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技工院校的教育与其本来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强调了“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技能而轻素质培养,忽视了技工教育的性质。重视技能的培养本没错,问题是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些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单纯强调技能培养,技能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一些技工院校也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应付性的,只有表现而无内涵,或者不符合技工教育实际,往往是信手拈来的应景产物。三是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文化”,忽视了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建设与传承的主体,又是传承对象的双重属性。其实,校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实践者、宣传者,同时又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教职工和学生。教风和学风构成完整的校风,不能忽视了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如何改变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呢?一体化课改就是一个很好的杠杆,我们必须用好这一杠杆,否则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技工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偏差。
首先,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引进,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素养、就业技能、社会适应力和文化素质。教学场地的一体化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平台之一,教学的一体化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产物,教师的一体化是校园文化呈现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载体,教师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决定着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占比。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就是企业与校园文化深度融洽、升华的过程,是纠正培养目标偏差的主渠道。
其次,一体化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相矛盾。从表面上看,一体化教学似乎是强调技能教学的一体化,突出技能培养,其实,其本质内涵是给技工院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过程不可偏废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传承。这要求一体化教师既是技能的传授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成为校园文化特色发展的主体。
再次,一体化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全面带动校园文化的特色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对一体化教学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全面贯彻一体化教学目标,不仅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特色,如校园文化氛围的个性化特征,更重要的是能在各教学环节深入渗透,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中形成内涵丰富的文化积淀,使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根底并能与时俱进,既有传统文化积淀,又有现代企业文化闪耀,在精神层面形成技工院校自己的特色文化。
一体化教学的终极目标与技工院校培养目标高度吻合。技工院校如果要提升对技工教育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实现“重视校园文化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平衡发展,走出技工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之路,我认为正确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咸宁技师学院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校长endprint