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勤俭
(乐山市委编办 四川 乐山 614000)
机构编制工作虽然不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却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把机构编制工作置于全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及“项目落地年”中心大局中,聚焦深化改革,强化规范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服务保障,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机构编制部门因工作业务的特殊性,相对来说,与市、县级机关事业单位联系较多,和基层群众直接打交道较少,所感受的多是部门(单位)和机关干部层面的思想和需求,很少体验基层群众的期望与要求,导致容易产生“官本位”意识和“权力傲慢”现象。
其实,要做好对“上”的服务工作,基础却在“下”,在生产生活第一线。从一时和表面上看我们是在为部门(单位)服务,但最终是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机构编制工作一旦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必将偏离正确的轨道,丧失服务保障能力。就拿机构编制政务信息来讲,需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提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信息。信息从何而来?是从部门(单位)基层中来、从群众中来。基层处于改革实践和发展建设的前沿,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而这些鲜活的新探索、新创造、新经验正是我们需要及时了解掌握的信息。又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来讲,监督检查是专门推动政策和决策落实的工作,“实”在哪里?绝大多数也是在基层和群众之中。基层一线是督查工作的落脚点,只有让操作层面的广大干部及群众,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把政策规定转化为实际行动。协调工作也是开展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面临着推进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艰巨任务。改革一旦进入深水区,必将触及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不论哪一层面的协调都有群体性特点,被协调对象各自背后代表着一个群体的利益。我们只有立足基层,把握原则要求,以“是否得到群众拥护和是否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标准,才能与部门(单位)求同存异、合作共行,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完成。因此,群众路线就是机构编制工作的生命线,践行群众路线,不仅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需要,更是机构编制工作拓展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作为改革的参谋者、组织者和推进者,更要主动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努力,有力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切实让广大群众在改革中受益。
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领域入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稳妥推进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推动加快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要着眼于建设法治政府,梳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列出权责清单,规范自由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政府履职在法律制度和“三定”规定的框架内运行。要紧盯简政放权这个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以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为目标,全面落实好李克强总理关于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的要求,以规范的“简”和有序的“放”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推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积极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建设,努力把乐山市打造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的市 (州)之一,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群众就业创业的热情。简政放权后,要着力推动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服务需求。要围绕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旅游综合改革及国际旅游目的地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园区发展、夹江撤县建区等重点领域改革部署,主动介入,积极研讨,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摸透,把方案做细,全力做好职能配置、编制调整等工作,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乐山市共有事业单位2900 多个,广泛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领域,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只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落在实处。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面广,涉及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群众关注,干部职工关心。就目前来看,全市事业单位清理、分类等改革工作正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主管部门认为改革将导致其利益受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有的单位习惯于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改革后的发展存在担忧和顾虑,担心改革带来不稳定而不敢改革,特别是对历史遗留、早应撤销的机构缺乏改革信心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深入推进改革,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做好思想工作。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高度,切实当好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原则要求,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在顶层设计下,摸着石头过河,确保改革达到预期目标。要带头走出头脑里的“深水区”,在“要不要改”的问题上坚定信心和自觉性,增强改革共识和胆识,做到对改革决策不怀疑、不迟疑,保持改革创新锐气。要克服怕承担风险、怕触及矛盾、怕影响自身利益的顾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自我革命,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改革热情、创造活力,推动实现事业单位改革“落一子而满盘活”的效果。要树立“人人都是改革主体、人人都是宣传主体”的观念,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对部门(单位)、社会群众提出的改革热点问题,认真做好解答,着力营造良好的改革工作氛围。要切实转变作风,采取上门交流、会议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单位加强指导,保证全市工作整体推进,按时全面完成,实现上级组织要求、部门(单位)诉求和社会群众愿望的兼顾统一。
管住管活用好机构编制,既能最大限度减轻财政负担、节约行政成本,又能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站在维护党长期执政和始终赢得群众信任拥护的高度,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创新管理。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切实增强机构编制法规意识,全面推行机构编制管理簿、管理台帐和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系统“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落实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定,对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变化情况动态监管。在做好编制微观管理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探索研究改革和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谋划、超前谋划,跟踪服务、主动服务,对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强进人用编前置审核,优先保证承担全市重大项目多、工作任务重、涉及民生的行业用编需要,有效解决控制总量与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最大效益。要积极研讨、建立健全控编减编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对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吃空饷”、混编混岗、“条条干预”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实现全市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让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