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侠 李来福
1)《中国科学》杂志社,100717 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E-mail:chengjianxia@scichina.org
2)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3号德胜国际中心B座301,E-mail:lilaifu@jgc301.com
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以及主编终审(“三审制”)是国内科技期刊编辑部普遍采用的审稿制度[1]。编辑初审主要对来稿的规范性、内容质量、发表价值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是否达到送同行专家复审的标准。作为把握学术论文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初审虽然是最基本的,但也是十分关键的[2]。严格规范的初审能减轻审稿压力、加快评审过程、缩短出版周期、降低期刊的编辑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期刊的声誉[3]。
然而,以往的文献仅对初审的重要性[2]、方法[4-6]、误区[7]等进行了报道,很少有人统计分析中国国内英文稿件初审退稿的具体原因。笔者以所在《世界胃肠病杂志(英文版)》(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WJG)编辑部为例,选取了42例中国国内初审退稿稿件,详细分析了退稿原因,并进一步追踪了这些稿件的最终去向,以期能帮助编辑高效、准确地完成初审工作,同时对中国作者投稿有所帮助。
本文所选的42篇文章均由同一个学科编辑在2009-11-17到2010-06-14负责初审,其中稿件内容与刊物宗旨不一致、来稿极其不规范、文章题名与正文内容不一致、退后未按审稿意见修改重投、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来自国外的稿件未纳入。
我们联合运用谷歌、百度、PubMed检索平台,对这42篇文章进行检索,检索项为:(1)题目,关键词;(2)题目,关键词的中文译文;和 (3)根据摘要内容进行的组合检索。其中,中文已发表,内容、作者完全相同,但作者没有提供首次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不符合再次发表的条件[8],定义为“重复发表”;所研究内容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方法无创新,结果不新颖的定义为“无新意”文章;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以不同的语种先后投寄多个杂志发表的文章定义为“腊肠切片”[9]。
通过直接搜索题目、关键词我们筛查出14篇文章。3篇为“重复发表”,6篇为“无新意”,5篇为“腊肠切片”。
通过题目,关键词的中文译文我们筛查出21篇文章。9篇为“重复发表”,2篇为“无新意”,10篇为“腊肠切片”。
联系摘要内容我们筛查出剩余的7篇文章。5篇为“重复发表”,1篇为“无新意”,1篇为“腊肠切片”。
经过我们追踪,截至2013-05-11,这些初审退稿的文章,有11篇重新发表在其他杂志上,其中“腊肠切片”4篇,“重复发表”2篇,“无新意”文章5篇。发表在SCI期刊上7篇。影响因子比WJG高的有3篇。
我们分析了42例中国作者文章被WJG初审退稿的原因,17篇为“重复发表”,9篇“无新意”,16篇为“腊肠切片”。其中11篇被退后又重新发表在其他杂志上,7篇为SCI期刊,3篇影响因子比WJG要高。
作为“三审制”的首要程序,初审的责任非常重大,这需要初审编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学科知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初审工作[10]。对于一些老调重弹、改头换面、语种变换、化零为整、变换对象等方式“变相重复投稿”[11],应避免进入复审环节。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审稿人的负担,也是维护杂志声誉的一种手段,同时对期刊编辑也是一种锻炼。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其对作者文稿内容的精雕细琢上,更体现在对文稿学术质量的鉴别与评价上[12]。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保护科研原创成果是每一个编辑的责任[13]。
11篇退稿的文章又重新发表在其他杂志上,并且7篇发表在SCI源期刊上,有的比WJG影响因子还要高。这至少给我们一点启示:国内学术评价体系对于唯“SCI”论,唯“影响因子”论是不恰当的,这些作为期刊的评价工具来评价科研人员有失偏颇,反而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不端”之风。
6 结语学术期刊作为承载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规范作者的投稿行为,严肃科学出版的原创性与纯洁性,遏止“学术不端”行为是每个编辑应尽的责任,而对于作者则需要在主观上不断陶冶情操,提高学术修养,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同时,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学术不端”的“土壤”。
1 李宗红.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初审稿件的“三审”.编辑学报,2008,20(4):296-297
2 徐刚珍.科技期刊编辑初审的内容及加大拒稿的必要性.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871-873
3 刘大乾.学术期刊论文编辑初审浅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93-196
4 邓强庭,栾嘉,王红,冷怀明.医学科研论文编辑初审的方法及要点.编辑学报,2012,24(1):27-29
5 李林.科技期刊编辑初审工作四步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95-796
6 于青,李娜,王桂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科技期刊初审质量.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17-419
7 周志新,刘雪立.科技期刊编辑初审工作中的误区及其对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314-316
8 任胜利.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 38899&do=blog&id=27188
9 张菊,钟均行.肿瘤学核心期刊中/腊肠切片稿件存在问题分析.编辑学报,2007,19(1):35-36
10 朱大明.初审编辑鉴审科技论文创新性的几个途径.中国编辑,2007,(1):42-43,61
11 刘延玲.“一稿多投”的背后,从“一稿两投”、“一稿多投”到“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1):45-53
12 丁春.论编辑审稿能力与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关系.编辑学报,2002,14(3):224-225
13 汪勤俭,郭建秀,栾嘉,吴培红,冷怀明.84篇因学术不端退稿稿件追踪分析与思考.编辑学报,2012,24(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