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屡遭伤害的社会透视——来自国内知名学者的言论

2014-02-02 14:29周晓燕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权益学者权利

主持人 周晓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主编):近期,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我国青少年到底应该由谁来保护? 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还是法律? 我们是否真正有专门的机构保护未成年人? 如果有此类的机构,那么是哪里出了问题? 据悉,团中央权益部承担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作为一级群众组织,它能否完全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 这值得我们思考。为此,作为全国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学术前沿平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特邀国内知名学者,通过对近期未成年人屡遭侵害现象的解读,从立法、福利、社会风险、权益保障、教育等多个视角、多种学科,对未成年人屡遭侵害深入地剖析,期待政府、国家把未成年人保护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全社会努力搭建一个未成年人保护的公共平台。

目前,我国14 岁以下的儿童超过2.2 亿,他们能否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不仅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也事关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将未成年人置于多重保护之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经济、社会转型、家长和相关机构监护防范意识不强、管理预防措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孩子的权利历来受到漠视,家长对孩子只是进行简单的管理,动辄对孩子施以暴力,甚至威胁其生命。特别是自2013 年以来,校园性侵、幼儿园虐童、父母虐童等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事件屡被曝光。非法侵害不仅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伤害,还会对其家庭及今后的人生造成影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亟待反思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这组稿件中,学者们通过调查,分析了近年未成年人受侵害的现状和特征,呼吁社会广泛关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文章从转型社会出发,分析了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少年儿童伤害问题;从教育主体、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性教育”的滞后与匮乏等方面,探讨了未成年人屡遭侵害的问题。均等的、专业化的、充分的福利服务是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的重要保障,在儿童社会福利体系中处于较高层次。因此,全面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建立预防儿童虐待的综合机制,尽快制定预防少年儿童虐待的专门法律,将虐待儿童行为规定为法律的高压线,从实体性权利保障、程序性权利保障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机制。期望以这次研究为契机,引发学界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更多的讨论,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提升政府的职能管理能力,更好地介入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促进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建设,为社会、司法、教育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社会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坚强后盾。

猜你喜欢
权益学者权利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保”权益 “解”民忧
我们的权利
漫话权益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学者介绍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