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赵 媛 张 鹏
宁成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简单的观察、操作可以让原本枯燥沉闷的物理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学生的奇思妙想更能在实验室内慢慢萌芽生长。在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大环境下,很多一线物理教师都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组织课堂实验提升教学效果。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以下简称“北京三十五中”)就有着一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物理教师队伍,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而学校的物理教研组组长宁成就是这支优秀队伍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有着33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宁成老师清楚地知道“做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他说:“在很多的物理课堂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教师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吐沫横飞’,而学生在讲台下则是‘蔫头耷脑’‘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师生双方都会感觉‘筋疲力尽’,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理想。相反,如果教师将枯燥的定律和抽象的公式转化成实验在课堂中演示,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让课堂学习的效率成倍提高。”
为了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做到开足、开齐实验课。与此同时,为保证实验教学效果,还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实验过程,更可以亲手创造出实验结果,并留下深刻印象。
在课堂实验教学以外,学校还积极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共建,让科学家们为学生上课。学生在聆听科学家教诲的同时,还可以跟随科学家到中科院观察、体验一些在学校无法开展的科学实验,拓宽视野,更深刻地感知物理学科的奥秘与魅力。除此之外,学校还鼓励学生组建科学探究实验小组,利用每周二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趣味实验。在宁成老师的记忆中,一次制作收音机的创造性实验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学生拼命“搜刮”脑海中的物理知识加以应用,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主动翻看课本寻找答案,虽然制作过程非常艰难,但孩子们还是在如愿以偿制作成功后露出了自豪、满足的笑容。学生就这样在不同的实验空间,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
北京三十五中高中部地处北京市西城区商业核心地带,学校总体占地面积偏小,实验环境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学校现有物理实验室2间、仪器准备室1间,虽然空间面积不大但设施设备齐全,完全可以满足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需求。
2014年9月,北京三十五中将根据西城区总体规划迁至新址。届时,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将全面升级,物理实验环境也会大大改善。在新建校区,共建有4间物理实验室和3间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探究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全体物理教师都参与了实验室的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区内教研活动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综合多方意见制定出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按照物理研究的不同方向进行划分,其中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实验室。为保证学生实验能安全、科学地进行,学校对每间实验室都进行了特别设计。
区别于传统的光学实验室,采用“拉板”代替窗帘遮蔽,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异色光。“拉板”材料的透光性更差、密封性更强,因此可以有效保证实验不受干扰。在力学实验室,打破了实验台横向排列、正对教师展示台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气垫导轨”工作台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座椅排列方式,学生可以围绕“气垫导轨”工作台开展力学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将工作台固定在实验室中央更可以省去搬运设备的麻烦。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每间实验室都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将方便师生进行精确地数据记录和分析,让实验课程更加科学、高效。除此以外,学校在每个学生实验台的设计上也下足了工夫,桌面采用6厘米厚的实木板材制成,保证桌面在无特殊重压的情况下不变形,避免干扰真实实验数据的形成。桌体由钢架支撑,最大程度地保持平稳;桌脚铸入实验室地面,避免实验台因撞击而晃动、挪位,全方位保障学生实验安全。
物理实验室不光拥有人性化的固定设施,还有种类繁多的实验仪器。北京三十五中同很多西城区中学一样,在实验设备采购方面掌握着一定的自主权,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向校方提出实验设备购置申请,审批通过后便可进入学校自主采买程序。
除了学校自主采买外,一些实验设备生产厂商也会主动“上门”推荐产品。这时,宁成老师就会带领物理教研组教师细致地询问和观察,如该产品能满足学校物理教学需求,手续又符合相关规定就可以直接订货。宁成老师认为这样的设备采购方法有利有弊,学校与厂家的“单点对接”虽然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产品特色,但却缺乏“货比三家”的科学严谨。学校更渴望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帮助他们搭建起实验设备的对比平台,同时了解多家厂商推出的同类商品,在横向对比的基础上择优配备。
学校采购的实验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对于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来说自制教具则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宁成老师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动手制作实验教具的人,但因为长期“奋战”在高三物理教学的岗位上,所以很难再抽出时间进行教具创制。他也非常支持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有所发展。最近,学校的一位年轻教师就自制了一个磁场受力大小测试装置(如图1、图2所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磁感应强度》章节的教学内容。该教师将教材中提到的定性演示实验改进成了定量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记录、分析、总结实验数据,得出与教材定义相同的结论。经巧妙设计,该装置较好地规避了直导线因通电产生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力变化,从而导致直导线在磁场中位置不固定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磁场力的测量问题,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测量误差。自制教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督促他们在专业知识上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
图1 教师自制的磁场受力大小测试装置(正面)
图2 磁场受力大小测试装置(侧面)
北京三十五中的实验教师还通过阅读专业期刊、撰写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丰满”自己。宁成老师常鼓励实验教师参与一线教学,时刻紧贴课堂教学实际,借助实验和教学两个岗位的相互促进实现个人综合发展。为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主导成立了“宁成特级教师工作室”,汇集多名学校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给予年轻教师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积极创造实验机会、全面提升实验环境、用心采制实验设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北京三十五中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秘诀”。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教育真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自动手发现规律,牢固掌握学科知识。归根结底,就是要保护孩子弥足珍贵的创造力。所以,动手实验才是宁成老师心中最终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