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桔红 马瑞君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21世纪学校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和学生从观念到行为全面、深入地变革。《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重在培养创新精神。生物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为此,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六个模块中共建议安排了68个探究性的实验和实习活动,并对探究能力作出了具体要求,对实验教学的类型和开展方式给出了建议[1]。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展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受益最大的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全国各地教育人才的大量流入,广东省各个层次的教育也随之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广东省南北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了南北各地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有较大的差异。粤东地区属于广东省较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独特的社会环境和区域特征。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粤东地区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粤东地区57所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为新课程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做一些积极探索。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访谈法,对粤东57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高中生物教师,访谈对象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一年级学生。发放问卷70份,回收61份,回收率87%;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93.4%。调查学校分布在粤东的汕头、汕尾、潮州、梅州、揭阳等地。
调查内容包括:(1)高中生物教师的基本情况:学校规模、生物教师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和职称、收入水平及生物教师任班主任情况;(2)生物实验设备及实验教学情况:生物实验室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和模型标本配备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实验开出率、实验员配备及学历和能力水平等;(3)新课程实施情况:生物课堂运用的教学方法,开展生物实验的形式、实验课分组情况,开展生物实验的时间和地点等,探究性活动开展情况;(4)学生对生物教学、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问卷与访谈),生物实验开出率低、生物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原因等。
有84.2%的学校有3-10名生物教师;有76.4%的学校配备1-2名生物实验员,其中兼职实验员占到29.8%,有24.6%的学校没有实验员。由于缺少专职实验员,实验前材料和仪器准备不充分,使生物实验课的开设受到一定影响。
图1 生物教师性别分布
由图1可知,33.3%的学校生物教师全部是女性,17.5%的学校女生物教师占60%-70%,22.8%的学校女生物教师占50%-60%。生物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约1/3学校中无男生物教师,女生物教师比重过大。这种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将可能造成男孩在未来激烈社会竞争中阳刚气质的缺失;此外,女教师的温柔、善良、慢条斯理等,是和创造性思维所倡导的新奇、独特、变通诸特点不兼容的,这很容易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
图2 不同年龄段的生物教师分布
如图2所示,约60%的学校中20-29岁的青年教师比重为20%-60%;有52.6%的学校中30-39岁的中青年教师比重在20%-40%;半数以上(54.4%)的学校40-50岁的中年教师比重在0%-20%;绝大多数(92.9%)学校5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少(<20%)。生物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中青年生物教师居多,他们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和充沛的精力,是各学校生物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实施和探索实验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先锋。
生物教师职称结构适当,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比例分别为33%、46%、21%;生物教师学历层次适当,硕士研究生占5.9%、本科学历占73.2%、进修本科占19.7%、专科或其他占8.2%。调查发现兼任班主任的生物教师只占2.06%,多数教师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于生物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时间去管理,或者由于高考的指向导致生物学科的教师不适合担任班主任工作。
表1 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教学资源情况
根据表1,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80%以上配有1-2个生物实验室,并且仪器和设备基本齐全,能够开设实验;有少数学校(12%-16%)没有实验室或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少,无法开设实验。实验课的开出率总体不高,有77.6%的学校开出1-5个经典实验,有8.8%的学校开出5-10个生物实验,开出10个以上实验的学校很少,还有11.8%的学校没有做生物实验。
由表1可知,有35.1%的学校配齐了教学挂图、模型和标本,大多数学校缺少标本或模型,教学资源的匮乏不利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有80.7%的学校在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生物教学提高趣味性和易懂性,还可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高效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建立高效课堂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粤东地区各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也已经跨上了新的台阶。调查发现,约50%的学校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29%运用了自主式学习方式,10.5%运用了合作式学习方式,仍有12.3%的学校采用全部讲授方式,详见表2。教学方法的变革是该地区新课程实施的成功和特色之处,也使得学生对母校生物教学非常满意(21%)或比较满意(59.6%)。然而,部分学校由于班额大、教育观念陈旧以及学生长期的习惯等原因,生物课堂教学仍完全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多数学校(63%)没有安排专门的生物实验时间,实验是随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结果是生物实验的全部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观察、统计分析等往往在仓促中结束;生物教师也想开设实验,但往往时间等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导致生物实验开出率低。
由表2还可看出,在实验教学中,有52.6%的学校采用“教师示范后,学生做"的方式,有10.5%的学校是“教师示范,学生不做",有28%的学校是“教师讲实验,学生不做",仅有17.5%的学校是“学生做,教师指导"。从访谈中得知,有64%的学生认为母校生物实验做得较少或基本没有做,说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由于班额大、时间不充足或不好组织等各种原因开展得较少。
表2 新课程实施及实验开设状况
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调查发现粤东部分高中生物实验室和仪器配备不到位、专职生物实验员少且实验能力低,实验课开出率不高,实验方式陈旧,探究性活动少、教学资源缺乏,女生物教师比例过大等现象,均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需要从上至下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应对。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设立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促进中学实验室建设,配齐实验室常用药品和基本仪器设备,确保每所学校的实验室达到标准,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与之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3]。学校可与当地或省内高校联合,充分利用师范院校的实验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对生物教师和实验员进行实验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生物教师的实验能力和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从更深层次认识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挖掘生物实验的教学功能。在生物课堂中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并且有较高水平的课堂驾驭能力,在一节生物课中一边开展教学,一边组织学生小型的探究活动是完全可行的。
粤东地区属东南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展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丰富生物资源。生物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根据本地动植物特点对教材的实验内容适当增减或灵活调整[4];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展实验教学或科研活动,如实验前发动学生自采自带生物实验材料、调整大课时开展生物探究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等。
总之,实验教学是整个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粤东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学领导改变观念、努力改善实验条件,为生物实验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教师更应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本地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突现生物实验教学的地域特色,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探究的场所和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生物实验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
[1]刘俊波,庄志标.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存生.小学教育难解的痛——教师性别结构失衡[J].教学与管理,2011,(21):50-52.
[3]侯国萍,肖麟,胡兴昌.贵州西南地区部分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27(3):14-16.
[4]莫雪斌,李坊贞,王灵,杨细娟.中学生物学科技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生物学教学,2012,37(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