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内涵特征与建设标准探讨

2014-01-29 20:35路振广张玉顺秦海霞王艳平
中国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代化标准

路振广,王 敏,张玉顺,秦海霞,王艳平,和 刚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0003,郑州)

农田水利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加快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田水利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一、郑州市农田水利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郑州市地处中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土地总面积7 446.2km2,平原、丘陵和山区面积基本各占1/3,分属淮河、黄河两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33.3 mm,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10。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郑州市已初步建成包括灌溉、除涝等的一整套农田水利工程和管理体系,为农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粮食稳产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9.6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63.3%;旱涝保收田面积16.7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5.3%;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1.8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3%。郑州市农田水利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管护机制不健全、用水效率低、农田水利基础薄弱、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等,与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当前,郑州市正在全面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努力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这对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郑州市农田水利自身向更高水准、更新阶段发展的需要。

二、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农田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其基本内涵特征可概括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治水思路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到治水理念现代化、施工技术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管理服务现代化。治水理念现代化,就是要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转变以往掠夺式、征服式的传统治水方法,以现代治水理念调整人水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水和谐水利,指导农田水利科学发展。施工技术现代化,就是要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改变以往“人海战”的传统施工模式,广泛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基础设施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设备、材料和工艺装备农田水利,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管理服务现代化,就是要建立完善现代农田水利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农田水利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与社会化,以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促进农田水利良性发展。

三、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内容与标准

根据国内外农田水利现代化发展经验和建设实践的探索,参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结合郑州市实际,提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节水灌溉工程、除涝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农田园田化工程以及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五个方面。

1.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要求灌溉设施配套完善,技术先进实用,工程系列化、标准化,灌溉保证率高,节水高效。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①河库灌区和井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喷微灌工程设计灌溉保证率不低于90%。

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低于0.50,中型灌区不低于0.60,小型灌区不低于0.70,井灌区不低于0.85,喷微灌区不低于0.90,滴灌区不低于0.95。

③灌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完善,布局合理,渠线顺直,水流顺畅,运行安全,标志明晰。斗农渠及其配套建筑物建设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应达到90%以上。

④各类灌区固定渠道均采取混凝土、浆砌石或管道等防渗输水措施,防渗率达80%以上。

⑤设施农业高附加值作物区应大力发展自动化喷灌、微喷灌或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⑥灌溉机井达到“七有”标准,即有护井设施、有水泵、有电力配套设施、有地埋管道、有标准出水口、有机井IC卡智能控制系统、有管护人员等。

⑦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和设备。

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除涝工程

除涝工程建设要求排水系统相互连通,沟道稳固顺直,建筑物配套,除涝标准高,排水通畅。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①排水系统应与灌溉系统统一规划建设,排水系统健全,断面设计合理,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沟应与同级渠道或生产路平行布置,形成一路一渠一沟格局。

②排水系统建筑物配套齐全、实用、安全。斗农级固定排水沟配套建筑物建设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应达到90%以上。

③各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按排涝、排渍标准设计,并考虑机耕作业和农作物对地下水位控制的要求。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

④沟道清挖疏浚要做到边坡均匀坚固、沟道顺直平整,有防坍塌治理措施。

⑤除涝工程建设标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要求集、蓄、输、灌系统相互衔接配套,结构安全实用,降雨径流集蓄效率高。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①应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合理规划布局集流节灌工程。集流工程、蓄水工程、输水工程和节灌工程要统一布置,相互衔接配套。

②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建设“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提高水源保证率,使供水保证率达到50%~75%。

③无论采用何种集流面,都应具有纵向坡度,宜尽可能布置在高于田块的位置,并根据情况可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以提高降水径流集蓄效率。

④集流工程的集流能力应与蓄水工程容量相一致,不得布置集流量不足或没有水源的蓄水工程。

⑤蓄水工程位置选择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蓄水工程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出现漏水或蓄不上水情况。蓄水工程容量一般不得小于50 m3。

⑥蓄水工程进口前应设置引水渠、拦污栅和沉淀池。其进口应设堵水设施,并布置泄水道。在正常蓄水位处应设置泄水管(口)。蓄水工程底部出水管或倒虹吸管应高于地板30cm。

⑦以塘、堰、坝为主的集流蓄水工程,要充分考虑防汛的安全,做到既集蓄雨水径流,又确保汛期安全。

⑧雨水集蓄工程要统一编号,标识明确。

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标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农田园田化工程

农田园田化工程建设要求田成方、林成网、渠(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渠、井、沟、林、路、电配套完善。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①田间工程和土地平整要求。田块要以道路或沟渠为界限形成格田。河库灌区旱田畦(沟)灌田面坡度宜为 1/600~1/300,畦(沟)长度不宜超过80 m,畦宽不宜大于 3 m,并与农机具作业要求相适应。井灌区固定管道长度宜为 90~150 m/hm2,出水口间距不应大于100 m。水田格田以长60~120 m、宽 20~40 m 为宜,面积不大于0.3 hm2,田面高差应控制在±3 cm以内。平原地区旱田相邻田块高差以0~0.3 m为宜;丘陵地区相邻田块高差应小于2 m,以0.5 m~1.5 m为宜,耕地梯田化。

②田间道路建设要求。田间道路建设要与灌排系统规划布置相结合,与村村通公路相结合,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骨干渠道堤顶一侧进行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宽度3~5 m。田间道路设干道和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路面宽度5~7 m,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支路路面宽度3~5 m,宜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宜高出田面0.3~0.5 m。田间道路配套桥、涵和农机进出田地设施。

③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求。沿干、支、斗渠(沟)和主要道路两侧栽植农田防护林网,绿化率达到90%以上。

④农田园田化建设标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

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要求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和量水设施完善,测控智能化,信息采集自动规范,传输调度协调畅通。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①灌区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用水调度、供水计量与水费收缴、土壤墒情与地下水测报等信息化。

②河库灌区量水测站按照经济、合理、实用原则,全面规划,统一布设,合理确定量水设施的形式和数量。各级固定渠道分水口因地制宜设置自动化、半自动化或人工量水测站。对于数量庞大的田间渠道分水口,应采用简单、实用的量水设施。

③井灌区全部推行IC卡量水技术,设施农业区建设智能化自动灌溉控制系统。

④县级建设旱情(墒情)信息自动采集站,负责全县旱情信息的收集统计和灌溉决策,并按规定格式传输和上报。固定墒情信息采集站按每个示范乡镇1处布设。

⑤县级建设地下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站,负责全县地下水情信息的收集统计和管理决策,并按规定格式传输和上报。地下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站按每个示范乡镇1处布设。

⑥建设高质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市、县组建内部局域网,保证本段接入网络畅通并接入省水利专网。

⑦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要与现有的省、市防汛抗旱部门和气象部门信息化系统保持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建设。

⑧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标准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

根据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建设标准,提出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一是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有较高的灌溉保证率和防洪除涝标准;二是建成高产高效、节约集约的节水灌溉与农田园田化工程体系,生态优良,功能完善,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有较高的用水效率和水分生产率;三是建成有效控制、高效利用的山丘区雨洪资源集蓄利用工程体系,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积极发展集流节灌农业;四是建成运转灵活、自动智能的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实现灌区管理、用水调度、墒情测报和供水计量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建成体制完善、服务到位的基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体系,明晰产权,健全制度,管理规范,民管公助,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期持久发挥效益。通过五大体系建设,集中打造“灌排配套化、工程标准化、技术集成化、节水高效化、耕地园田化、管理信息化”现代农田水利示范园区。

五、结 语

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同时,农田水利现代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农田水利现代化的建设标准与目标任务。探讨确定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与目标,可为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 [J].中国水利,2005(8).

[2]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水利,2004(2).

[3]吕振霖.对水利现代化基本特征的探讨[J].中国水利,2010(1).

[4]傅春,杨志峰,刘昌明.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2002(7).

[5]欧建锋,程吉林.江苏省沿海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思考[J].灌溉排水学报,2012(8).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现代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