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组织结构体系的新变化*

2014-02-03 11:07:34杨志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区校园文化

杨志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组织宣传部,北京 100048)

多校区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由精英式高等教育模式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显著标志;是改革开放政策下,依照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原则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多校区大学的办学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等院校办学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市场化教育竞争的能力,有利于高等院校资源的优化,教育资源区域布局结构的改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提高。但是,无论是合并型或是拓展型的多校区大学,都面临各校区间的校园文化整合问题,以及如何构筑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体系— “一种大学精神”。只有实现了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的内聚力,形成大学精神的组织共同体,才能在多校区大学建设发展中,真正体现“一所大学、一种大学精神”的文化价值。因此,如何构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体系,就成为多校区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而现实课题。

一、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组织结构新变化

多校区大学,是与单校区大学相区别的高等院校办学格局的实体称谓,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办学实体名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校区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运营、服务社会的高等院校。

多校区大学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转变的结果。它与单校区组织结构教育体系相比较,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从单个独立校区到多个并列或从属的校区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也就是由一个独立空间的校园组织结构,转变成为由多个子系统校区校园组织结构的共同体系。二是从一元校园文化体系构成的大学校园文化,转变成为了多个校园文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的总和体系,才能系统的综合的构成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组织结构体系。换句话说,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校区文化的共同组合系统;单个校区的校园文化组织体系或活动体系,只是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校区文化,属于多校区大学中的校区文化部分。三是从单一校园的院、系、部学科校区文化,直接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层级组织,转变成为多层级的校园文化组织。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由各个校区的校园文化共同组成。各校区文化由所在院、系、部的学科专业文化组织构成。各学科院、系、部的层级管理不直接构成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而是由各校区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整合,才能成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层级组织体系。原有的单校区校园文化,直接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层级管理,转变成为了间接性的层级组织。也就是说,多校区大学体制下各院、系、部学科专业的文化色彩,构成多校区大学各分校区不同的校园文化,这种共同组合就是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级组织。四是从单校区的同质性、均等性、共享性校园文化权益,转变成为多校区非同质性、非均衡的差异性校园文化权益。由于各校区地理空间位置的不同、学科体系的不同、学生构成不同、办学层次不同、科研服务与社会服务指向或目标的不同,必然表现在校区文化建设方针政策上、校区文化服务构成的实际效果上,就会产生非同质的、非均衡的差异性校园文化权益的不平等结果,导致同一大学校名下,因校区所属不同的校园文化,其共享性权益则不同。

二、重视并大力加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组织结构体系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政策措施要有新举措。大学精神是高校建设的立校之本和发展的灵魂;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发展,既是体现大学组织发展、制度发展、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师德师风、校训学风、道德行为、精神风范等文化素质、文化精神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统合大学发展目标,推进教育教学组织体系的新变革,是实现多校区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大学精神”统合多校区大学发展目标,做好大学制度顶层规划与设计

“一所大学、一个法人代表,一种大学精神”的文化价值属性,是多校区大学发展目标的出发点与归属点。大学精神是多校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多校区大学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就是“一种大学精神”的凝聚。这既是多元组织管理体系的文化价值追求,也是共同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既是组织体系外延式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内生型组织体系发展的必然文化价值精神体现。大学精神统合教育发展目标,确立教育教学理念,决定大学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

大学精神的凝聚,首要问题就必需做好多校区大学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设计,既做好大学制度的顶层设计,这是核心关键。“一所大学、一个法人代表、一种大学精神”理念下,确立大学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顶层规划与设计。统一大学精神下的体制文化、管理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树立教育教学校训学风、师生道德行为风范等等。以制度的顶层规划与设计,构筑新型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价值精神体系,切实提高校园文化的系统性、协同性与战略性,创新校园文化价值精神,推进多校区大学发展。大学精神的价值体现,是在大学建设发展中而形成,由个别到共同、由表象到内核、由物化到精神;是在交流与合流、整合与融合、扬弃与提升的发展过程中而产生。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在市场化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保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二)适应新变化,构建“一体多元”的校园文化组织格局新体系

单一校区到多校区大学的组织格局变革,必然要求共同大学精神下的校园文化体系,在不同的校区教育教学形成不同的校园文化组织。故而,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组织体系新架构,必然呈现“多元一体”的新校园文化组织格局。我们要积极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精神凝聚中的重要作用。每一个校区的校区文化,每一个校区文化是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大学生具体校园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园地。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由数个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校区校园文化的组合,这就是“一体多元”的文化组织体系格局。每一个校区的校园文化主体,组成并发展、承载并凝聚着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使命。校区文化越发展,校区文化就越丰厚、越多彩,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就越精彩。没有这一个一个的校区文化的个性与多彩,就没有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的总体发展与总体特色,也就不可能在多校区大学的组织格局下,表现出多校区大学的组织文化独立性、独创性、先进性,所以,多元的校区文化体系,共同组合成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一体。没有多元的校区文化的根基,就没有一体的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这是一个辨证发展体。“一体多元”的校园文化组织新体系,是多校区大学的文化特征,每个校区文化组织发展,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基础,每个校区校园文化的主体,推动着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进步与成长。“一体多元”是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典型特征。

(三)以“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发展模式,构筑多校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体系

大学校园文化按照组成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的文化体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好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就要在“四位一体”的指导原则下,以系统工程的实施进程来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师生为本的原则。遵循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大厦式工程”,着力提升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品位,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风范。其次,要明确文化体系中的各种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制度文化是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和保障体系,行为文化则是实现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承载体与具体的外在表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核心文化,是学校内在的理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追求的最后目标。“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既是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总体模式,也是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的具体实施路径。把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投身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在培育和践行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中,为社会建设发展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合格人才。同时,要为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做出贡献,彰显大学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风范性,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敬,使得在校师生员工们共享文化盛宴的成果。“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国家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学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凝聚大学精神,构筑多校区大学的和谐校园文化。

(四)以数字化网络信息建设为平台,打造数字化网络信息校园文化新阵地

多校区大学的办学格局,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空间也越来越大。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数字化网络信息建设为平台,打造多校区大学或现代大学数字化网络信息校园文化阵地,也就为多校区大学发展与构筑共同大学精神,实现校园文化价值精神的同质化均等化平等化权益,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用网络信息平台,打造数字化网络信息的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体系,跨越不同区域地理位置上的校区差异,弥补时空上的距离。网络信息化的校园文化,实现“同一大学、同一法人代表、同一大学精神”。在数字化网络信息平台上,信息资源的校园文化同质化均等化平等化基础,构筑起共同大学精神的理念与共同大学校园文化价值精神。

(五)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拓宽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新路径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组织文化的亚文化体系,以文化管理不仅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大学管理的大趋势。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领域。大学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文化建设、文化氛围是大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发展、引领社会组织体系大发展。多校区大学的建设,既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也是国际高等教育事业布局与发展中的新增量。十几年来我国的多校区大学布局与发展,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虽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世界著名或国际一流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尚未形成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在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探索;需要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需要我们研究培养及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导向和凝聚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社会效应。要在加强同国内外高等院校交流的基础上,开展东西方校园文化的比较研究。大胆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充实并加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走出一条新路,开创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理论新体系。实行文化管理,重视大学精神的培养和大学文化的建设,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创新的一大趋势。我们要在不断学习、调整、充实、丰富、发展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中,发挥文化价值精神引领高等院校教育发展,促进高等院校跨越式发展,使多校区大学的教育发展不断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1]张书明,于春明.高校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沈红,沈曦.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周稽裘,等著.教育现代化: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描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区校园文化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6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