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导管鞘送入方式对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出血的影响

2014-01-27 07:57佳,曾
护理学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置管纱布B超

王 佳,曾 丽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PICC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可直观地显示血管解剖,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等优点[1]。我院从2011年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笔者发现导管鞘完全送入时,皮肤和皮下血管被撑大,损伤程度较大,出血较多,尤以老年患者及皮下脂肪缺少的患者表现明显。为探讨减少置管出血量的方法,我中心将2种不同送鞘方式进行比较,通过临床实践证实,根据B超定位血管深度而不完全送入导管鞘的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出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我院PICC中心经B超导引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均为女性,年龄30~6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排除标准:置管过程中穿刺血管2次及以上。观察组年龄(47.4±2.8)岁,穿刺血管:左贵要静脉23例,右贵要静脉 27例;对照组年龄(46.6±3.2)岁,穿刺血管:左贵要静脉24例,右贵要静脉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穿刺血管、凝血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及送鞘方法 置管均由我院PICC中心2名静疗专科护士完成,置入导管均为美国巴德公司的4 Fr三向瓣膜式导管,手术刀扩皮方式为纵向,所有患者置管程序均严格按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 有关 PICC 操作规则及PICC中心制定的经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流程进行。观察组B超定位穿刺血管后,将血管在皮下的距离再加1 cm,作为可撕裂导管鞘的送入长度;对照组则将导管鞘完全送入。

1.2.2 出血量判断指标 以浸湿4 cm×4 cm无菌纱布程度为参照判断出血量,少量出血:浸湿面积小于或等于1/2张纱布;中量出血:浸湿面积大于1/2小于1张纱布;大量出血:浸湿1张或超过1张纱布。成功置管后均予纱布加压穿刺点,外敷以透明敷贴,24 h更换伤口敷料,以敷料渗血范围判断24 h出血量。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处理数据,两组患者撕裂导管鞘后和置管24 h出血情况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撕裂导管鞘后和置管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撕裂导管鞘后和置管24 h出血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组穿刺点即刻出血量及置管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导管鞘为锥形设计,前细后粗,完全送入时皮肤和皮下血管被撑大的范围大于不完全送入时,故损伤程度较大,出血多。有文献建议扩皮范围为2~3 mm[2],能够减少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范围及程度,尤其是皮肤组织疏松时(如老年患者),扩皮范围过大,导管鞘插入过深,导致局部出血过多,增加了换药次数,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感染概率,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3]。B超定位可以准确判断待穿刺血管的深度,从而明确进针的深度以及导管鞘将要插入的最短长度,观察组在已知的导管鞘插入长度基础上再加1 cm,能确保导管鞘完全置入血管内,导管可顺利送入该血管,以达到成功置管的目的。

综上所述,根据B超定位血管深度不完全送鞘的方法可以减少穿刺点处出血,是减少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出血的有效方式。

[1]胡君娥,龚 兰,唐运番,等.彩色多瞢勒血流显像技术引导下行PICC静脉置管[J].护理学杂志,2007,22(5):39-40.

[2]张媛媛,郭丽娟,张全英.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 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9A):1-4.

[3]暨雪琴,魏 琴.吸收性明胶海绵用于PICC穿刺点止血的护理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8A):70-71.

猜你喜欢
置管纱布B超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防水的纱布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是雾,不是纱布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