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研究*

2014-01-30 09:38:33张翠萍程乐森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通识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张翠萍,程乐森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zhangcuipingk@sohu.com)

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研究*

张翠萍,程乐森**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zhangcuipingk@sohu.com)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人文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应设立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机构、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对策建议。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相对于专业教育的实用性而言,通识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根本目的,注重培养情操优美、知识广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在医务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日渐低下、人文职业能力普遍缺失的今天,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显得尤为紧迫。

1 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1.1 培养医学生健康人格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

衡量一个人成才的标准不在于看他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具有多强的能力,而在于看他是否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1]医学院校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社会阅历浅,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等原因,在面对残酷的竞争和遭遇挫折的时候容易焦虑、迷茫和不知所措,严重的时候会产生萎靡不振、悲观厌世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通识教育重视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通过人文通识教育,能够使医学生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提高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入的体悟,从而保持乐观、自信、豁达的品性和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所以,要使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离不开对医学生的人文通识教育。

1.2 当前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制定面向21世纪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时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并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放在整个标准体系的首位,作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2]“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提出,为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强化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为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要“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而伦理和职业道德等是通过单纯的专业教育学不到的,只有通过通识教育才可以真正掌握。所以,为适应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

1.3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

医生诊治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既具有生理特征又具有心理特征的复杂个体。所以,在对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更需要医生高尚的医德。所以,加强医学生人文通识教育以唤起医学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新世纪医学教育的主旋律。[3]通过人文通识教育,培养医学生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使未来的医生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在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生职业精神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加强医学生的人文通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2 医学院校开展人文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创新能力低,人文关怀缺失,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片面追求专业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通识教育,医学院校也开始逐步开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但医学人文通识教育薄弱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4]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表现出弱化的倾向。实践证明,我国很多医学院校人文通识教育还停留在表层上,种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文通识教育理念缺乏,人文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

调查显示,通识教育课的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从90年代中的四分之一左右增加到现在的三分之一以上,[5]但人文通识课程的数量占总课程量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美国、德国人文课程所占比例高达20%~25%,英国、日本也占到了10%~15%,而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通识课程的学时数才占到大约总学时的8%,[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另外,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者和高校教师都是专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普遍缺乏通识教育理念,所以设置的人文通识课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很多课程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各通识课程之间的比例也不尽合理,除外语、计算机、体育、思政类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外,其余的课程不但比例低,而且杂乱,[7]缺乏统一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和整合,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统筹规划通识课程,致使通识课程缺乏内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2 人文通识教育未能嵌入医学专业教育,学生重视度不够

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统筹规划,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导致人文通识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另外,许多医学院校中承担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医学知识储备量不大,对临床实践没有任何体验,因而不能将人文通识教育整合到医学专业教育中;而专业教师在医学专业教育中“重专业、轻人文”的理念一直在从中作祟,使得专业教师教学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就很难在医学专业教育中渗透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通识教育不能嵌入医学专业教育,使得医学生看不到人文通识课程与医学专业之间的关系,也无法理解人文通识课程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不能理解医学人文通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对医学人文通识课程的学习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人文通识教育方法单一,实践环节偏弱

专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人文科学素养水平低,缺乏对通识教育精神的领悟及融会贯通的教学意识与能力,所以,现行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不加反思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大部分实行大班授课的方式,教师主要来自于文科院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生疏,缺乏课堂之外实践环节的交流,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很难传递给学生。医学院校与综合院校相比,还缺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讲座等能够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共鸣的课外实践环节,这些都导致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 医学院校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设立专门的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机构

由于高校管理者对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尚未达成共识,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尚未设立通识教育组织管理机构。通识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与课程规划相匹配的行政资源、人事组织、财力保障等未能得到统筹安排,[8]课程质量难以保障。为此,我们可借鉴世界上诸多综合性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成立“通识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为教师进行通识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9]通识教育委员会要对全校的通识教育承担责任。委员会要负责通识教育顶层设计,确立通识教育目标,加强对通识课程的科学规范和管理,深入研究并整体规划通识课程体系,制定通识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并负责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学习,负责对通识课程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引导教师们重视通识课程教学。

3.2 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通识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应遵循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互补的原则,[9]为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目标,有必要打造一个以医学伦理学为主导的,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优质课程群。[10]同时可开设医学人文辅修课程,并将人文课程整合到医疗实践当中去,实现人文核心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等有机结合的多样化人文课程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社团活动、主题讲座等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和启迪学生思维的巨大作用,从而对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医学院校要通过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主题讲座、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来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他们在课堂和实验室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教师讲授所难以培养出的兴趣和对人文科学及科学精神的追求。

3.3 加强医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首先要提高医学院校通识课教师的素养。这里的教师素养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而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能在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发挥正式课程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素养,医学院校必须重视通识课教师的培养,持续开展教师培训,定期开展通识教育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教师对通识教育的合理理解。另外还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访学机会,通过设立通识教育教学奖项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而教师本人也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有清醒的认识,要下工夫通过各种机会来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既要在本学科内有所建树,还要广泛涉猎各种人文知识,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使自己首先成为通识型人才,这样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医生。

3.4 采取灵活多样的医学人文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医学人文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医学院校应加强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培养,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改变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知识化和灌输化的思维,[8]将课堂理论讲授、案例及问题讨论、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该改革现行的考核方法,在考核中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即除了考试成绩外,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情况、课外实践情况以及专业论文写作情况等都计入到学生的成绩中,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

[1] 杜红燕.人文素质教育维度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31-34.

[2] 蒙成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8-59.

[3] 王恬.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13,(1):71-72.

[4] 韦勤,柏茗.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再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5):70 -71.

[5] 舒劲松,梁忠,郑启玮.医学院校开展通识教育之研究概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9-20.

[6] 曾锦标,潘梅芳.关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23(7):102-104.

[7] 陈敏生,潘梅芳.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2,(2):52-56.

[8] 张会杰.问题及改进: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引领与制度回应[J].江苏高教,2012,(6):82-84.

[9] 符丽芳.试论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92 -393.

[10] 李恩昌,程乐森,王庆淼.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14-417.

〔修回日期 2014-02-24〕

〔编 辑 商 丹〕

Strengthening M edical Humanistic General Education in M 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Cui-ping,CHENG Le-se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E-mail:zhangcuipingk@sohu.com)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which includes the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It point out the present status of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humaniti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which based on the current China's higher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urgency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humanities.Itmain including:the lack of humanistic concept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human general curriculum is not reasonable;the human general education hasn't dived into the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hich lead to the students attention degree is not enough;Human general educationmethods is single,practical link isweak.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setup amedical humanities gener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gencies,build reasonablemedical humanities general course system,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a curriculum,improve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methods and many othe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dicine;Humanities;Gener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Education

R192

A

1001-8565(2014)02-0259-03

2013-12-18〕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科学素养与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YBKT2011053)

**通讯作者,E-mail:lesencheng@sina.com

猜你喜欢
通识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