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探讨开放影响的研究已愈发深入。结合我国资源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方法探究对外开放程度与结构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文章发现:(1)经济发展的深化可能带来能源使用效率的惡化;(2)产业调整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改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会显著提高能源效率;(3)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4)FDI的进入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效率的改善。
关键词:能源消费效率;对外开放;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外部经济因素也会间接作用于本国的能源消耗,因此部分学者将视角投向进口、出口、FDI等外部因素对国内能源消费的影响。Antweiler(2001)就将贸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为了规模、技术以及结构效应,通过数据验证发现自由贸易可能促进环境的改善。史丹(2002)就能源效率的提高从对外开放、结构变化和市场化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认为对外开放对提高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Fisher-Vandan(2004)的研究运用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验证了对外贸易开放带来的制度改革对能源消费效率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他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使得。许启钦(2011)等运用了Antweiler等提出的理论模型,使用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计量回归,探讨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各省份的能源消费情况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贸易通过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对能源的消费产生了程度和效果各异的影响。其中,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则由各省的比较优势所决定并通过对外贸易影响当地的能源消费情况及变化趋势。关于能源效率的测度, Hjalmarsson (1992)使用DEA方法对瑞典电力企业进行了效率评价。Ramanathan等(2005)使用DEA方法对中东和北非的国家进行了能源效率分析。
本文在分析能源效率的变动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第三部门为实证结果分析及文章结论。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总结各学者关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的估计模型设定如下:
这里,小标t表示时间,i表示省份,ξi,t是随机扰动项,服从随机同分布,ee为被解释变量,即能源使用效率。X为解释变量,本文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能源结构以及贸易开放程度作为控制变量。这些指标设定,作出如下说明,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能源消费效率:通过maquist方法测算所得到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ee)。图1为计算而来的各地区能源消费效率的变化趋势1。
经济发展水平(gdppc):人均实际GDP的对数值。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居住者对于当地的各种环境要求,一般而言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其技术创新和对于环境的要求越高,从而其能源消费效率可能越高,所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的能源消费效率影响因素的控制变量,此处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ss1)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ss2)。在产业(或地区)间能耗强度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能源由效率低的部门(或地区)流向效率较高的地区,优化能源在不同地区之间配置结构,则将带来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这时结构效应为正;反之亦然。地区内变化效应主要反映各个地区自身能源效率增长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当结构效应和内部增长效应的加总效应为正时,可以判定能源流动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换言之,如果检验变量系数为正值,这意味着能源在地区间的再配置是有效的。
市场化程度(marketing):地区市场化总指数,数据来源: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国有企业低效率是众多学者研究论证的事实,所以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对能源使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能源消费结构(es):选择能源消费结构的熵指标——反映能源使用的均衡程度,来反映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熵指标将能源消费分为了煤炭消费量、焦炭消费量、原油消费量、燃料油消费量、汽油消费量、煤油消费量、柴油消费量、天然气消费量等八种不同能源消费的数量换算成标准煤消耗量,指标值介于0与1之间,即表示能源消费系统中各种能源消费的均衡程度,其值越接近于1,就代表各种能源消费所占比重的差距越小,其值越接近于0,就代表一种或者其中几种能源的消费占据主导地位,能源消费结构越不平衡。
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分别采用进出口总额/GDP的值(xm),进口总额/GDP的值(ms),出口总额/GDP的值(xs),以及FDI占GDP比重(fdi)。如果出口商品中高耗能产品比重较高,则会降低国家整体能源效率。反之,如果进口产品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则有助于提高国家能源效率。FDI会带来技术的溢出从而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所以预计其系数为正。
三、实证结果分析及结论
根据上述内容,本文构建不同的计量模型,并选取2001-2010年30个省份2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我国经济发展深化可能拉低能源使用效率。表1中人均GDP对全要素能源效率ee的系数为负,可以解释为我国尚处于以数量换增长的时期,即经济增长的初步阶段,科学技术和相应的生产资料较为落后,生产活动以资源的大量投入的粗放式增长为主,所以经济的发展可能导致能源效率的下降。
(2)产业调整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改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会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第二产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系数为负值,且该系数通过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
(3)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能源消费熵指标越高,能源效率越高。这是由于,当前我国主要的消费能源为煤炭,其对效率的弹性值远远小于其他投入能源,因此能源消费结构越均衡,能源消费效率越高。
(4)市场化指数是影响地区能源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化指数均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将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等因素都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5)贸易开放指标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较为复杂, FDI的进入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消费效率的改善。FDI规模对我国能源效率有着显著影响,系数为正,可以证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等效应对我国能源效率提高有着积极影响。而贸易开放指标,即贸易依存度对能源效率的变化影响不显著。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都显示出了可以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正的系数,这也与一些学者得到的我国出口规模降低能源消费效率的结论不符,对此本文解释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擴大使得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成为可能,这些都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作者单位:郑州银行)
参考文献:
[1] Antweiler,W. ,Copeland,B. R. ,Taylor,M. S. ,( 2001) 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 4) ,877 -908
[2] 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经济研究[J]. 经济研究2002,9,49-56
[3] Karen Fisher-Vanden, Gary H. Jefferson , Hongmei Liu , Quan Tao. What is driving Chinas decline in energy intensity?[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4,26,77-97
[4] 许启钦,孙浦阳,陈思阳.贸易开放是否改善了能源效率:基于省区间比较优势非线性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8,21-28
[5] Hjalmarsson, L·and Veiderpass, A·, 1992,Efficiency and Ownershi Pin Swedish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J], The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 3, 7~23·
[6] Ramanathan, R·, 2005,An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ountries of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J], Energy , 30, 2831~2842·
注解:
① 篇幅所限,具体的分省市能源消费效率值未列出,可向作者获取。
② 西藏数据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