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

2014-11-29 14:17:02陈斌华
台声 2014年9期
关键词:同胞胜利纪念

陈斌华

7月以来,海峡两岸都进入抗日战争“纪念时间”。或许是出于对日舆论斗争需要,大陆方面7月7日高规格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8月15日前后,大陆媒体纷纷推出纪念抗战胜利专题报道;9月3日,大陆方面还将盛大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而在海峡对岸,台湾当局也很重视,马英九先生7月7日出席了由台北市政府主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开幕记者会,并宣布明年台湾方面将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同仇敌忾,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赴国难,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也从此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对于这段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壮丽史诗,全体中华儿女都极为自豪与珍视。可惜随着抗战胜利不久国共内战的爆发,以及随后两岸长期隔绝,两岸之间出现“一段历史,各自表述”。大陆方面长期只宣传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的作用,近年来才开始逐渐肯定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的作用和巨大牺牲,《中国远征军》等讲述国民革命军抗战历史的影视剧得以公开播出。台湾方面,国民党也不遑多让,长期绝口不提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八路军参谋长左权这样牺牲时国民政府予以褒扬的高级将领未能入祀圆山忠烈祠,甚至连国民党内的李宗仁、薛岳、傅作义、卫立煌等抗日名将,因为后来都走上“反蒋”“投共”的道路,在“党国历史”中也鲜少提及。

2005年4月后,国共两党“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现已形成“一日生活圈”,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项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蓬勃发展。但毋庸讳言,两岸在抗战史观上仍有巨大的差距,两岸同胞建构共同历史记忆仍有长路要走。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学者克罗齐于1917年提出了这个著名的命题。他说:“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1947年,朱光潜先生在探究克罗齐的史学思想时,曾对这一命题做了阐发:“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实底思索,打动现实底兴趣,和现实底心灵生活打成一片。”

对照两岸的现实,这些话当能振聋发聩。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铭记历史、告慰先烈,也才能结束过去,走向未来。两岸同胞若能在民族历史上达致共同认知,并从中汲取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和智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就会走得更加平顺,最终走向融合与统一。

明年就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由衷期望两岸双方能抛弃成见,在抗战史的研究、认识与教育上能相向而行,取得更大的合作成果,毕竟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猜你喜欢
同胞胜利纪念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环球慈善(2023年6期)2023-12-17 16:39:20
两岸同胞一家亲
纪念九一八
环球时报(2022-09-19)2022-09-19 17:22:10
特别的纪念
环球时报(2022-05-27)2022-05-27 15:21:32
坚持就是胜利
环球时报(2022-04-02)2022-04-02 17:16:43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伙伴(2019年9期)2019-10-21 11:30:18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11-25 10:35:17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华人时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4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