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梅 陈学明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四川 成都 6100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在全省300 多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作为更宽领域、更多渠道广泛联系群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全省动员、全体参与,所有党员干部一律把脚步踏进群众家门,走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局面。
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推动全省一起走基层、推动带着问题走基层。全省实现“两个跨越”的过程中,基层是重点和难点。“走基层”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顺应这一新的格局,把基层作为活动的重点和突破口,力争通过集中帮扶,实现基层大发展、大变化。查民意、解民情,“零”距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走基层实现了干部和群众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做到了对群众诉求了然于胸,工作有了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拓宽了党群联系与沟通的渠道,增强了党群互动的频率,与群众同行、为群众服务、引群众前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一是坚持干部到群众中去,工作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全省党员干部分期分批走访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的许多意见进入党委、政府决策。二是坚持党的政策到群众中去,和谐稳定局面从群众中来。三是坚持项目资金到群众中去,惠民方案从群众中来。列出办实事、好事的项目责任人和时间表,按照困难的急重程度来解决。四是坚持帮助服务到群众中去,成效评价从群众中来。
紧紧把握问题导向、党群干群联系两个核心,一是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二是双报到,在城市社区,开展省、市、县三级机关党组织到单位所在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双报到”活动。三是组织全省藏区6 万多名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四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重灾村开展“联村帮户”活动。
“走基层”活动是四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机关干部接地气、转作风,“零”距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在了解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建立健全“走基层”机制,全省党员干部走进基层群众,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有效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直观看到了惠在何处、深刻理解了惠从何来,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汇聚起四川攻坚破难的强大动力。
目前,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涌现出了许多新做法、新经验。他们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机制建设对于四川进一步做好“走基层”活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河北在全省上下掀起深入基层、心系基层、服务基层的热潮,探索了一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路径。一是统筹推进。制定《项目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及29 个具体实施方案,对每个项目的目标、资金管理、责任主体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在项目推进中,注重协调资金落实、集中系统培训、加强运转衔接。二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帮扶村发放村情民意调查问卷200 余万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发展规划和帮扶项目。驻村帮扶工作结束后,由参会群众进行测评。三是建立配套保障措施以确保实效。河北省委成立领导小组,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宣传、项目、督导等组,统筹协调、加强指导、推动落实。河北省活动办印发指导性文件98 个,河北省财政每年划拔专项驻村工作经费。
“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988 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所大力倡导的。去年以来,福建宁德市在全市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即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
一是强调制度建设,出台《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意见》。对各级官员在信访、现场办公、调研、政策宣传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二是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接访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推进现场办公下基层。推行“一线工作法”,县(市、区)委常委会、省市县部门单位党组(党委)每月要专题研究一次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工作举措。四是从省市县三级机关选派党员干部到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促进农村发展。五是召开福建省推广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推进会,总结了下基层、转作风、解难题、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及经验使“四下基层”制度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拓展完善。
云南省在全省干部中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一是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入户帮助工作,一年一轮换,五年全覆盖。二是领导蹲点、部门挂钩、干部结对、建卡联户的“四联户”制度。每名干部确定若干农户为民情责任户,每个干部直接联系基层群众,建立“民情联系卡”和“民情登记卡”,组织部门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四群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为基层和群众协调项目3 万多个、协调资金36 亿元,有力推动了“三农”发展。
创新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方式,让广大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机关和干部的作风。一是民主评议出新招,网络测评成为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的主渠道,这部分分值占到自治区区级参评部门评议总分的70%,更占到各市、县(市、区)参评部门评议总分的90%。二是新媒体成为反映机关和干部作风转变的窗口,“@ 微博银川”、“@ 问政银川”等政务微博成为反映银川市机关和干部作风转变的新窗口。“@ 问政银川”已办结网民关注事项12115 件,办结率达93%。三是试点“三直评”,干部群众直评乡(镇)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群众直评乡(镇)站所,村(居)民直评村(居)“两委”班子——“三直评”,把知情权、话语权、评判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交给群众。
以上地区的实践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深得人心的成功之举,对四川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以上地区的做法,也为四川进一步做好“走基层”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归结到群众利益上来,以利益为纽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改作风的深层逻辑呼唤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百姓之心为心。四川下一步开展“走基层”活动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实效的事情上抓起,要善打组合拳,综合运用宣传教育、行政、法律、市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突出市场主导性、法律权威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群众工作必须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在河北、福建、云南的实践中,选派的优秀机关干部在进驻基层之后,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只有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来宣讲政策和法律、培训技术和技能,广大基层群众才能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在工作上支持拥护、出工出力。四川“走基层”重“输血”更要重“造血”,要帮助基层找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机关和干部作风怎么样,是否为民务实清廉,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广大群众提意见、来监督、作评判。只有贴地行走、广接地气,与最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干部的思维才有灵气、决策才有底气、发展才有士气。
让群众满意,就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真正让群众切实感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形成经常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提高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四川下一步开展“走基层”活动中,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要使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满不满意成为下基层的“风向标”。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做到公开透明;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向群众公布评议结果,让群众知情。要创新工作方式,让群众参与监督与评议;要充分运用评议结果,将其作为检验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让干部在群众“口碑”中主动找差距、明方向、转作风。敢让老百姓当“主考”,以达到通过“走基层”活动在深入基层中锻炼干部队伍和转变作风的目的。
有效的制度给执政党持续不断的动力,使其政治理念落到实处;精心设计的科学制度,使党与群众保持良性互动;在有约束力的制度下,党和政府更容易被群众所感知和认同。“为民贵常”,常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杜绝“纸上下基层”和“作秀式下基层”。“四下基层”能够传承25 年,生命力就在于规范化、制度化。四川下一步开展的“走基层”活动必须树立长期抓、抓长效的思想,把好的做法、经验制度化、常态化,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建立健全制度作为一项重大事情来抓,并根据实践经验来不断完善。应该对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窗口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对于干部的考核,也应做出相应的规定,把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群众评议机制和顺畅的群众反馈机制,促使干部转变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支持基层、关注基层、政策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的工作机制。四川进一步开展“走基层”活动时要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党员干部要常怀爱民之心、常思民生之艰、常记为民之责、常修为政之德,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常做常新,努力使发展更科学、人民更满意。
[1]康振海,任文海.在服务群众中加强党的基层建设[N].光明日报,2013-10-15.
[2]李飞.发展好干群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云南省“四群教育”调查[J].求是,2013,(6).
[3]余昌淼,李宁,黄德锋.“三送”:群众工作的有效抓手[N].学习时报,2013-10-21.
[4]兰锋.省委出台意见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N].福建日报,2013-05-23.
[5]王东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可行之路[N].四川日报,2014-06-03.
[6]范清安,陈治治,付晓林.把“钥匙”放在百姓手里[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10-15.
[7]尤权.坚持“四下基层”密切联系群众[N].人民日报,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