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蓉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广元 628001
小儿肠道套叠的临床分析
张丽蓉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广元 628001
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套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小儿肠道套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小儿肠道套叠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是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主要发生于18个月以内的小儿,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导致幼儿肠换死、穿孔发生,严重的甚至引起腹膜炎症,从而引起患儿发生中毒性休克以及死亡[1]。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60名小儿肠道套叠患者,其中有45名为男孩,15名为女孩,最大年龄为3岁,最小年龄为1个月,平均年龄(7.22±2.24)个月,其中有5例小于3个月,42例在3~10个月,10例为11个月~2年,3例超过2年。
1.2 临床表现
患儿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或者发热,健康的幼儿突然哭闹不安并持续不停,面色苍白并出现比较痛苦的样子,部分患儿的表情以及神情比较淡漠萎靡,为患儿喂奶时患儿拒绝吮奶,进食后反复呕吐,开始的吐出物为奶水,慢慢的吐出物为含绿色胆汁或者臭味的粪水或带臭味的,发病五小时后可能出现便血,对患儿进行腹部检查可摸到香肠样块肿胀物,少数患儿出现休克。
1.3 治疗方法
患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对于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不具特异性的则通过粪检、血常规、X线、B超等进行确诊;如果超声检查显示有“靶环征”、“同心圆征”、“伪肾影”等则可判定为小儿肠道套叠[2]。患儿确诊后根据发病时间进行治疗,患儿患病在两天以内确诊则通过空气灌肠肠复位治疗;对于患病在3~4天确诊的患儿则通过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需通过解除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方法改善一般情况,待水、电解质紊乱得到调节后采用腹腔开放式手法复位治疗,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引起肠管撕裂;对于确诊时间超过四天及出现了肠坏死情况的患儿则实施肠切除治疗。
本组患儿主要为男孩,发病时间主要为出生后4~8个月,有19名患儿在发病后两天内确诊并积极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15例患儿均治疗成功;有25名患儿在发病后3~4天内确诊并通过腹腔手术治疗,29例均抢救成功;另外12名患儿超过4天确诊并通过肠切除治疗,其中有1例死亡。其余患儿均手术成功。
肠道套叠主要由一段肠管套入与之临近的肠腔内,导致肠内物质流通出现障碍,该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3]。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大多数临床研究者认为该病与婴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局部解剖因素、饮食的改变和辅食有刺激、电解质紊乱、肠道病毒感染、遗传等有一定的关系。该病主要发生于男孩,与本文相符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主要哭闹、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等,部分患儿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在诊段过程中需要详细鉴别并依靠辅助检查。而在治疗上要根据患儿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选择,首选方法是空气灌肠,这种方式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发生感染,另外要保持动作轻柔,防止引起穿孔[4];同时,如果病情严重则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有肠坏死情况还需要通过肠切除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除1例患儿由于送至医院太晚而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获得成功治疗,由此表明,小儿肠道套叠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确诊时间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及早的确诊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苏平,何宋兵,汪良.Peutz-Jeghers综合征伴小肠套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01):28-29.
[2]庞国富,何深流,林正友.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46-47.
[3]周永兴,张建文,杨文斌,等.成年人肠套叠诊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30.
[4]龙雪峰,李强辉,陈小勋,等.小儿肠套叠364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3):331.
R574.3
B
1674-9316(2014)06-005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6.029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间收治的60名小儿肠道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儿主要为男孩,发病时间主要为出生后4 ~ 8个月,有19名患儿在发病后两天内确诊并积极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15例患儿均治疗成功;有25名患儿在发病后3 ~ 4天内确诊并通过腹腔手术治疗,29例均抢救成功;另外12名患儿超过四天确诊并通过肠切除治疗,其中有1例死亡。其余患儿均手术成功。
结论小儿肠道套叠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确诊时间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及早的确诊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