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中的数学意识赏析

2014-02-04 12:29贺继康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4期
关键词:天问屈原度量

贺继康

摘 要:

《天问》涉及了许多自然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其所含的数学意识,权作学习经典的另一方法。

关键词:

《天问》;数学;思想;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73-01

《天问》是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主要作品之一,作者从自然界到人世间,从古代到当世(时),提出有关自然现象,古史传说等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一般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界提出问题(69问),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历史提出问题(96问),第三部分是阐述个人感慨(8问)。其中关于自然方面问题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相比有许多新内容和特点,如“谁传道之?”提出信息传输问题,“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的极地概念等等,在《天问》中对自然界的问题中,也蕴含了现代数学意识,这里少许采撷,与大方赏析。

1 寻求“源点”“逻辑”反问,是“公理化”思想的体现

在《天问》开篇之问就提出“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远古的开端是谁传述,也就是说,虽然远古,但必有开端,继而才能传道,接着提出“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提出质疑和逻辑反问,上下混沌没有形成,根据什么考察,下来几问是同样情况,提出没有根据如何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没有源头如何解释其他现象,这正是数学中的“公理化”思想,即任何“公理”必须有源头,有逻辑原点,就是要解决逻辑思维要求。

2 设想方圆,尽显“空间”“度量”思想

《天问》中好几问涉及天体构造,首先提出“圆则九重,熟营度之?”说明天有圆圆的盖子,而且有九层,即有“层”有“盖”,是立体的“空间”;又问谁能度量问题,设问了“度”,体现的是“度量”思想;而“天何所沓?”提出天体在什么地方立足,九天如何重叠,“天极焉加?”又问天的顶端在哪里?“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说的是天有边界问题,这些都蕴含的是数学意义下“空间”的结构思想。

3 时空设问,涉及“路程”体现“距离”概念

《天问》中同样涉及日月运转,地球大小问题。“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提出太阳从天亮到天黑,走了多少里?“东西南北,其修熟多?”又提出地球东西与南北哪个更长更大之问,这明显是“路程”与“距离”概念,同时体现了空间长度比较意识;“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提出大地南北像椭圆,到的有多长。又问到“东南何亏?”即东南为什么低?这些体现了对地球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地形已有一定认识。

4 四时地理,体现“分类”区分理念

《天问》在很多问中提出对四时地理的思考。如“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提出把天下土地分为九等的依据是什么,又提出“九州安错?”即九州是如何设置的?这都是现代数学集合论的“分类”思想;而“何所冬暖,何所夏寒?”之问说明用气候“区分”地方,这是“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十二分焉”十二星区是咋样划分的,正是“分类”结果“区域”“区间”的体现。

5 思考“无限”体现“无穷”“极限”意识

《天问》中,对有些自然现象提出猜疑,如提出“冥昭瞢誾,谁能极之?”对无限的混沌宇宙谁能“极”?即谁能考究无限的宇宙,这是“极限”思维意识的体现;“冯翼惟像,何以识之?”大气弥漫无形,如何识别,这是“无穷”意识下对大气的认识;“隅隈多有,谁知其数?”这是说天边的角落曲折无其数,谁能知道它的详细数目,是对天边“无限”的想象,“极限”思维就是圆边;“东流不溢”说明百川流入大海总是装不满,体现大海是“无穷”大,“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一条蛇能把大象吞下,它得有多大?这正是数学“无穷”思想下大小的辩证关系。

《天问》之问,在当时应是博大的,先进的,我们难以全解其意,提出以上几个数学意识赏析之拙见,权作学习中华经典之体会。

参考文献

[1]屈原等.楚辞[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1.

[2]刘逸生.屈原赋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

猜你喜欢
天问屈原度量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梦见屈原
“天问一号”的绝招
端午思屈原
《读屈原〈天问〉之一》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