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
不去细心体察“新生事物的幼芽”,动辄以官僚主义的傲慢说“这也不可”、“那也不行”的态度,是诸多改革新事物的拦路虎和刽子手
因为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取缔余额宝!”微博的推出,引爆了公众和媒体一场关于余额宝生杀予夺的激辩。这是件好事。
记得去年9月间,我曾以“互联网金融:‘体制外’健康成长?”为题,谈过我对余额宝之类金融创新的态度。在我看来,这些小打小闹不啻是体制外的新生事物,对传统银行业的传统运行模式的一种“鲶鱼效应”而已。不但用不着“不见不怪”、“少见多怪”,恰恰相反,监管当局反倒应当以此为契机,引入竞争机制,激活一潭死水。“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尽完善也是必然的。但是,监管当局应当给它一个实验的机会,甚至是失败的机会——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时就听说,阿里金融已正式向监管部门提交了要求设立阿里网络银行的申请,相关部门也已安排听取了汇报,并开始着手研究。如今已经半年过去了,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言犹在耳,但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那头继余额宝之后,国内的互联网“大鳄”一个个也不甘人后,腾讯推出微信理财通、百度则推出百度百发等,前赴后继,争先恐后,一浪高过一浪。
批还是不批?一批就有个监管的问题,那由谁来管?怎么管?所以,我当时就说:“至于监管当局,更不能是一批了事,放松事后的有效作为。其实,小心翼翼地扶持金融创新,尽力维护互联网金融这种‘体制外’的新生事物健康成长,才是金融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我甚至举一反三,有感而发:“‘体制外’健康成长,或许正是改革创新的人间正道!”
说到这里,才是我想要强调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部门究竟应当怎样来对待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是把脑袋埋进沙子里闭目塞听呢,还是“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正视现实?是将其视为异端“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呢,还是顺势应时、与时俱进地“随其流而扬其波”?是“蚂蚁缘槐夸大国”的利令智昏呢,还是“蚍蜉撼树谈何易”的不自量力?
我想起了友人写的一本好书,书名尤其之好:《态度决定人生》。馈赠我的那一时刻,他就将刚刚发生在熟人身上的一起悲剧和我说,要是剧中的主角“能早一日读到他的书,或许也不至于此了”。当时,我也不免嘘唏,有时很多事情霄壤之别,起初似乎就是源于态度上的“一念之差”。
然而,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全面改革,毕竟不是个体的“一念之差”可以与之相较。所有有权之人特别是权重之人,更需要有一个开明、理性和有作为的态度。联想到前一阵IPO注册制改革的种种乱象,不是正好给某些异议者以半大不小的一个“口实”吗?
站在对立面,一点不加掩饰地直接反对——说起来,这还要比那些有意将好经念歪、从而视同洗澡水一起泼掉的做法,要光明磊落得多。在这一点上,我倒很赞赏钮总的敢做敢言。尽管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他的呼吁若能真正引致监管当局的积极作为,从而使得新生事物在向真理方向前进时,不致因“多迈一小步”而酿成谬误,那又该是何等的功德无量啊!
在此,我们不妨从容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5年的历史,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到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从大包干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到温州的“资本主义复辟典型”……我们是不是都要等到有某一个圣人兼强人出来说话,傻子瓜子等人才不必被抓,股票市场才得以开张?那或许正是科斯先生所肯定的“边缘革命”,但历经这么多的变故之后,我们居然还未养成改革的思维?那就不仅是弱智,差不多也够得上“逆潮流而为”的“反动”了。
中山先生有言:“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等世界潮流,过去我们曾多有不予认可但最终无可违拗的先例。城市化如此,市场化如此,民主化亦如此。我倒不是“凡新必好”的绝对论者,但新且符合规律者,必胜于前人和旧制,则是确切无疑的。“态度决定改革”,不去细心体察“新生事物的幼芽(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语)”,动辄以官僚主义的傲慢,说“这也不可”、“那也不行”的态度,是诸多改革新事物的拦路虎和刽子手。从当下的国企改革到土地改革,亦从政府改革到司法改革,皆万万不可让这种思维方式和鬼蜮伎俩横行霸道,毁我改革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