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张 娟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将本组作为对照组,取同一时期入院体检正常者7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是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主要诱因之一,采用超声诊断患者颈动脉内-中厚度以及斑块情况,对脑梗死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死;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预测价值
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是患者脑部供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当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时,会严重影响脑血管的供血情况,造成患者出现脑梗死。临床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颈动脉具有表浅的特点,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可清楚地观察到患者颈动脉血管情况以及斑块情况。本组研究中,笔者为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的预测价值,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9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道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将本组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9.02±2.37)岁。纳入标准:①符合19696年脑血管学术会议提出的关于脑血管临床诊断的标准;②无心、肾功能异常。③无糖尿病史;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取同一时期入院体检正常者70例作为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58.11±2.7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诊断。辅助患者取仰卧位,于肩部垫高,使得患者头部呈后仰趋势。头部偏向超声诊断仪对侧。进行超声检查前,应先将超声显像仪的频率调至9 MHz,取血管探头依次对患者的颈总动脉(双侧)以及颈内、外动脉扫描,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狭窄程度、血流情况以及斑块的数量、大小等。
1.3 临床观察指标: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当管壁ITM值≥1.0 mm时,则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趋势);记录颈动脉内斑块的面积以及数量;观察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组94例患者中,11例厚度正常,83例呈增厚趋势,发生率为88.30%,对照组70例患者中,61例厚度正常,9例呈增厚趋势,发生率为12.86%,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呈增厚趋势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内斑块情况:观察组94例患者中,可见167处斑块,其中软斑块112处,硬斑块55例,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可见51处斑块,其中软斑块28处,硬斑块23例,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斑块的厚度和面积,观察组患者斑块的平均厚度、平均面积分别为(3.11± 0.29)mm、(0.50±0.02)cm2,对照组组患者斑块的平均厚度、平均面积分别为(2.60±0.22)mm、(0.32±0.01)cm2,可见观察组患者斑块的平均厚度、平均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观察组患者94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3例,91例可见颈动脉狭窄状况,其中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67例,重度狭窄6例,发生率为96.81%。对照组70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36例,34例可见颈动脉狭窄状况,其中轻度狭窄24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3例,发生率为48.57%,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随访情况:随访12个月~18个月,观察组94例患者中,25例脑梗死复发,复发率为26.60%,11例死亡,病死率为11.70%。观察组70例患者中,4例出现脑梗死疾病,发生率为5.71%,3例死亡,病死率为4.26%。观察组不良预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研究表明[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重要诱发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受该疾病的影响,患者的血管内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速平滑肌细胞死亡和钙沉着,最终导致血管内出现斑块,造成血液循环异常[2]。因此,部分学者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单独危险因素。
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颈动脉的血流情况[3]。该诊断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特点,通过不同组织的不同回声,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并且能够清楚观察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情况。本组研究中,笔者对脑梗死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本组94例患者中,83例患者可见颈动脉内-中膜呈增厚趋势,且患者颈动脉血管中可见明显斑块。既往研究表明[4],当患者内-中膜厚度越高,则患者出现脑梗死的概率越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尽可能应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笔者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发现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质地的斑块,且观察组患者斑块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可将斑块作为预测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相关研究表明[5],斑块是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硬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相对较小,软斑块易发展成为血栓,使得患者出现血液循环异常状况。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杰等相关学者指出,当患者颈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笔者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情况,对预测脑梗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郑高,盛燕红.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5):591-593.
[2] 李阳.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5):312-314.
[3] 李瑶宣,李吕力,钟维章,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对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 36(4):201-204.
[4] 李伟霞,周宇.超声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发生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63-4864.
[5] 刘啸虎,毛慧玲,李良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中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13,28(9):1040-1041.
R743.3
B
1671-8194(2014)36-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