。

(五)对生活不满意的方面。

对生活不满意的七个方面,城乡学生比例分别为“学习”(23.5%/23.6%,2=0.389)、“经济状况”(20.1%/26.1%,2=6.525)、“心理”(16.1%/11.8%,2=1.284)、“情感”(12.8%/11.5%,2=0.010)、“家庭”(10.1%/8.3%,2=0.184)、“人际关系”(9.4%/13.5%,2=3.171)及“身体健康状况”(8.1%/5.3%,2=1.090)。其中“经济状况”,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六)心理困扰时的求助对象。

求助对象中,城乡学生选择比例分别为“心理咨询中心”(4.2%/4.4%,2=0.075)、“学院辅导员”(13.0%/8.9%,2=4.359)、“学生资助中心”(4.2%/7.0%,2=3.982)、“独自承受”(19.3%/22.2%,2=2.608)、“好友/同学”(27.5%/30.0%,2=2.267)、“亲人”(26.3%/21.0%,2=3.879)、“网友”(1.1%/1.8%,2=0.790)及“恋人”(4.2%/4.6%,2=0.130)。其中“学院辅导员”、“学生资助中心”及“亲人”,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选项,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思考

(一)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体心理状况积极健康,且应对心理困扰积极性高。

1.绝大部分城乡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身经济状况。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评价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经济情况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经济状况能够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也看到,约6%城乡学生对自身经济状况评价为“高”及“较高”,这表明这些城乡学生心理状况良好,心态乐观;也表明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2.绝大部分城乡学生不担心周围人知道自己从事勤工助学工作。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我校规定优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就意味着从事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几乎可以认为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学生对周围人知道自己从事勤工助学工作的态度,即间接了解困难生对周围人知道其家庭经济困难的反应。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城乡学生对周围人知道自己从事勤工助学工作表示“非常愿意”、“愿意”和“无所谓”,这表明从事勤工助学工作或者被周围人知道自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会影响城乡学生的正常生活,绝大部分学生心态良好。

3.大部分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城乡学生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除经济状况,对生活不满意的其他方面城乡无差异。这表明城乡学生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度高且呈现一致性特点。另据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显示,约1/3城乡学生选择“激励”,另有近1/3选择“无影响”,即家庭经济困难对大部分学生心理有积极的影响或无影响。可见,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体心理状况积极健康。

4.城乡学生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性高。解决问题和求助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较好适应性、反映成熟人格特征而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的应对方式[1]。调查显示,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城乡学生多求助于“好友/同学”、“亲人”及“学校相关部门”等,只有约20%学生“独自承受”,积极求助的比例远高于刘一荻研究结果[1]。这表明,整体上医学高校城乡学生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性高。这与其医学背景、优秀学子的良好心态、高尚事业的自豪感及学校、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城乡学生整体心理状况积极健康的又一体现。

(二)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存在差异,且应对心理困扰方式不同。

调查显示,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差,且农村学生对自身经济状况更不满意。家庭经济困难对农村学生产生“自卑”影响的比例高,而“无影响”比例低。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农村学生相对不愿意求助于“亲人”及“学院辅导员”,愿意求助于“学生资助中心”。可见,相对更差的家庭经济状况导致农村学生对生活不满意;农村学生更容易自卑且易受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农村学生心理困扰时的求助对象范围窄,应对困扰积极性相对不高。这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巨大差异[2]有关。刘一荻、郑平等认为,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多于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1,3],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还有待于研究。另外,有研究者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在心理学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或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够[4-6]。鉴于城乡学生特点,高校要高度关注农村学生,对农村学生的经济资助仍应是目前资助工作的重点;高校还要高度关注其心理状况,给予应对方式指导,帮助农村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对于城市学生,虽然其相对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小,学生应对心理困扰积极性高,学校仍应加强与城市学生及其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另据调查显示,在面对心理困扰时,城乡学生将学校相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院辅导员)作为求助对象的比例不高。在资助和心理工作中,学校应加大资助政策、心理咨询宣传的力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学会对事件的正确认知和评价并积极应对困境。

综上所述,医学高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体心理状况积极健康,且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性高。相对而言,农村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心理困扰的积极性低于城市学生。针对城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作用,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刘一荻.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8,35,37.

[2]罗建生.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困难文化成因分析—以西南大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9.15.

[3]郑 平.新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08.18.

[4]唐 咏.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85-186.

[5]唐红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5):115-117.

[6]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6.31.

猜你喜欢
状况困难城乡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城乡涌动创业潮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选择困难症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