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党内民主

2014-02-04 02:24邵玉彩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员制度

邵玉彩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近代中国国家权力的重建同时意味着中国现代化政治组织迥然于西方早发国家的发生逻辑,政党组织成为政治权力性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显著的不同在于呈现出超越的地位而不是并列的角色,政党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先有党,后有军,再有政,因革命而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是一种任务型政党,其统合国家权力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基本社会服务与利益表达的功能,是种权力整合组织。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面对执政环境的改变,政治动员主要任务不是争取政治权力,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领导和建设现代化中国,而政治动员有效性的发展、合法性的持续关键就是发展党内民主。

一、党内民主的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较为全面地对党内民主的含义进行了论述。报告指出:“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发扬党员的自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发动党员和党员代表在党章的范围内尽量发表意见,以积极参加党对于人民事业的领导工作,并以此来巩固党的纪律和统一。”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给党内民主下一个简短的定义:党内民主就是在执政党内部生活中,根据党章和党内其他规定,全体党员按照一律平等的原则,遵循一定的民主程序和规则,直接或者是间接地积极参与决定和处理党的一切事务。

党内民主的深刻内涵反映出党内民主在民主制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可以说民主是我国近现代国人孜孜不倦的奋斗方向和终极价值取向。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包括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变化,都会影响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的任何变化也将影响着中国。

二、发展党内民主的现实效用

面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国人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这两大历史任务,其完成使命的关键还是在自身建设,自身建设的关键就是党内民主的成熟度。遵循这一内生逻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一针见血地指出加强中国共产党民主化的现实效用,事实也证明,有了党内民主,我党和领导的事业也就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曾说道:“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要看其理论、路线、纲领的正确性,同时也要看它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实际表现和作用。”而要做到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这点,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在党内民主的环境下,党内才能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风气,广大党员才敢讲真话、敢说心里话,进而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离开了党内民主,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共产党在无产阶级的实际表现就会顾虑重重,思想得不到解放,广大党员的意见就得不到整合和有效采用,监督环境微弱,组织活力不足,从而降低党员战斗力和党员整体的凝聚力。

(二)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维度,发展党内民主是促进党内和谐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和谐问题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内和谐环境的营造与维护需要和谐的运行机制这一营养剂,这一营养剂的酵母便是党内民主的建设。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党员才会有共同体意识、公共理性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党员政治参与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营造出“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和谐氛围,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三)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生命在于执政的合法性,党执政的合法性在政治层面上有两层意义,一是形式上的合法性,就是指法律上的合法性;二是实际上的合法性,就是政党与公民的互动性,一方面包括政党制定的制度、政策、合乎公民的需求,满足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包括公民对执政党所言所行从内心的服从、认可、忠诚、维护。共产党在执政之前主要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即争取人民的拥护来夺得政权,现在对于处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要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必须以民主这个“德先生”的体制和制度来安排,通过制度的合法性来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制度的合法性才是在不打破既定的政治体制框架下维护动态稳定的长效机制,因为民主制度的安排会保障人民自主选择政党,从而才能把合法性建立在人民共同的意志之上。宪法已经写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不可以选择其他执政党,面对可能出现的执政合法性危机,我党必须先把自己搞好建设,在党内采取民主竞争选举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制度设计,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民主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而巩固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三、转型期党内民主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内民主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在新的执政环境仍有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成分多元化对党纲和党性的冲击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日新月异,不断出现新的利益阶层,新的利益阶层必然有其自身的思想。各种思想的大杂烩必然对共产主义理想信、无私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宗旨等党性原则形成威胁,新阶层的出现也必然带来党员成分的多元化和结构的分层化,最终必然也会对党的纲领和党性带来冲击。不可否认,吸收社会新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折射出我党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提高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方法。但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的加入,在扩大党的执政之基的同时,很有可能会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变党内力量的比例。“传统的农民、工人阶层在新加入的党员中数量明显减少,在决策中作用也必然降低。与之相反的是,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党员比例正在上升。他们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政治诉求强烈,能耐很大,加上地方财政税收方面的贡献,对地方党委政府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从政治现代化的追求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党的性质来看,吸纳新的各阶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新阶层的人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下出现的人群,这些人在政治上难免要努力反映他们所代表阶层的利益,在思想上并不一定完全具有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思想意识。马克思曾说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由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环境下,人们评价先进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一个人在经济上的有效作为,而往往忽视一个人思想上的实际体现,这就必然影响党改造新阶层党员思想的有效性。思想转换不好,党内民主建设思想的方向就会出现偏离磁场中心——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党纲和党性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传统革命思想惯性对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掣肘

事实上,“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惯性力”。革命斗争的思维曾经“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新中国的成立是经过连续28年的连续不间断革命创立的,长期的革命斗争形成了巨大的惯性,这些革命惯性对革命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前是以革命为目的任务型政党,以至于这种革命的惯性一度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存在,本应“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政府应该进行和平的调整,以免老是处于亢奋状态”,但是这种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的斗争意识、对立意识、集权意识等革命意识,在执政党内部不同程度存留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得到了强化,使得社会转型期间党内存在着集中强化、民主弱化的趋势,“文化大革命”就是其上演的历史悲剧,这样的革命惯性消极作用必然影响党内民主的组织形式、领导作风和党员的思维方式,党员不敢发言,党领导说什么讲什么,党员就只能鼓掌叫好、附和统一,形成一致通过的“一言堂”、“家长风”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传统革命的惯性问题与清除党员的“封建主义”思想这两者发生了错位,因为革命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种新形势下,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仍然较弱,虽然我们搞了几次政治运动,但是几乎都是针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没有针对我党民主的主体——党员的“封建思想”,党员“封建思想”方式显然制约着民主意识的提高和民主能力的增强,两者的错位必然严重制约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进而不利于党内民主化的发展。

(三)腐败现象——不正当寻租是党内民主之“癌”

如果说传统革命思想惯性对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掣肘反应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其主要还是认识客观规律的问题,那么腐败则是人民公仆的公敌,是对人民利益的对抗,我们党认识到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有多种表现形式,腐败是其中一种,“腐败的问题只说成是关系党和政府的威望不够,它是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能不能存在的大问题”。官员腐败问题是权力与人民群众关系相脱节的结果,这个结果又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余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足见党内存在腐败之“毒瘤”。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尽管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国家政权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性仍然存在,绝对的权力就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执政党受国家权力的吸引不可避免地产生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现象就会大大增加,严重阻滞对党的民主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人民民主的发展。

四、发展党内民主之路径探索

“毛泽东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英雄气概,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辈子,然而他的临终遗言却是‘慢慢来,别着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民主,建设好党内民主,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管理与实现并转化为实效绝不容易。

(一)建立党的思想教育常态化机制

怎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念、进程、形式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思想教育机制。这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思想教育理念的常态化,党领导不能搞“政绩工程”,仅仅想以“业绩”这种工作量的理念获得认可是不可取的。二是党的思想教育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抱佛脚”、“一阵风”、“一刀切”,“把适当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适当集中教育如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党员的集体学习。经常性教育主要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引导广大党员根据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需要,制订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三是表现形式常态化,教育的思想不能只唱“独角戏”,可以在党内开办读书活动和相关党的知识竞赛、评选表彰学习优秀分子等方式,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可纳入绩效考核方面,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教育。通过党的思想教育常态化机制,切实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大力发展党内协商民主

世界政治发展到今天,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具有普遍共识的民主经验,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形式,可以出现于民主的一切实现领域之中,不只是政党,政党与人民、政府与人民等这些领域也都可以应用。党内民主也需要协商民主,不论协商民主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谋求民主的手段,都不可否认协商民主能够弥补代议制不足的重要性。党内协商民主的有效发展能够有序地推进党内各个环节的民主化,协商能够增强党员民主意识,即法制意识、权责意识、公共理性精神、美德意识、信任合作意识、公正理念等。党员的民主意识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只有让党员充分的民主协商,自己组织讨论、沟通,党务公开,使其超越党员个人利益、情绪、偏执的态度,党员之间彼此坦诚相待,共同分享资源,进行协调合作的行动,才能使党员更加凝聚“共同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更“有利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尊重多数,照顾少数,促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提高党员的民主沟通能力、信任合作能力,减少信息沟通的交易成本,达成党内共识,促进党内和谐。

(三)加强密切联系群众的电子党务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使人们有条件对民主提出更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网络技术对反腐廉政建设也带来深刻的影响,腐败现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近些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这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焦点大多数是官员、富商、社会正义公平等敏感话题。针对腐败现象在网络民主下出现的新特点,可以运用电子党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运用电子党务可以加强网民对党的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党员对其他党员的监督。因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与现实社会有交互性、自主性、直观现实的批判性等特点,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可以大大减少监督的信息交易成本,简化监督信息的反馈传输渠道。尤其是电子党务可以消除网民在监督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电子党务的发展本身密切联系着广大群众,可以以权利制约、监督权力,党要想保证改革按既定的方向和路线进行,就必须借助群众的力量防范腐败的发生,从源头上遏制,大力发展电子党务,使党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

(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设计

民主有票决民主和过程民主之分,协商民主已成为新的政治文明雏形,体现我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各方利益平衡的机制,对加强党内民主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话来讲,协商民主只是一种过程民主,虽然弥补票决民主的不足之处,但是为了更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票决民主不能丢,而是要找到党内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更好的结合形式,则党内民主制度的设计完善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从制度的产生来看,任何制度无非是人类行为规范的系统,是在人类交往互动中构建的,没有任何制度是永存的,而且任何制度都是有缺陷的,同样党内民主制度也是有缺陷的,民主本身就是一种纠错机制,在改革的深水区,没有党内民主制度谈党内民主是不可想象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这是对加强党内民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健全党内民主制度重点是要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收益绩效最大化,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中国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程序设计,建设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能够保持党内民主制度化实现的各项具体制度、机制和程序。一是党内民主制度选择要重视跨越性,党内民主制度的选择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而是“应该充分权衡制度外部环境,根据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承受能力做出具体构想,准确地把握尺度,重视制度设计层面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始终要体现其主体的人民性,要人民对党内民主制度设计认可,也就是制度设计需要接受对象的支持与认同,需要有全体利益者的普遍认可,体现出制度设计的双向互动性。三是党内民主制度中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党内民主制度无论在权力分配还是资金、人力方面,都要体现出整体利益。四是党内民主制度的创新性,任何制度都是有缺陷的,制度本身就有一个输出与输入的自我调节器的功能,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发挥其活力,就需要创新,它一方面要积极回应与吸纳党内的民主要求和意见,容纳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民主运作的有效成果,适合中国国情的党内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制度的更新与净化带动人民民主制度的完善。五是要敢于发现并敢于承认党内民主制度所具有的缺陷,有这样一种态度,才能执行党内民主制的发展,给其党内民主制度应有适应性,发挥其潜力。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乌杰.回眸世纪潮——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五大”珍典纪实(中卷)[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3]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丁俊萍,甘信奎.执政安全与党内民主建设中的风险防范[J].理论刊,2009,(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万里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李华兴.民主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1]金怡顺.构建党内和谐运行机制的三个维度[J].探索,2013,(5).

[12]孙景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M].洛阳: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民主党员制度
我是党员向我看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