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成功经验 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基于宁波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比较

2014-02-05 05:59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招商宁波苏州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借鉴成功经验 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基于宁波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比较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主要引擎,其中工业投资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宁波的工业投资虽然已经走出“十一五”时期的低谷,但与苏州、无锡、杭州等都具有副省级行政级别、都在长三角区域的兄弟城市相比,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看,都存在不少差距。课题组针对工业投资的典型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宁波工业投资发展相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举措与做法,为宁波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提供有益借鉴。

差距和原因

新建项目投资相对不多。自2008年以来,宁波新建项目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5%,其中2012年新建项目投资253.2亿元,占比为31%,与苏州的差距呈逐渐拉大趋势。例如,2008年苏州新建工业项目规模是宁波的1.8倍,到2011年已扩大至近3倍。究其原因,在于纺织、家电等宁波特色优势产业面临外部需求放缓,新建产能较少;石化、船舶、钢铁等临港产业受要素制约,大项目锐减;最为突出的是新兴产业项目落后明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几乎为零,这与同期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苏州引进了投资221亿元的昆山龙飞光玻璃基板项目、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苏州园区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无锡引进了总投资20亿美元的海力士技术升级项目,杭州引进了投资18亿元的富丽达集团二期等重大项目。

外资和央企引进成效相对不足。2008年到2012年间,宁波工业投资中吸引外资的比例从19.7%下降到12.8%。相比之下,苏州基本保持在60%以上、无锡基本保持在20%以上,在2010年之后,杭州工业投资中外资占比也开始比宁波高4-5个百分点。此外,在吸引央企方面,截止到2012年苏州已引进央企超50家,170多家央企在苏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超10亿元。

平台建设水平相对不高。从数量上看,宁波目前拥有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家国家级高新区,但是苏州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的数量分别是11家、2家和2家,无锡分别是7家、2家和1家。从质量上看,2006年底苏州对海关特殊监管区进行整合升级,后来又与太仓港实现海陆联运“无缝对接”,但是宁波目前拥有的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宁波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别监管区域尚未进行功能整合,集成优势要小于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此外,宁波的工业平台还存在空间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例如,苏州和无锡的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分别为705万元和665万元,宁波仅为340万元。

资源要素支撑相对较弱。从土地供给来看,2012年宁波工业用地总量占土地供应总量的比例为23%,低于苏州的48%和无锡的38%。从资金来源看,宁波工业投资主要靠自筹,2012年自筹比例达81.7%,拥有的境内外上市企业数少于苏州,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金也只及苏州的1/4多。从能耗和环境容量看,与杭州、苏州、无锡、青岛等地相比,宁波工业传统优势在于临港重化工业,产能扩张受环境容量制约较强。在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用电高峰期拉闸限电对工业生产连续性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考虑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内陆省份。

兄弟省市的经验

推进产业大项目的经验做法。项目布局紧跟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例如,江苏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突出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建设中,战略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先进制造业项目(重点是装备和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是金融和文化创意)占85%左右。项目管理推行主要领导对口联系负责制。例如,广东省针对重点项目实行省领导对口联系、市领导负责、部门绿色通道和督查督办制度,对项目建设和用地实施一月一通报。江苏把100个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安排专人协调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推进招商工作的经验做法。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县两级联动,合力确保招商活动的组织安排。例如,苏州、无锡等地党政一把手都要求深入招商一线,实行专职领导、专业人员、专项经费、专心致志搞招商引资。不断进行招商队伍建设和形式创新。例如,苏州政府积极培养专家型招商队伍,选拔优秀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培训。除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组团招商、拜访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外,苏州还利用本地已经引入的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和集群化招商。

打造高能级工业平台的经验做法。抓开放大平台建设和政策叠加。例如,早在2006年,苏州就依照“政策叠加、功能整合”的原则,将原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口加工区整合为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后来又与太仓港实现海陆联运无缝对接。提升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力。例如,苏州投资10亿元打造2.5产业园,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从研发设计、制造业管理到市场销售的专业服务,目前该产业园已有IBM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入驻。在2010年10月正式运作的苏州国科数据中心,能够为高科技研发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新兴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提供国际一流的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数据灾备、高性能运算及系统集成管理等专业数据服务。

破除要素制约的经验做法。财政专项资金重点使用和竞争性分配。例如,江苏集中利用国家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将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引导资金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广东省针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竞争性分配机制,从项目技术方案、预期成果及效益、投标人能力和风险等方面为财政专项资金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按照项目绩效分期发放。打造向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倾斜的供地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例如,江苏省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土地“点供”。通过托管、授权开发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方式积极拓展高新区空间。通过采取“促、收、招、控”四种手段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投资慢、圈地大、开工迟的单位实行用地指标控制。广东省针对珠海横琴新区和产业项目专项安排2.55万亩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在山东,对于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70%执行土地出让底价。

综合施策

创新机制抓项目。按照“4+4+4”三大类重点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在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建立重大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实施每年滚动更新。建立重大项目前期的多部门协调机制,规范规划衔接、前期研究、支撑文件、报批催批、征迁政策等项目前期规程,为推进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建立重大签约项目落实的评估督查制度,定期形成评估报告、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重点工业功能区建立市、县(区、市)、园区三级联动的投资监测和促进体系,搭建政策发布、专项申报、招商动态和企业监测等信息共享平台。

激发活力抓招商。有效整合发改、经信等部门力量,统筹协调重点园区产业准入和规划布局。加大对园区、工业功能区以及重点乡镇工办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形成有效的招商队伍建设。构建更高层次的招商方式。仿效江苏等地经验,突出市县联动,建立市领导联系重大招商项目制度,经信、发改等专业部门相应配合协助。构建更合理的招商理念。加强与国际性组织对接合作,加强年度市级重大招商活动整体策划,以论坛、活动促招商;充分发挥已引进外企和本地民企、海外浙商、行业协会作用,以商引商。整合部门、园区信息,定期向相关企业和部门收集招商信息资源。

集群发展抓平台。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培育拥有综合保税功能或自由贸易功能的开放大平台。支持园区研发设计、专用软件电子设备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工业设计基地、数字科技园等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支持产业关联度大的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机构入驻园区。

统筹调配抓要素。加强工业建设项目供地管理,在土地招拍挂基础上,将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优先向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率高的重点企业、项目配置土地。建立和完善包括新供用地履约保障金制度在内的供地项目事后督查制度。对投资效益突出的重大工业项目单独切块下达能耗总量和环境容量指标,积极探索能耗和环境容量跨区域市场交易。研究制定全市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业行业的规划、项目目录和一揽子行动计划,通过产业引导、要素配置、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简化审批等综合配套措施激活民间投资,强化宁波国资对“新”、“特”、“大”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将其纳入年度考核。

课题组组长:朱李鸣;执笔:施纪平郎金焕王一峰

猜你喜欢
招商宁波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招商合作
一图读懂宁波
园区项目招商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