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骏
(安庆师范学院 安徽 安庆 236401)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屹立于世界东方之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56 个民族同胞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取得了抵御外族入侵、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等一系列伟大成就,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充分尊重历史和民族传统,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内地省份对口援建少数民族地区等政策,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融合、推动边疆经济和少数民族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意义深远的巨大贡献。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全面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四个认同”的理论主张由此逐渐确立,成为我们做好民族教育、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指针。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四个认同”正是我们党以“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立足点,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民族关系的新特征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进步、民族繁荣、社会发展的基石,处于教育金字塔顶端的高等教育更是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各高校直接面对的就是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合格的专业知识,还要树立和培养正确的政治观念意识,才能够担当起建设美好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立德树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四个认同”就是这一目标在民族团结和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四个认同”既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内容,更是“红旗不变色、江山不易手”的基本保证。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重新构建之中,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直积极尝试寻找进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等“三股势力”也彼此勾结、跃跃欲试,以所谓“民族独立”、“宗教信仰”和“人权保障”等问题为借口,炮制事端、混淆视听;国内一些亡命之徒,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置百姓生命于不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暴力恐怖事件,如2008年“8·4 喀什爆炸”、2009年“7·5 乌鲁木齐打砸抢烧”、2011年“7·18 和田暴恐袭击”和“12·28 皮山县劫持人质”、2012年“2·28 达叶城恐怖袭击”、2013年“6·26 鄯善县暴恐袭击”和“10·28 北京冲撞金水桥”等,而2014年仅上半年就相继发生了“3·1 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4·30 乌鲁木齐南站爆炸”、“5·22 乌鲁木齐早市爆炸”、“6·15 和田暴力袭击”、“6·21 叶城县汽车爆炸”等数起事件,呈现高发、多发、频发的态势,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现实情形之下,“四个认同”教育非但不能放松,反而应当有效加强,要在各族大学生中构建“思想防火墙”,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了 《民族复兴》展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首次提及“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这一目标奋勇前进,共同完成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深刻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梦,就是奋斗的理想、就是前进的目标,而“中国梦”又远不止一个理想、一个目标那么简单,它既体现了当下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也反映了历代先贤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反映着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它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四个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复兴之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和正能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在新的时期里,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迅速地完成了由“精英教育”经“普及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考录取率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各民族青少年进入大学求学深造。来自祖国各地的各个民族的大学生都是民族青年中的精英分子,他们有思想、有理想,也有个性和抱负,并且各有各的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彼此之间既有交集也有分歧。如何让这些进步青年能在大学校园里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对方民族的价值观,共同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是每个高校都会面临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把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对“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心向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校园环境和文化更加和谐文明,为各民族在校大学生提供身心舒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广泛性、持久性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秉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务求取得实效。
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要将“四个认同”教育融汇到以“两课”为代表的课程中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阵地作用,借助历史阐述和现实案例分析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宗教观,认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的理念,让“四个认同”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上占得先机、拔得头筹,不给错误思想和反动思想以可趁之机。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个认同”的理论主张也是如此,它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长期的民族团结和民族教育工作中总结、凝练出来的政策纲领,也在具体的民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四个认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采用组织先进人物进校讲演、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让事实说话,让大学生们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从现实人物和生动事例中切身体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四个认同”,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言论,成为身体力行的排头兵。
在大学校园里,活跃着数以万计的学生党团组织,这一个个团支部、党支部就是一个个战斗堡垒,发挥着凝聚学生共识、集聚先进力量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分忧解难。在“四个认同”教育活动中,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忽视,要积极调动学生团员和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的民族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四个认同”理论的先进性,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同学,争当维护民族团结、拥护祖国统一的领头雁,形成“你追我赶、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生动、活泼局面,突显学生彼此之间“朋辈教育”的作用。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既是生活场所又是求学殿堂还是精神家园,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够帮助和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差异、地区差异和环境差异,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从根本上接受和践行“四个认同”。教师作为校园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其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他们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仅仅是教师,其他的教职员工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民族传统和生活习惯,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工作,在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之后还亲自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民族地区进行视察和慰问,并于今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总书记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四个认同”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2年1月14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大会做题为 《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 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民族的产生、发展、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我们要以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共识、促进民族繁荣为旨归,切实推进“四个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把解决民族问题与解决社会总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信息借助网络的渠道迅速地传播、网络则把信息的受众成倍地放大。任何一枚硬币都有它的两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体在促进民族融合、解决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出击、善于引领、敢于发声,针对广大青年学生年轻、求新、求变的阶段特点,积极利用微博、微信、飞信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工作,弘扬真善美、驳斥假丑恶,让事实说话、让信息透明,对于网上的虚假新闻和不良苗头,要及时发现、及时跟进、及时作为,不留隐患、不留死角,不给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对于网下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非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取缔,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严惩,形成“网上”问题与“网下”问题联动解决的机制。
“四个认同”教育是要在思想上、观念上引导当代各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宗教观,勇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以及“三股势力”的谬论和阴谋,说到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财富和法宝,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说到底就是要“目中有人”,要把大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个体来对待,工作要细、作风要实,不能仅仅是提要求、布任务,更要切实关心各民族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个人隐私,在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过程中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成效。总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引领,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既尊重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扩大相互之间的认同,在包容中达成共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也有利于构建文明的校园环境;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项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的重要工作,需要我们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发扬下去。
[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5-21.
[2]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1-19.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5]人民网.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 /OL].http:/ /pic.people.com.cn /n /2014 /0530 /c1016-25084060.html.
[6]青觉.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应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