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探讨*

2014-02-02 19:4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运动员英语教学大学生

刘 杰

(吉林体育学院 基础课教学研究部,吉林 长春 130022)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由于文化教育的不足,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和就业遇到了重重困难。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先后于2010年3月和2012年7月下发了两个文件强调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是,当前作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却一直止步不前,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依旧低下 (个别运动员除外),根本达不到相应的基本要求 (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影响了运动员大学生继续学习及科学训练,也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亟待改善与提高。

一、运动员大学生的基本涵义及特点

运动员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不同的学者曾对其进行过论述。其中陈玉霞[1]认为:运动员大学生是指在运动员或者退役运动员中特招进大学而成为大学运动队之成员的大学生。但是纵观全国的运动员大学生,不乏有已经停止训练的,或者在校外的某级、某类项目运动队中训练的。因此,本人认为将陈玉霞的概念加以宽泛,即运动员大学生是指“在运动员或者退役运动员中特招进大学的学生”,会稍显准确。

运动员大学生不同于普通的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先是运动员,之后是大学生,也就是说他们先在体校和各级、各类项目运动队中以训练为主度过了中小学、甚至是大学时光,然后据个人特长和需求被特招进某一所大学。他们身体强健、性格开朗、聪明伶俐,思维活跃,反应机敏,活泼好动,成就动机水平高于普通院校大学生,渴望见到成绩。而他们文化基础欠缺,英语水平相对更低,且参差不齐。并且对于文化课学习,尤其对英语学习,他们没有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方法和学习好的信心,多数运动员大学生会暗示自己“永远都学不好英语”。在大学里,由于集训、比赛,他们也无法保证时间完成学习任务[2]。显然,运动员大学生群体有着诸多不利于英语学习的特点。

二、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它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不难看出英语教育对运动员大学生的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运动员大学生只有精通英语,才能在国际体育比赛、国际体育科学大会和体育文献的阅读中游刃有余,促进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在日常的生活中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历史、生活习俗等,提高其素综合素质,拓宽社会可容性,以便于退役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

三、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运动员文化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表现为经过两年的学习,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很低。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运动员大学生英语基础差,欠缺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大学英语学习对基础知识系统性的要求相当高。很多运动员大学生为了国家的体育事业,过去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运动训练上,导致他们文化知识欠缺,英语基础较差。并且他们的英语学习品质存在“三个不”的问题:一是“不爱学”,即没有端正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二是“不会学”,即不知晓学习的环节、秩序、方法,不会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三是“不能学”,即没有持久的注意力,没有自信心、意志力、自制力和相关的知识储备。可见,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2.各级部门对运动员大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英语的重要性虽然早已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共识,但是由于运动员大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投入往往与成果不成正比,有些管理部门、高校和教练只顾为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奖牌欢呼,只考虑运动员大学生为他们带来的名人效应和他们的教育管理成本,对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却漠然视之,投入不足;而任课教师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结果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对运动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不足暴露了相关部门及领导“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及在我国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中的短视。

3.教材难度大,缺乏专业特色。教材是形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针对运动员的教材,而所使用的通用教材相对于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而言,难度过大,割裂了他们英语知识的连续性,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这种教材缺少体育专业特色[3],也缺少专门为运动员大学生而设计的教学软件,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难以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积极自我建构。

4.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环境有待改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十分重要,只有处在身心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地各项活动。而当前高校却不能为运动员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这样的环境,表现出三方面问题:第一,英语教学场地仍然限制在教室内,让喜动不喜静的运动员大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将近两个小时,实在勉为其难,也不符合运动员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特点和学习特点;第二,大班授课或与其他专业混班上课必然引发由于基础、兴趣的不同而发生“不爱吃”、 “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教师也难以开展个性化教学;第三,英语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课程安排时间不尽科学。比如经常有集训和比赛占用运动员学习时间,或者是大学英语课被安排在技术课或者训练之后,学生坐在教室里又累又困,经常打瞌睡,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方式有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方式体现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校英语教师观念落后,在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只重视对学生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不能充分发挥其“学”的主体性,教学效果不佳;在成绩评定时仍然采用期末考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方式,不能客观的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过程。

四、对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的目标,就必须把运动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为保证他们的英语教学有效进行,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教师(教练)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改变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增加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运动员大学生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各级部门和领导都要重视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从政策、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支持教师编写适合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教材;还要保证运动员大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并将学生以小班进行分级教学[3],购置充足的教学设施;灵活安排教学场地,根据教学要求,允许把教学场地设在运动场上或训练馆内,尽可能地为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方便。

2.英语教师要广泛学习,更新观念。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语言习得规律,及时了解相关学科发展的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第二,摈弃对运动员大学生的偏见,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专业特点和英语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研究编写适应其特点课程方案、评价体系及教材等,寻找适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英语教育的实效性;第三,积极参与体育专业方面的培训,对各种体育项目有宏观上的把握,了解运动训练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第四,通过学习,掌握帮助运动员大学生增强英语学习信心的策略。

3.改编教材,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英语教材是这些信息中的主要语言输入源。为了适合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教师要根据“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理论和“最近发展区”[4]理论,选编难度适宜的教材,并注意增加语言的实践性和体育相关性,并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加工、取舍、补充教材之外的信息,完善教学内容。

4.适当调整教学形式。鉴于运动员大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不喜欢久坐,训练比赛多,室内教学容易困倦、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大学英语课一成不变地在教室内进行的传统,根据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形式、教学场地,采用教室内理论课与教室外实践课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室内安排理论性较强、讲解需求比例相对较高的知识内容,如语法的讲解;在教室外或训练场上 (训练馆内),进行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学习,如比赛用语的学习与操练。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率。

5.积极改革教学模式。社会建构主义 (Social 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在具体的情景中与他人交往时自己建构的,它启示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的认知与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社会互动对学生主体成长的重要意义[5]。因此,教师针对运动员大学生的特点,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要以运动员大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自我构建。并且,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输入尽量真实的语言、创设更贴近运动员生活的情境[6],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诱因。

6.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较多的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和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并适当渗透竞争机制。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预设一定的问题,将学生分为每组四至六人的若干小组,注意不同基础学生的相互搭配,依据问题解决的圆满程度给予各个小组不同的分数,并给予最高分数组成员一定的学习成绩加分[7]。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吸引学生参与,还可以解决运动员大学生因为英语基础比较差,单靠期末考试成绩很难及格的难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交际教学法组织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室外实践教学中设计模拟国际赛事的活动,规定在活动中每个裁判与运动员都要用英语交流,模拟比赛现场,增加运动员大学生之间、运动员与教练 (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8],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构建。

7.改变成绩考核方式。考虑到运动员大学生的基础原因,教师要改变原来以期末考试卷面分数为依据,一考定终身的成绩评定方式,采用动态的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能力为主、考试为辅。比如,除了期末考试的成绩,还要考核他们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课堂内外参与英语活动的情况[8],以便提高运动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英语综合能力。

当今社会,国际体育交往频繁,对运动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要解决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水平“居低不上”的难题,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相关部门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运动员大学生英语教学;教师也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花大力气为曾经和正在为我国体育事业贡献青春的运动员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从而实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陈玉霞.大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大学生辨析 [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5):114-117.

[2]谢菲.体教结合视角下,对高水平运动员在线学习英语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1,(3);110-111.

[3]刘杰.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对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81-184.

[4]乔伊斯 (美).教学模式 (荆建华等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0.

[5]刘学惠.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导读 [J].[C]M.Williams&R.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4-15.

[6]朱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运动员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一项运动员英语学习行为调查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6,28(3):109-103.

[7]邓燕林.“竞赛式”教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与教育,2008,(1):71-72.

[8]林瑞榕,葛华.优秀运动员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2,(2):60-61.

猜你喜欢
运动员英语教学大学生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