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年仅29岁的抗日先烈罗福星

2014-02-01 10:01刘建林
台声 2014年9期
关键词:福星志士苗栗县

台湾年仅29岁的抗日先烈罗福星

刘建林

青年作家,供职于光明日报社。善于描写细腻真挚的感情,喜欢用小人物演绎历史的变迁。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篦子道》、《徐淮记》等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也是值得尊重、敬佩的。然而,有的生命却如初夏的荷花,未等尽情绽放,便被无情的风雨摧毁,幽然失去。在台湾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轻人,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与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为此,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914。那一年,他仅仅29岁,灿烂如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了。台湾人民却没有忘记他,将他的名字深深地雕刻在了流淌着的历史丰碑上。他就是台湾领导反日的辛亥志士罗福星。

“荒草没残垣,时有荧火燃。”短暂的生命,犹如千年古槐,散发着不灭的希望,使得台湾人民无比的敬仰、崇拜。难怪在1953年,台湾当局领导人蒋中正为他不但颁发了褒扬令,还在苗栗县建成了昭忠塔。他写下了不少鼓舞人民的战斗篇章:《自叙》、《日记》、《杂录诗篇》、《宣告文》、《致闽都督报告》、《军人手法》等。他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豪迈壮志,表达矢志报国的决心,“虽粉身碎骨,而意志仍不屈”。他化装成商人、学者、侨民、军警等,在日本军警眼皮之下活动,致力于“救出台民于虎口”。站在昭忠塔前,好像依然能听到穿越时空铿锵有力的口号:“驱逐日人,恢复台湾。”

生命的长或短,不能代表生命的精彩与厚重。读罗福星的故事,依然能从中领略到一个年轻志士的豪迈情怀。那一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他胸怀救国之志,奉孙中山之命,来到台湾成立同盟会支部,筹备抗日起事,在今台北市大同区境内进行地下抗日运动,以华民会、同盟会、三点会及革命会等集会争取、招募更多的抗日同志,主张以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统治,结束台湾遭受异族统治的命运。革命的道路布满荆棘,充满危险。1913年12月29日,罗福星未能逃过劫难,在淡水被捕,他大义凛然,誓死不屈。1914年3月3日,年仅29岁的他被绞死。在争取台湾人民脱离异族统治命运的征程中,浸染了他的鲜血。他为革命献身,除却惋惜,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凝结在年轻生命中的力量。那种力量澎湃激昂,犹如大海的初潮。1986年,在罗福星志士诞辰一百周年时,台北市民众集会举行隆重纪念活动,邮政部门发行“罗福星纪念邮票”400万枚,台北市和苗栗县等地竖立“罗福星铜像”供后人瞻仰。这一切,都如他在狱中所写“不死于家,永为子孙纪念;而死于台湾,永为台民纪念耳”的诗句。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一腔热血,感受到一颗年轻热烈的爱“台”之心。

他的生命之花在凋谢的那一刻,凝结了生命中最灿烂的光辉,至今仍然灼灼耀人。“大湖英烈”,名不虚传!■

猜你喜欢
福星志士苗栗县
西江月·百年华诞颂
两个少年两匹马
两个少年两匹马
脊梁
任重道远
寸铁/卖国志士所见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