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晖,吴丁丁,杨文利,刘佳丽,程 洪
(南昌工程学院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330099)
(责任编辑 赵文礼)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及行业协(学)会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开始实施。“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1]。“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培养目标的制定决定了教育形式、方法、内容以及过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纲领。因此,科学准确地确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是该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本研究结合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卓越计划”申报与实践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形成过程为例,撰文与同行交流,以便使该专业的“卓越计划”教育趋于完善。
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卓越计划”启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针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国家通用标准有11 条,即:①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②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③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④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⑤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的能力;⑥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⑦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⑧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⑨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⑩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⑪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3]。
教育部对“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制定的11 条标准中,除明确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为胜任现场从事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与维护[3]外,还要求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必须具备基本素质、现代工程意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意识、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这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主要纲领。
“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明确了对本科层次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上[3],所以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要参照行业标准,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要能体现出行业对“卓越计划”本科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工程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同时,由于我国实施“卓越计划”各本科院校在学校定位、办学层次、服务区域及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以通用标准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企业、凝练特色”为前提,与本校的定位、办学特色、服务面向与行业标准等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本校实施“卓越计划”本科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在定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发挥本校的地域和学科优势,要邀请当地行业及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出工程一线对毕业生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共同商讨,凝练特色,使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适应当地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进一步讨论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制定过程。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育人为先、应用为本、学研用互动、水涵润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围绕“水”字做文章、在“应用型”上下功夫的办学思路,形成了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办学之路。2011年9月,南昌工程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包括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3 个专业[4]。
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始建于1980年,于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和江西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原有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随着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教育“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获批,原有的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要,2011年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联合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利厅等单位,通过行业考察、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以教育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为纲领,共同制定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如下。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及健康的身心。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和道德素质,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爱国情怀、远大理想、团队精神、守信办事,具有良好的心理及身体素质,具备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与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等文化素质,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明确工程师的角色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工程师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从事工程建设工作所必备的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工程经济管理知识、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生态、土壤、水利、气象、林业、农业等)专业交叉知识,能扎实地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获得水土保持工程师基本训练。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水土保持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规范和相应的行业政策、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具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水土保持行业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自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在工程实践中探寻知识及选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水土保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过社会背景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或解决实际工程(水土保持规划、监测、方案编制等)问题的系统化训练。使学生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工作中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要求具备丰富的水土保持项目管理与商谈技巧,具有良好的组织及协调、解决冲突的能力;团队协作包括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进行技术分工和协作的能力,善于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战斗力;交流与沟通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善于口头表达,能够组织报告会和水土保持相关技术会议进行交流,具备融入社会和团体、能参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写和进行监测、评估、验收及管理的能力,具有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
危机处理及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要求,是新形势下对“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提出的特殊要求,因此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包括应对生活、社会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危机等的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包括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参加国际水土保持合作项目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综上所述,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水土保持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和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与行政执法、水土流失监测与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1]教育部.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www.gmw.cn/content/2010-06/23/content_1159486.htm.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简介[EB/OL].http://www.nit.edu.cn/znews.jsp? urltype = 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