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明
(中共犍为县委 四川 犍为 6144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深化各领域改革的“路线图”,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犍为作为欠发达区县,当前既面临落实改革、转型提升的任务,又要解决发展不够、民生改善、转变作风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一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顺应大势、抢抓机遇,抓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项目落地和改善民生四个重点,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赶超跨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一个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执政能力的“党建工程”,也是一个净化干部队伍、增添发展动力的“发展工程”。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统揽,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扫除“四风”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建强组织队伍,转变作风形象,强化廉政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思想建设
扎实抓好思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要强化党的意识,增强党性修养,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要强化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加强内外宣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新风正气和发展成果,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二)建强组织队伍
围绕发现、培养、用好“好干部”,着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坚持牢记标准与把握内涵、自身努力与组织培养、组织评价和群众认可、遵从条例和实践条例四个有机统一,不断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评价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干部培养使用力度,营造人人践行“五好”标准、争当“五好”干部的浓厚氛围。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完善村 (社区)两委管理考核机制,切实建强党的基层堡垒。
(三)转变作风形象
依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能。扎实抓好学习教育和意见听取,坚持广听、敢听、真听、善听,做到虚怀若谷、头脑清醒。扎实抓好查摆问题和开展批评,实实在在、诚心诚意地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准问题症结,并以整风精神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扎实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坚持立说立行、立行立改,抓住关键,逐项整改,并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践行群众路线的常态化、长效化。
(四)强化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工作,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事项等制度。深入推进制度建廉,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权力监督约束等机制,真正以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行权。在继续保持查处案件的高压态势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典型案例警醒干部,实现查处一件、教育一线、警示一片。
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我们要主动顺应发展大势,积极融入全面深化改革浪潮,切实解决对改革的认识、落实的问题,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一)准确把握改革精神
只有在准确全面理解改革精神和改革原则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落实好上级的改革举措,才能谈得上基层改革创新和探索。要认真学习领会好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文件和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基本内涵、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坚定支持拥护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认真落实改革政策
认真执行各项改革部署,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对于上级在改革中下放的权力,要接好权、行好权、落好地。密切关注改革动向,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政策调整和工作部署变化,提前做好准备,搞好政策衔接和配套跟进,全力争取和用好改革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三)积极探索基层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当前犍为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运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来破解。对于已经明确改革方向,允许基层探索创新的领域,要坚持敢于担当、敢闯敢试,大胆解放思想,在新型城镇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进行机制和方法创新,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更多的犍为探索和犍为创造。
项目是支撑发展的基石,是解决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优的有力抓手。只有在推进项目中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生态友好、城乡统筹和互动融合,才能更好地强化产业支撑、促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一)突出优化升级发展工业
坚持面向高端发展工业,以培育集群、延伸链条、招商选资为重点,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将轻化、轻工、精细盐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通过兼并重组、技改扩能、搬迁入园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引导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关联产业和精深加工等方式,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资源转化利用水平,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充分认识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切实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变“引资”为“选资”,重点围绕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大企业和升级式产业转移,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突出持续提升发展服务业
抢抓全市打造“千亿文旅产业”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机遇,加快壮大以文旅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带动,启动百亿文旅投资工程,提升景区档次、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建设日用消费品批发、家居装饰材料、综合性物流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提升城市的区域集聚力;大力培育发展休闲养老、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尤其注重发展科技研发、销售服务等附加值比较高的服务业,提高发展效益。
(三)突出生态特色发展农业
坚持提升比较效益、发挥生态效应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围绕培育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狠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交易流通四个关键环节,加快规模扩张、品牌提升,着力打造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和中国茉莉茶之都三大具有鲜明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农业名片。坚持生态发展原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要依托第二轮退耕还林,实施残次林改造,优化林竹产业结构。
(四)突出全域均衡推进城镇化
县城、集镇承担着重要的吸纳承载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均衡协调、可持续的理念,以新城、新区、新街、新居和旧街改造“四新一改”建设为抓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成体系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中心县城要立足品位提升,以交通骨架工程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和城市生态布局,实施城区学校、医院布局调整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宜居指数,打造具有较强核心带动力和综合承载力的中心城市。中心集镇要立足集聚力提升,围绕产业支撑强、配套体系好、生态环境优、宜居宜商目标,加快打造一批旅游、工业、商贸特色集镇,吸引周边群众就近购房置业,增强带动和辐射作用。支点集镇要立足基础完善,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舒适便捷原则,提升道路、管网、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以及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面,增强支点乡镇支撑力和吸引力。乡村要立足引导适度聚居,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主体,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配套、统一公共服务方式,引导农村群众逐步改变传统散居模式,实现就地就近适度集中居住,打造既保持田园风光又能就地享受市民待遇的新型村落。
民生改善的前提在于加快发展,只有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改善民生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民生改善能为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需求动力和更加牢固的群众基础。必须以持续改善民生为统揽,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加大民生工程争取和投入力度,扩大惠民范围,增强惠民的公平公正。大力发展惠民产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五年翻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困难群众扶持救助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二)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农村中小学校改扩建和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优质师资向农村基层倾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大力引进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加快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美化,抓好生态创建工程,努力保持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自然生态环境。
(三)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建立覆盖县、乡(镇)、村 (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健全完善依法治县工作体系,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关注社情民意,加强分析研判,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提高社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