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恺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
在部队文化生活中,军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存在于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部队战斗力生成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一名基层教歌员来说,让大家把一首军歌唱对,唱好应该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几点在军歌教唱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进行曲风格的军旅歌曲,演唱重点是突出歌曲的弹性和力度。也许有人觉得这两点似乎相互抵触,有了弹性就会显得轻快,如何体现出力度?力度加大势必显得笨重,又何来弹性?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进行曲,顾名思义,就是听到这样的曲子要能够进行的起来,也就是能够走起来,而能让人听到并随之行进的歌声必定要充满弹性。否则,这样的行进给人带来的不会是希望和力量,而是毫无生气的砸地,因此,进行曲的演唱一定要有弹性。
注意不同主题进行曲的力度,则能恰如其分地体现不同作品做传达的精神。使听众感受到进行曲本身所蕴含的充沛的能量和动力。虽然都是有力度,但根据不同的作品,力度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歌曲《青春万岁》演唱时更多的是突出内心的自豪和骄傲,重点应放在轻快和活泼上;《中国军魂》表现出的确实一种悲壮和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在演唱力度的把握上要注意坚定而不死板。
其实把握弹性和力度的关键,就是把弹性和力度进行恰当的融合。在弹性中加入力度,使弹性更有韧劲,弹的有根;而在力度中突出弹性,使演唱时的发力更加灵活,更有生气。倘若在演唱时一味使蛮力,只会让人感觉行进的脚上拴着沉重的铁镣。
想要使弹性与力度恰当融合,笔者认为要注意下几点:首先,演唱时不能靠嘴巴发力,要靠小腹发力,也就是平时喊口号时的发力点。这样的发力比较扎实,不会僵。其次,演唱歌曲,尤其是在合唱时,所有的字不能向外喷着唱,因为这样会让发音模糊,力度分散。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注意歌词的韵母,把字说出去再收回来,感觉是在吸着唱。再次,演唱时口型不能是左右咧开的,而是上下松开的,这样的口型有利于声音在口腔中获得良好活动空间,从而产生最佳的共鸣效果,使演唱的音色更加饱满。在训练力度和弹性时,教歌员还可以通过踮脚唱的方式,帮助大家找到声音的弹性。
军旅抒情歌曲指的是诸如:《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为了谁》等风格的歌曲。这类歌曲不同于军旅进行曲那样铿锵有力,它们的音调往往连贯流畅,具有较大的起伏,主要是为了借由这样的旋律走向来表现歌曲所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情感。也正是因为军旅抒情歌曲的旋律非常的流畅,容易在演唱时让人觉得,只要顺着旋律溜下来就可以了。其实这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这会使军旅抒情歌曲的情感淡的像一杯白开水,丝毫彰显不出它的美感。
军旅抒情歌曲重点在于抒情,而且抒的往往是浓浓的深情。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比军旅进行曲要难唱。因为军旅进行曲的重点在于唱出歌曲的力度和弹性。这些可以通过上文所讲的一些技巧来进行有效地训练。因此,军旅进行曲可以说是有发力窍门可循的。而军旅抒情歌曲所体现的浓浓深情,则要求演唱者要有真切的情感共鸣才能实现。而在演唱中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演唱者要么全程发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声音和情感变得僵硬;要么不会发力,像流水账一样跟着旋律把歌曲顺下来,毫无情感。因此对于军旅抒情歌曲的训练,首先要让大家对歌曲表达的情感有共鸣,其次才是通过以下小技巧的训练,帮助大家更加真切的抒发感情。有哪些小技巧可以用来辅助我们演唱军旅抒情歌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也就是说要感觉声音不能经过下巴发出,最起码要经过上颚发出,这样的声音位置会使声音更加积极和立体。避免像之前说的给人溜着唱的感觉。第二,在军旅抒情歌曲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字对多个音的情况,这时先要注意音准,不能含含混混一带而过,在把每一个音都唱清楚的基础上,注意旋律的连贯以及发音的准确和完整。因为这些字往往是歌曲演唱中最容易出彩的地方。第三,要处理好歌曲中的对比。这其中包括音量大小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和音色明暗的对比。做好对比,能使演唱者对歌曲的把握更精准,情感传达更到位,同时对比也能使听者最直接感受到歌曲的变化,激发欣赏的兴趣。而对比其实并不复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随着旋律线的不断上行,演唱时的音域会不断升高,那么唱歌的力度也必然会加大,力度加大音量就会变强。大力度变强,音色又会变得更加明亮,这就和原本演唱低音区时的声音状态产生了对。要做到这个最简单的对比,其实只需要我们不要一味施力,注意音区变化就可以完成了。还有一个在演唱时的误区是,很多人认为强的效果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大力度来实现。其实,如果你把要强调部分之前的段落都处理的非常弱,那么,强调的部分有时只需要一个中等的力度就可以很好的凸现出来,这也是对比的力量。因此,做好了对比,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情感表现的不足。
如果说军旅进行曲和军旅抒情歌曲更多的是用来表现壮志豪情和浓浓深情的话,军营民谣则主要表现战士内心细腻的军旅情思。军营民谣本身舒缓,以级进为主的旋律线也恰恰符合这样的情感展现。它不会气势磅礴,但唱起来总能很快击中内心最脆弱的情感区域。有时像是战友间说的知心话,有时又像是一个人的感情独白。因此,想要唱出军营民谣的特点,关键在于用说的感觉来唱。
由于军营民谣旋律较平稳,与平时说话的状态很像。因此在演唱时要避免像演唱军旅进行曲和军旅抒情歌曲时那种有力又极具对比的演唱方式,要以一种类似于叹气的方式,用说话的感觉来进行演唱。演唱时嘴巴尽量放松,字不能咬的太死,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气息的松弛与平稳,不能给人刻意和过于急切的抒发情绪的感觉。
在完成了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之后,接下来可以进入军歌教唱要注意的第二大方面,即从微观上注意歌曲的细节处理,从而使整首作品更加完整,精致。
本文的唱准节奏特指要唱准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和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因为这两种节奏在军旅歌曲中极为常见,但大家在平时的演唱时却经常把他们搞混。很多时候,觉得唱不出歌曲的味道,就是因为没有把这两个节奏型分清,唱对。
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具有更强的跳跃性和动感,在军旅进行曲中出现较多,非常能够体现进行曲铿锵有力极具弹性的特点,例如:在《当祖国召唤的时候》中(如图1):
两个“人民”和“奋勇”这六个字对应的就是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但在实际演唱中,这三个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大家却很难完全唱对,尤其是“奋勇”二字对应的这个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很多时候都被唱成了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如果把这两个节奏型对比演唱,大家都能发现附点节奏型更能体现作品前进的力量。只不过由于很多时候对于简谱不熟悉,没有按照曲谱的标记进行演唱,从而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打了折扣。
虽然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能够为进行曲的变现力锦上添花,但它在某些时候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在军旅歌曲中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不可把两者搞混。例如:歌曲《把一切献给党》(如图2):
这首歌的第一句除了“手”和“走”两个字之外,其余的歌词所对应的均为八分音符。这样平稳的进行,给人一种娓娓道来,非常舒服的安全感。如果换成了极具跳跃感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这首歌曲的艺术风格恐怕就要完全被颠覆了。因此,在演唱军旅歌曲的细节处理方面,大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唱准节奏。
滑音在我国民歌中使用非常频繁,几乎可以算是中国民歌一种极具符号性的演唱方式,并且在流行音乐中也经常出现,用以增添音乐的色彩。
还有一点,就是唱歌时,在句尾加一个下行的滑音是一件特别省劲儿和舒服的事。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在军歌的演唱中,笔者经常会听到各种滑音出现在歌曲的不同部分。很多时候原本或激昂或深情的旋律,被滑音带出了喜感,增添本不应该有的诙谐感。例如,军旅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当那一天来临》副歌部分“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把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中,“了”“来”“祖”“亲”四个字经常在不经意间被唱出滑音,虽然只有四处,但足以让这首原本饱含悲壮情绪的作品变得有些轻浮。军旅抒情歌曲的代表作《说句心里话》副歌部分“来来来/来来/既然来当兵/来/来来/就知责任大”,如果演唱时偷懒,每一个断句的“来”和“兵”“大”六处就很容易出现下行的滑音,而这样的演唱同样会让作品的深切情感消失殆尽。因此,在演唱军旅歌曲时,切记要避免话音。
注意咬字重点是针对合唱而言,基层歌咏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就是合唱,而军营合唱对声音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洪亮”。如果更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要求合唱所发出的声音既要够大同时又要能够唱出明亮的色彩。音量大比较容易训练,可以让大家用最大的声音来唱,或是通过对比,把要强调部分前后的音量控制的很弱,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凸显音量。而想要唱出明亮的音色则需要教歌员在咬字上下功夫。说到底就是要尽可能统一大家的咬字归韵。
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即便说的都是普通话,但受各自方言的影响,其普通话发音也是千差万别。如果不先统一大家的咬字归韵,由着各自的发音习惯来唱歌,每个人发出的声音越大,整体的音色反而会越浑浊,让人听不清唱词还是其次,关键是这甚至会影响到演唱时整理音量的大小。因为大家劲儿没往一处使,由着性子往四面八方自己最舒服的地方用力来发声,整理的音量就会因此削弱。因此,在教唱歌曲时,教歌员必须带着大家先念歌词,尽可能把所有人的咬字归韵都统一起来,这样在演唱时音色才会亮,音量才会聚,歌唱才会更有力。
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宏观和微观共六个方面总结了自己对军歌教唱的一些思考。但以上所述都属于演唱技术层面的范畴。最后,笔者还想强调的是,歌唱最感人的还是演唱者所表达的情感,想要歌有情,必须人先有情。在军歌的教唱过程中,教歌员除了要注意上述技术环节之外,还不能忽视对作品精神内涵的解读,要使大家真正能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融入作品,唱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是能够育己感人的美好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