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发表的几篇以人力资本为核心范畴的文章,特别是彭剑锋教授的力作《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已经站到了学术前沿。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要在实践中具体运用这些文章所阐发的新思维新理念,还需要对人力资本范畴的定性定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必须首先搞清楚我国各种人力资本载体的实际状态,各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多少,准确评估我国人力资本发育和积累的实际水平。
目前,对人力资本的定量研究,大多数研究机构和学者实际上是以可变资本为对象的。也就是说,人们一般计量的是现役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以劳动力为载体的可变资本,在定性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人力资本。如果计量方法科学,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管理运营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以企业主为产权主体、以可变资本为内涵,以劳动力为载体的人力资本范畴,已经满足不了上述文章中阐发的新思维新理念的需要。一个对剩余价值或毛利润拥有索取权的阶层或阶级正在兴起,他们是以职业经理人、高级工程师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真正载体和产权主体。为此,我们必须把以企业主为产权主体的可变资本,分解为劳动力商品和人力资本,重新界定人力资本的载体和产权主体,重新定义人力资本范畴。
资本是能够带来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是一种生产关系。不管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在生产关系意义上,必须首先明确是谁的资本,即确定产权主体。这些拥有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也是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分配主体。在这个意义上的人力资本,是能够给市场主体带来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的人力资本载体不是占有可变资本的企业主,而是把劳动力转化为资本的劳动者。当然,参与价值形成过程的企业主,劳动力也转化为资本,因此,也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之一。而那些仅仅把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出卖的劳动者,不是这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本载体,他们没有剩余价值的索取权。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参与了纯利润分配的劳动者,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这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是市场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真正动力。界定和计量这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本,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上升到人力资本积累和运营层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此,本刊希望从事人力资本研究的作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刊提供这方面的稿件。如果某些研究者有了一些研究的新思路和新的计量方法,由于人力和财力的原因,一时难以深入,可以和本刊联系,我们可以借助整个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力量共同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