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表达的乳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进行比较,以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特点。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91例,其中女489例,男2例,年龄23~81岁,平均(52.3±8.1)岁;三阴乳腺癌95例,年龄23~64岁,非三阴乳腺癌396例,年龄35~81岁。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术后进行免疫组化测定。
1.2乳腺超声检查 使用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扫查双侧乳腺及腋窝,记录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腋窝淋巴结情况。
1.3ER、PR、HER-2检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标本中ER、PR、HER-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判定标准[1]:ER和PR阴性以肿瘤细胞核阳性表达<10%为标准。HER-2阴性以细胞膜染色且阳性细胞数量<30%为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91例乳腺癌中,三阴乳腺癌占19.3%(95/ 491),与非三阴乳腺癌比较,发病年龄较轻,以绝经前妇女为主(66.32%)(P<0.05);三阴乳腺癌级别较高,中高级别(Ⅱ~Ⅲ)占54.74%(P<0.01),肿块最大长径0.7~8.3cm,其中50例(52.63%)超过2cm(P<0.05);95例三阴乳腺癌中,43例表现为边缘光滑或较光滑,无明显毛刺征,与非三阴乳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37例(38.95%)三阴乳腺癌超声表现后方回声有增强,与非三阴乳腺癌(107例,27.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块内部钙化、血流信号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近年来,三阴乳腺癌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ER及PR表达阴性,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基本无效,而且无特定的靶向药物。
表1 TNBC与non-TNBC临床及超声特征比较 例(%)
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乳腺癌有其特殊的病理表现:分级高,边缘光滑,淋巴样间质,中央纤维变性和坏死[2-3],这些病理特征与超声表现密切相关。有文献[4]表明,具有毛刺征的肿瘤中,ER和PR的表达较边缘规则的肿瘤高,Putti等[5]报道,ER阴性的乳腺癌组织级别高,边缘光滑,本文中TNBC组病灶边缘光滑的占45.26%,远高于非三阴乳腺癌(30.56%),与文献相符。
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三阴乳腺癌病灶的后方回声增强表现较为明显,这与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有所区别,我们推测可能与肿瘤级别高,内部容易出现纤维化和坏死有关,因此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这也是超声检查时误诊为良性病变的原因之一。
文献报道[6-7],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分化差,组织级别高,侵袭性强等原因,三阴乳腺癌较非三阴乳腺癌更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本组病例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地区差异、样本的收集及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发病年龄较轻,肿块较大,可能与其组织学级别高,肿瘤细胞增殖快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边缘光滑和后方回声增强等以良性特征为主,早期可能导致误诊和漏诊,而确诊时病灶已较大。因此,超声检查中对边缘光滑、后方回声增强但同时伴有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大的病例,应建议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争取早日确诊。
[1]包明稳,张凌,徐晓红.33例三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4):511-513.
[2]Cleator S,Heller W,Coombes RC.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herapeutic options[J].Lancet Oncol,2007,8(3):235-244.
[3]Kang SP,Martel M,Harris LN.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biology and treatment options[J].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8,20(1):40-46.
[4]Lamb PM,Perry NM,Vinnicombe SJ,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mammographic findings and histological grade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Clin Radio,2000,55(1):40-44.
[5]Putti TC,El-Rehim DM,Rakha EA,et al.Estrogen recenptor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s:A review of morphology and immunophenotypical analysis[J].Mod Pathol,2005,18(1):26-35.
[6]袁中玉,王树森,高岩,等.30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2008,27(6):561-565.
[7]Dent R,Trudeau M,Pritchard KI,et al.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terns of recurrence[J].Clin Cancer Rea,2007,13(15pt 1):4429-4434.
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超声表现对照分析
张正贤 李艳萍 彭成忠 杭州市中医院超声科 杭州 310007
乳腺癌;三阴;超声;ER蛋白;PR蛋白;HER-2蛋白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