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瑞重
《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广阔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与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而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丰富拓宽了学生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
多媒体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结合的显著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教师利用它可以拓宽学生感知音乐的渠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加大课堂容量,增强师生互动。巧妙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画面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意图,创设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歌曲《我的祖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中的插曲,由于年代较久远,学生对故事内容不了解,所以不感兴趣。鉴于此,笔者用一段富有激情的导入语和令人震撼的影片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将把大家带到60多年前。在那个年代,发生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出示两张战争时代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就是战争中的场景。(语气沉重,抑扬顿挫)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忍饥挨饿,抛洒热血,牺牲生命,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的自由,他们坚守上甘岭24天,最终迎来了艰难的胜利。在坑道里,战士们企盼和平,想念祖国,思念家乡,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唱起了歌曲《我的祖国》。(出示电影《上甘岭》中演唱歌曲的视频)
播放完视频,教师问学生的感受是什么?
生1:感受到战士们在战争中的勇敢与坚强。
生2:感受到志愿军们为了朝鲜人民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
生3:感受到战士们想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景。
这段视频给了学生更多的震撼与感动,使他们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奠定了基础。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的确,在欣赏旋律时,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旋律的走势,会使他们记忆更深刻。
在分析乐曲旋律走向的形态时,为了使学生能直观清晰地了解每个音符的走势,笔者将旋律制作成动画,音乐播放哪个音符,在五线谱上就出示哪个音符。这样旋律走向的形态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能概括出是“波浪形” (如图1所示)。
图1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经说过:“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这部久经传唱的经典音乐作品,笔者播放歌曲原唱郭兰英演唱的视频资料,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有的学生边看边唱,有的学生边唱边学郭兰英的演唱手势,反映出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不感兴趣转化为欣然接受。不难看出,多媒体为学生创造出多彩的画面和绚丽的场景,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盲目依赖,则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习新理念,摆正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精彩。
(郑瑞重,本科,一级教师,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