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共生微生物的鞘脂类调节宿主肠道自然杀伤T细胞的内稳态

2014-01-27 03:52:19郑媛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脂类哺乳动物结肠炎

益生菌与哺乳动物肠道的协同进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An等报道,肠道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通过提供独特的抑制性鞘脂类(sphingolipids)来补充宿主的内源性脂质抗原环境,从而调节宿主体内恒定型自然杀伤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iNKT细胞)的内稳态。这个过程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并能有效地阻碍新生儿发育过程中iNKT细胞的增殖,因此结肠的iNKT细胞总数到成年期受到限制,使宿主免于罹患实验性iNKT细胞介导的、由噁唑酮诱导的结肠炎。对于缺乏细菌鞘脂类的新生小鼠,脆弱拟杆菌糖鞘脂类(以GSL-Bf717孤立峰为例,分子量717.6)治疗能减少结肠iNKT细胞数量并且保护成年鼠免于发生噁唑酮诱导的结肠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GSL-Bf717及类似分子的独特移植作用能通过破坏iNKT细胞激活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猜你喜欢
脂类哺乳动物结肠炎
调脂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7:30
绿茶粉对清远麻鸡血液脂类代谢的影响研究
广东茶业(2019年1期)2019-04-28 08:32:30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哺乳动物不全是恒温动物
两城镇陶器的脂类残留物分析
东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